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2年度读书总结
查看话题 >2022没读过瘾,2023继续努力
作为一个看书很慢的人,紧赶慢赶还是只读了20多本,但都是自己非常想读的,在文学经典的基础上,还读了一些职场相关和个人成长类的书,算是进步。2023年,要读更多文学经典、历史以及文化评论相关的书~

以下是2022年部分书籍的阅读感受:
01 《约翰·克里斯朵夫》罗曼·罗兰
这部文学巨著是我上半年在上海禁足期间看的,这本书给了被压抑和焦虑笼罩之下的我莫大的安慰。如果你也是想创造出点儿什么东西的人,那你一定会被克里斯朵夫的人生经历感染。这本书是他一生的故事,人物原型是贝多芬,你能看到这位艺术家全部的成长轨迹,他的家庭,他接受的教育,他遇到的友情和爱情,他与世界冲撞的经历,以及他的作品被接受和认可的过程。其中我很爱看的还有他和朋友奥里维关于艺术的种种讨论。总的来说,作为一部小说,主人公的经历够精彩,作为一部艺术启蒙书,其中的观点够有启示性。
(我之前还以讲书稿的形式写了这本书的内容介绍,有兴趣可以移步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739849/)
02 《你别无选择》刘索拉
我终于看了这本书,其实是失望的。大学时我翻看中国文学史的书,看到这本当时被定义为先锋小说的书,很是期待。但我读过之后才明白这里的“先锋”是相对的。80年代,国内绝大多数人都还奔上小康的时候,这本书却是关于中央音乐学院一群年轻学生的,题材不能不是新颖的,加上作者刘索拉有意识地运用现代手法来写作,于是一部“先锋”之作应运而生。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还是稚气了,淡而无味。
03 《艺术与恐惧》[美]大卫•贝尔斯(David Bayles) / [美] 特德•奥兰德(Ted Orland)
讨论艺术的书很多,但讨论艺术创作的书不多,也许是这个缘故,我觉得这本书的推荐语和评分都有些水分。如果是以一本艺术箴言集来看的话,稍微可以理解一些。但艺术创作本来就够难以言说了,用更不彻底的语言来表达是否是足够好的?反之,之后看的一本《唤醒创作力》关于艺术创作疑难杂症的介绍和点拨,要更容易理解,也具备更多实操性。
04 《窄门》安德烈·纪德
我有时在想,观赏太多的影视剧后,是否会影响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感受?就这本书而言,我确实是被影响到了。“窄门”这个概念本身很吸引我,可是为爱情殉道这个事情我已在许多的影视作品中见过了,哪怕是一些艺术价值并不高的作品...将文字作品影视化确实能有更好的传播力度,但我在想,若是一味地追求对内容极致的视听效果,文学作品是不是就会显得越来越无力?为了保持对于文学作品的敏感性,似乎得刻意减少一些影视作品的摄入才好...
05 《远见》[美] 布赖恩·费瑟斯通豪
对于想在职场上(主要指体制外)拥有远大前程的人,还真挺需要读下这本书,比如它会帮你意识到原来除了埋头做事,与周围人和行业里的人建立关系也是必要的,比如它会让你知道如何打造自己的稀缺性,它还会讲到职业生涯末期的种种可能性,或者说如何优雅地退场。但我的感受是,这本书其实是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职业发展路径,让你看到最好的情况可以是怎样的。我对于有多少人适合以这种方式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表示怀疑,特别是国内的职场环境下。到底能扑腾成啥样,其中涉及的因素还太多太多。
06 《夜晚的潜水艇》陈春成
作者有令人羡慕的想象力、讲故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看出作者的审美很好,这不是视觉上的美,而是一种对于调配万事万物露出比例的精准拿捏。我们需要这些故事,也十分需要这样的作者来提醒自己,用文字构建世界的的可能性仍然不可忽视。最喜欢《竹峰寺》。
07 《成为波伏娃》[英]凯特·柯克帕特里克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已看过一些波伏娃相关的电影和书,所以阅读过程中更关心的是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对于她纷乱的感情经历倒是不太关心了。有启发的点很多,其中之一是原来她和萨特30岁之前都不太关心政治,也还没有写出什么作品。对于她的敬佩我可以概括为,我们时代的女性主义发展至此,虽还远远不够,但我们是站在波伏娃的肩膀上,而在波伏娃的时代,除了哲学和少部分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的启示,波伏娃有的只是她和她的头脑。
08 《纳瓦尔宝典》[美] 埃里克·乔根森
这本书非常符合这个时代的氛围,说的是互联网时代下个人职业发展的趋势,可以和《远见》一起看,互为补充。内容本身就是摘自纳瓦尔的推特,阅读起来金句频出,但又有其内在的体系和智慧。它透露出一个或许大家都逐渐开始意识到的事情,你在一家公司暂时取得的成果并不能许诺你美好的未来,你最好是学会创造个体的价值,好让自己有一天离开了bigname的公司们,仍然有人愿意为你买单。
09 《唤醒创作力》[美]朱莉娅·卡梅伦
油管上有位self-taught的艺术家推荐了不少艺术相关书籍,第一本就是卡梅伦的这本,读来非常受益。比起《艺术与恐惧》作者克制的、不彻底的表达,卡梅伦在本书中的“絮絮叨叨”其实是很有必要的,她不吝讲出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会有的种种心理困惑,并以一个理论和实践都做得很好的创作者的视角给出了她的解法。这本书对于创作方法上的介绍之余,还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启示,也对创作这件事进行了祛魅,那就是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每个人身上都有创造力,就看你对它的需要有多恳切了。
10 《智性与激情:苏珊·桑塔格传》[法] 贝阿特丽丝 ·穆斯利
我经常对于人的兴趣要大于对他们的思想的兴趣,毕竟人物的经历时常能令我发笑,而他们关于思想的争论倒是常令我发懵。不过,桑塔格是个例外。她的经历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文化偶像了,她不仅自身的文化评论作品很能打,还时常受邀出席各大电影节、电视节目,广泛活跃在上个世纪各种事件的论述场,甚至是现场。她实在是一种知识分子的典范,不仅“纸上谈兵”,还躬身入局,甚至不惜冒一定的安全风险。这太酷了。这本书像是一个阅读桑塔格自身著作的邀请,看完立马下单了《反对阐释》和《在美国》。
© 本文版权归 kinkygrass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