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读书记录
动荡的一年,影响了我阅读的取向。我一度无法读任何国际关系,战争史的书。观笼中虎是娱乐,笼中观虎是恐惧。我看到这些题目只有生理性的厌恶。这种应激反应持续了一个月。我接受了那些完美的理论只是解释,甚至是希望。又读了几本讲一战爆发的书。其中《德意志帝国的大战略》最让为惊喜。作者认真的学术态度,冷静的思考分析,让我产生了一丝安心。就把它放在最前面吧。
本年推荐
梳理国外对一战起源的研究成果。阅读中希望和绝望交织。希望是一战有众多机会避免。绝望是当事人都不是疯子,全是有逻辑有见识的政治家,一战还是爆发。读后产生了一丝安心。国内学者还是有人在认真做事,将来也许不会重蹈覆辙。
国际关系学者的随笔。可以看作对网络热门话题的回帖。轻松好读。后半部分内容就是《德意志帝国的大战略》的核心内容。
更多从俄国角度分析一战的来临。对俄国的处境,欲望,安全关切解释的很清楚。其解释在当下也不过时。将一战定义为德俄争夺东欧霸权。书中俄国高层并不急切想要全面战争。但不会回避战争。有趣的是《德意志帝国的大战略》中结论是德国也不想要欧洲大战,但接受战争。所以你们都不准备打世界大战,但是世界大战爆发了。
战争
整理完才发现几乎全是一战。
作者细致描写了奥匈帝国军方的无能,军队和平民的挣扎,以及战后民族主义的余波。
一战结束后欧洲各国政治,野心太大了导致内容博而不精,只能做资料用,读后可以有个整体认识。
角度选的很好。关于日本章节特别好。而且很贴合时局。
很好读。很应景。对中亚风情的描写传神。本不明白作者为啥要写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读完后记豁然开朗。作者在新疆生活的所感,化为此书。他那时的居所就在附近,也许我们曾檫肩而过。
立场偏英国的一战中亚博弈。
从俄罗斯的视角讲诉其中东政策历史,对理解现在俄罗斯的外交逻辑有用。学术性不高,基本是事件罗列加人物访谈,理论构架分析基本没有。可读性不高,人物访谈部分比较有趣,可以看到各种亲历者表述(各种立场,各种掩饰,估计还有欺骗)。读起来非常熟悉。一是各种上世纪的人物和事件非常熟悉。一是其观点的逻辑非常熟悉,和中国对自己外交逻辑的表述高度相似。整体可以总结为“苏联解体前,因为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割裂导致苏联犯了很多错。苏联解体后因为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对立,美国犯了很多错。”
世界史
很有预见性的一本书,作者的担心都已经成为现实。
不是历史类,但又必须放在这里。中亚游记,很值得一读。
文字动人,感情充沛。侧重文化变迁的视角。很有有感染力。
呱啦啦推荐,说是当书单用。我到不是特别喜欢。
极有条理的希腊史,前半部分清晰客观,亚历山大登场后,作者变身粉丝,降智光环笼罩,处处为他辩护。修改 删除
迦太基文明的全面讲诉。远远超过书名涵盖的内容。特别是汉尼拔打宣传战的内容,堪称神来之笔。
不止是考古,还有对庞贝政治的复原。
比较文艺的拜占庭历史普及。算是作者《拜占庭帝国通史》的抒情普及版本。
本书的核心是奥斯曼和伊斯兰如何对美洲产生影响。通读完全书才明白作者的布局。在读完最后一章前,都会感觉作者东拉西扯毫无重点,叙事视角跳跃。建议直接看最后一章算了。
不怎么样。可读性差,宗教倾向溢于言表。胜在资料全面,时间完整。
挺好的历史读物。不深,好读
翻译真不行。减一星 。内容本身还是清晰可读。着眼点在边疆游牧地区与农业帝国的互动。很多可以和中国历史中的“六郡良家子”“羌乱”“六镇之乱”相互印证。
立场非常英国。资料整理细致。
很乱,不是所有读者都想了解探险者的离婚史。
无趣的书,无趣的传主。简单说就是一个努力践行儒家理想君主模式的平庸之人。 作者对中日文化颇陌生。对政治运作也很隔膜。导致很多分析不靠谱。我甚至产生了“作者这么天真,研究历史真的好吗?”的感想。
中国史
试读几章一般,中规中矩。读到后面反而有意思了,写出了自己的味道。也写出了“理想中的的天下”的逻辑。整体还是略平淡。
写得既乱且浅,行文自我重复,前后粘贴。全书最为出彩的是书名。和书名比起来,内容无足观。
序言和导论非常有意思。对相对主义和历史研究过于追求范式变更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本书就是试图恢复“汉化路径”的威严。《南望》即表示契丹希望征服中原,也有契丹向往汉化的意思。但作者对把前者也作为后者的论据。认为既然试图占有天下,就必然心向汉化。但我们知道,对于野心家,武力和文化,血缘和传统,都是工具而已。得利可以用,不利可以弃。政治家的言论,因时对人而变。岂可持一端而度之。结论部分对历史的实证科学化也有批评。正好证明本书的这些问题是作者选择的结果。大约有以旧法破新法的意思在里面。
很有启发性,能破迷障。但是内容重复太多。读完好像把本书读了三四遍。如果结集时重写各章,会更精炼。个人收获:对知识障有了一点认识。不仅无学有偏见,多知也有,过往接触的资料见解都会影响对现实的理解。甚至有按图索骥的倾向,认为现实符合理论,有历史传承。反而忽略了现实的多样复杂。比如,中国历史研究重文献,习惯用发现去套文献的倾向。或者,你是某某教徒,你应该遵守某某禁忌。以及我这几年感兴趣的内亚性。都有知识障的意思呀。
