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自己——关于后悔和自责
面对结果,千万不要说“我本可以再勇敢一点”,“我本可以再坚强一点”,“我本可以更明智一点“。
你以为我在告诉你“不要过度自责”?
我是在告诉你,你根本就没有后悔和自责的立场。
你考砸了,你不是“发挥失常”,你就是这个水平。
那些考的更好的,也不是“发挥超常”,而是这次的考题恰巧碰到了他的知识库,对于他的知识库来说,考得这个成绩,就是“正常发挥”。
赤壁之战,曹操占尽优势,但被看起来弱势很多的诸葛亮打败了,这也不是诸葛亮“发挥超常”。
而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诸葛亮把自己转换成了战争的优势方,所以获得的这份胜利仍然是“常”。
看明白了吗?
从来就没有什么“失常”和“超常”,有的只是,也一直都是“常”。
你的后悔和自责,是在同这个“常”对抗。
是谁可以和“常”对抗?
是谁可以在“本可以”的情况下,真的“可以”?
只有神。
想清楚了吗?
你的后悔和自责实际上是在以神自居。
你是在怪罪自己为什么不是神。
我没撑住,我没有“本可以再勇敢一点”,我只有这么勇敢。
我放弃了,我没有“本可以再坚强一点”,我只有这么坚强。
我选错了,我没有“本可以更明智一点”,我只有这么明智。
你接下来该考虑的,也不是我下次“应该”怎么做,才能表现的更好。
“应该”本身就暗藏一种天然的责难意味,标准在别人(即使是你自己,也是别人),你是在要求自己,是在用鞭子抽自己。
把“应该”换成“能够”,接下来,我能够做点什么来让事情变得更好一点——把标准还给自己。
我得到的,就是我的水平应该得到的,没有任何一分是“本该得到”而“错过”的。
我得到的,就是我的水平应该得到的,也没有任何一分是由于“高于自己”而“配不上”的。
我得到了,就是我能够得到的最好证明。
我既不比当下更低,也不比当下更高。
不后悔也不自责,不是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而是这件事从逻辑上就不成立,是我确实没什么可后悔和自责的,我很遗憾把自己想的太好了,事实证明没那么好,那么我就重新调整自我评估,从更低的,然而是更有实据的自我认识出发走下一段路。
接受客观事实是你应该主动修炼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