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
《第七天》是孟京辉继《活着》之后改编余华的第二部作品,他从古希腊神话中汲取灵感,将幽默诙谐的文字重新解构。孟京辉的舞台剧是一场俄狄浦斯与杨飞、古希腊与二十一世纪穿越时空的对话,剧中人物共同演绎生命中的善良、温情与遗憾,他们抛出斯芬克斯的谜语,又各自给予命运的答案。在《第七天》中,我们以生的姿态观看戏剧,也在戏剧中以死者的身份审视人性的缺口,审视这个世界。
骷髅,机械钟表,纵穿的铁轨,钢架隐喻的火车站,如梦如幻的光影雾呈现;鼓风机,撕碎的书本,肆意踩踏的桌椅,随意拖拽的冰箱…布景是乖张的形式主义,是达达主义主导下的放肆美学。重复无意义的动作是荒诞派戏剧的表现之一,调度与身体语汇皆采用后现代的表演手法,演员用夸张的行动张力与极其投入的表演情绪,进行歇斯底里式的灵魂宣泄。孟京辉用创作告诉观众,文本是戏剧的象征与精神,但戏剧不完全忠于文本,戏剧是舞台上的、以表演为核心的空间艺术。
孟氏戏剧最大的特点即间离。“孟京辉写出第一章,观众完成最后一章,最后一章是开放的”,舞台上下不经介质的对话是现代性的戏剧表达,它突破第四堵墙营造的幻觉,让演员与观众直接对话,从而使观众主动进行沟通与思考。重交流反馈的观演关系,裸露的思想传递,皆是孟导所说的“极为真实的存在”。
剧中能看到众多新流派或戏剧家的影子,布景联想卓别林工业化流水线、德国表现主义,演员表演联系意大利即兴喜剧,梅耶荷德有机造型术,戏剧整体则带有布莱希特的特点,也联想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什么是先锋?是作品展现出的新的形式与姿态,是僵化与陈腐被摧毁后焕发新的生命;是美学革命,是孟导说的一种当代艺术家的勇敢特质、追求自由的力量。先锋需要被审美教育,更需要文化自信与自我认可。如何表达内心,如何表现这个时代,这是当今时代下的创作者都需要熟稔与突破的事。
“生活欠你的,戏剧还给你”,让我们像戏剧一样生活。




-
假先知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08 0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