平淡无味,无失无过。只能看作一本汇总性材料书。没有什么洞见。汇集主流的一切认知。也保留了主流的一切错误。《想象西藏》书中指出传统错误,本书均继续保留。两本一起看会觉得《想象西藏》就是以本书作为批评对象的。
基于1978年前的资料写成。更新的内容没有。
抛开传统文献,立足考古材料,提出南方中心的观点。路径上有点依赖对两河文明的模式。推演的结论还是很有说服力的。我从小就觉得古神话中有很多南方色彩,这次得到解答。
内容本身挺好,深入浅出。从简帛历史一直到清华简的由来,从保护历程到阶段成果都明明白白。特别是每个成果的问题源流特别清楚,见功力。但因是宣传性的书,含部分舔狗文字。减一星。
讲诉良渚文明的考古发现。前面文字流畅。但是越往后越乱。
内容老了点,毕竟是老书。
读起来很舒服。
每个人读《史记》都有自己的解读,每本努力猜度司马迁的本意。
开始写这篇日记后,对本书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不仅是文字,结构和关系也包含了作者的表达。为了安排这些条目的关系,我也是费力一点心思,更感觉到单维度的条目很难体现出相互联系。
清晰流畅的通俗读物。通俗但不戏说。分析在情理中,且皆有所本。
理解魏晋风度,并怯魅。
结构有点乱。但是讨论的问题都很有趣。从中央政争的角度分析了安史之乱爆发的条件,安史之乱的定名,乱后处理。确实比从民族角度分析更为服人。
讲唐宋文武官权力斗争。中国文化重文抑武的产生。
讲的太广,有点不集中。
量化历史的科学化努力使论文的可阅读性降低。更适合专业学者,对爱好者吸引力下降。
痛批新清史。有的近乎指着鼻子骂了。
强烈推荐,读内亚史前最好先看这个。作者对内亚史研究进行梳理。读者可以对该领域的人物,派系,观点有全面性的认识,对比较新学术潮流有了解。读后不禁感慨专业的就是专业。但是,随着一个个华丽的脑洞被戳破,内亚史也没有那么有吸引力了。扎实的工作哪有放飞的狂想有意思。
很不错。讲述草原与中原交流融合的历史。视角高广,讲的通透。
对缠足迷恋的近代性阐述特别有趣。
光读译者序就够了。正文其实就是个思路。
写的太乱了。方方面面都想写,弄的处处都展不开。不过观点还是可信的 。
水浒故事的解密。很有意思。最末还有一章讲水浒和摩尼教。
作者战斗力真强,又不在国内,直接指着鼻子骂。
战斗性极强的一本书。主抽吴晗的脸。对其他学者也毫不客气,直指他们治学态度有问题。
普及向随感。讲朝鲜使节见闻。
破除《雍正王朝》流毒。
很好读。讲述乾隆朝百态。读后意犹未尽。
乾隆内禅。有情有理,人物鲜活。
通过文书制度研究晚清政治。很有意思的角度。和《太白金星有点烦》一起看会有特别的体验。
官方规则的缺位导致吏员和衙役的自组织。儒家国家理念和政府运作的内在矛盾,一边排斥污名化他们,一方面依赖他们。其实大部分制度都是能运行下去就行了。
近代史
提供了一个日本的视角和观点。“属国”之争这个角度很有见地。缺点也是日本视角。
内容有点老旧。
挺好,有细节。
作者真厉害,推理高手。
分析很不错,但前后重复太多。
国民党自己作死的。本书写的一般。
结合《德意志帝国的大战略》和《新大博弈》一起看,会更有感觉。
代序的书评比正文好读,正文太散了。
视野宽阔。但是结构散乱,各部分间有重复之处。精华在开篇,特别是对一带一路的思考。
开头差点放弃,还以为只是简单罗列文献的书。第二部分讲述各作物的起源和传播。作者开启考古专业模式。从论文到自己实际考古发现,到各种新技术的原理和局限,都进行了详细解释。不仅仅是给读者一个标准结论, 还让读者了解各种理论之间的冲突。
用诗人细腻的心灵去感受印度。
杨照
集中读了几本,解读很好,缺点都是短,意犹未尽就没有了。
其他
很不错的科普书。
序言收获很多,正文跟不上。
用微信听了一遍,收获不大。目读的几页却有感受,这种书还是需要视觉加入。书里最后说得很实在,提高要靠多阅读古文。
看过作者前言我有一个疑问。您有如丰富的经历,那么什么时候做的研究呢?
© 本文版权归 小护士毒舌猫-虞兮虞兮奈若何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masterplan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06 03:15:09
-
李赛特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06 02:46:50
-
doubaoa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05 19:13:46
-
江湖险恶@铁嘴为王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05 17:52:11
-
万户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05 17:43:15
-
JUNWK1334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05 17:40:25
-
StarKnight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05 17:3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