意大利日记(Ⅲ)
至此,已经在意大利呆了快半年了。北部的波河平原已经走的差不多了,于是开始南下。
17.罗马(Roma)

在罗马的时候,就住在万神庙广场旁边,每天出门都会经过。第一次见到它的立面,我就感受到了这才是我见过的真正古典的建筑原型,西方建筑塑造空间概念的完美典范。很少有这样的一座建筑,作为供奉所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神灵的寺庙而建。古老的甚至有些苍老了。我惊叹于两千年前的巨大混凝土穹顶竟然还没有倒塌。
由于没有提前订票,也没有排队,我最终竟然没能进去,真是在意大利最大的遗憾啊!希望不久的将来还可以再来罗马,弥补一下梵蒂冈博物馆和万神庙的遗憾。

纳沃纳广场(Piazza Navona)原是公元1世纪的一个小竞技场,从它周边的城市肌理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纳沃纳广场以巴洛克艺术著称,贝尼尼设计了广场中间著名的四河喷泉。四河喷泉代表文艺复兴时代地理学者心目中四大洲的四条大河:非洲的尼罗河,亚洲的恒河,欧洲的多瑙河,和美洲的拉普拉塔河。

国家纪念碑(Monumento nazionale)的巨大纯白体量曾被认为与罗马的历史环境格格不入,但最终还是建造了起来。这座建筑不仅大,而且很高,在罗马城中很多的地方都能被看见。我觉得并无违和感。也许只要是大而崇高的建筑,放在罗马都没有违和感。

斗兽场的外观还是蛮震撼的,但也许是因为期待太高,内部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大。之前也参观过维罗纳斗兽场,但跟它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它是一个很纯粹的建筑:椭圆形平面,拱券一个接一个,生生不息,周而复始。


穿过嘈杂的城市快速路,挤过拱门,城市景观在这里又豁然开朗:一座埃及方尖碑伫立在广场中央,两座对称的巴洛克教堂并肩而立,三条城市道路由此放射出去。一点透视的强烈冲击,加上两座一模一样的教堂给人的迷惑印象,是我在罗马体验到的第二个最震撼的空间。我们就在这里伫立良久,仔细在两座教堂身上“找不同”。对称中的不对称,矛盾之处最吸引人。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绝美之城(La grande bellezza),由保罗·索伦蒂诺执导,里面展现了罗马过于苍老并逐渐被世人遗忘的美。

圣彼得大教堂经过很多次改建扩建,在拉丁十字和希腊十字之间反复改动(希腊十字更古典更好看,但是拉丁十字比较好用),每次规模都扩大了一些。最终的主立面大而不当,将其巨大的穹顶妥妥的挡住了。走入内部,方觉奢华,仿佛走进了天国之门。对我而言,这震撼主要来源于大,对于结构、壁画、装饰这些都已经习惯,因其内部很像放大版的曼托瓦的圣安德烈教堂。对于没有手机的古代人来说,天堂也不过如此模样吧!



18.蒂沃利(Tivoli)
哈德良离宫







19. 那不勒斯(Napoli)



20. 莱科(Lecco)




21. 都灵(Tur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