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读书回顾
今年读到不少好书,屡屡读到心潮澎湃。
一共读了186本,如下。

觉得特别好的一共有13本:莫言《生死疲劳》、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康德《实践理性批判》、袁哲生《寂寞的游戏》、莎拉·贝克韦尔《存在主义咖啡馆:自由、存在和杏子鸡尾酒》、塔可夫斯基《雕刻时光》、布劳提根《在西瓜糖里》、瑞·达利欧《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苏佩维埃尔《陌生的朋友们》、卡洛·罗韦利《现实不似你所见:量子引力之旅》、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金赛《金赛性学报告》、波伏娃《人都是要死的》。如果遵从人类在写榜单时奇怪的凑整习惯,那么最为推崇的是前十本(十本内无序)。
莫言的《生死疲劳》、袁哲生的《寂寞的游戏》、布劳提根的《在西瓜糖里》、波伏娃的《人都是要死的》是小说,风格各为不同。我一直对莫言不太有感觉,此前看的《檀香刑》《丰乳肥臀》之类只留个印象,未觉多好。此次看《生死疲劳》,着实为其笔力厚重所折服。据余华讲,莫言是在鲁迅作家班时用33天写就《生死疲劳》的,每天写一万字。余华每天难以找到灵感,就看莫言在他对面吭哧吭哧写。看到《生死疲劳》初稿时,大为震惊,说“写得这么好,气死人了”。
袁哲生的中短篇集《寂寞的游戏》就大为不同,描摹的是氛围或者说风致。写出来像雾,氤氲,流动,轻缓。不是莫言那几百年乡土笔调淬炼的厚重之感。袁哲生这类作家,写书更像是自我剖白,纸页之间有作者的人格和一颗清白之心。读起来让人觉得,这样的人注定当作家。这样的文字注定要被这样的人写。袁哲生三十余岁自尽而亡,留下这样美好的文字,活着的我们占了大便宜。
布劳提根《在西瓜糖里》第一页让我惊为天人。单是第一页就反复读了三四遍。像是看见一个人劈开了本来全是墙的角落。最近看陈丹青在《荒废集》里讨论“一个好的艺术家有无标准”写到“一位了不起的艺术家会贡献陌生的标准”。我觉得《在西瓜糖里》的第一页堪当得起这样的荣誉。很少看小说有这样的体验,他写出了全新的东西,那么璀璨,那么自然。好像一直就在那里,但从没有其他人发现过。这就是布劳提根在《在西瓜糖里》第一页所做的事情。而我读第一页的感觉2022年也就这一次。
波伏娃《人都是要死的》主要是因为惊叹波伏娃在《第二性》之外还能写出如此棒的小说。
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哲学书,要读康德我的个人经验是从迈克尔·桑德尔的《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读起。里面有短短的一章略述康德的道德论,激起了我对康德思想的兴趣,于是把三大批判和道德形而上学奠基读了一遍(应该说不同译本读了好几遍)。看得比较明白也比较有思想共鸣的就是关于道德论的两本:《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和《实践理性批判》。我专门写过我对康德的敬崇及对其思想的分析:康德的道德论与自由:问星辰何在,但刚一看发现被豆瓣锁了。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为思想工具分析女性主义的代表读物,这两年上野千鹤子在此领域很火,而上野千鹤子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我觉得要读上野千鹤子的话不得不追溯到这一本《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苏佩维埃尔《陌生的朋友们》是苏佩维埃尔的诗集,我很喜欢。很少有读诗读得沉溺其中的体验,苏佩维埃尔给了我今年的独一份。卡洛·罗韦利《现实不似你所见:量子引力之旅》是一本前沿物理学科普,所谓前沿,即20世纪初以来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及这两者延伸出来的尚未被证明的构想。作者就是那个写《七堂极简物理课》的人,我这些年看过很多本类似物理科普著作,唯有这本看得啧啧称叹,或许与我看多了后对相关知识的熟稔有关系,但仍觉得这本的时粗时细的描述是最精当的。百年物理史的科普基本会出现有些地方讲得太粗以致不好理解,部分讲得太细又让读者跳脱出主线或觉得乏味。只有这本让我觉得笔力所及字字精当,然而思想推进不落拖沓,像是与多年来的老朋友一一照面,却时时能见到背后的伟大图景。今年有本很热的《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是以小说虚构的形式写了几个物理史的伟大发现,薛定谔方程的提出和海森堡量子力学的矩阵运算什么的,但我觉得这本比《现实不似你所见:量子引力之旅》差远了。
《金赛性学报告》是金赛1950年对美国民众的性生活所做的社会学调查,里面有蛮多有意思的东西。像这样大规模成体系的调查,今日应该仍是有的,但也不知道这些年在性上是更开放了还是更保守了,也不知道如今的调查能不能真实反映当下的性状况以及变化。
莎拉·贝克韦尔《存在主义咖啡馆:自由、存在和杏子鸡尾酒》、塔可夫斯基《雕刻时光》、瑞·达利欧《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难以归类,其中《存在主义咖啡馆:自由、存在和杏子鸡尾酒》是对海德格尔、萨特、波伏娃等哲学家的生活和思想一种小说式的描绘,那个时代足够精彩,那些人足够精彩,莎拉·贝克韦尔的提炼和描述也足够精彩。类似的我想起徐晓写的《半生为人》,写她与北岛诸位的70年代。其实那些人也足够精彩,北岛,芒格,西单墙,但徐晓写得尽管真诚,却不甚精彩。颇让我感觉浪费了这么好的材料。
《雕刻时光》的推崇当然来自于对老塔的无限热爱。两年前你问我最喜欢的导演是谁我会说库布里克,如今我会说老塔。即使位列最伟大的导演当中我想老塔也是独一份的,我对老塔的爱远远超过费里尼和伯格曼,他拍出了无与伦比的杰作。
瑞·达利欧《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写得非常非常好。需要提的是这本是2022年新出的《原则》,而不是2018年的那本《原则》。2018年的《原则》也不错但我觉得这本新的更让人佩服。其中有些叙述中国的段落呈现出的精确性、视野和洞见像是在中国长期研究此类问题写出来的,整本书表现出的作者人格非常谦逊,非常自省而开放,是令人敬仰的思辨者。
今年读的比较重复的作者是村上春树、马尔克斯、冯内古特。读村上春树是因为前几年把他的长篇小说全部看完了,零星读起几本短篇,索性把国内出版的短篇集和一些杂本(游记、访谈之类)全部看完。读马尔克斯是因为看到南海出版社出版的32本马尔克斯系列,已经读过一多半,把剩下的一些读完了。冯内古特是特别喜欢,推荐书单里没列冯内古特的作品主要是因为不知道列哪一本。今年经常感觉美国文学我就只喜欢两个人,一个布劳提根一个冯内古特。冯内古特写的东西实在是太好笑太悲切太好玩了。如果推荐的话说《泰坦的女妖》和《时震》吧。
今年很多书是来自朋友赠送、分享、推荐的,非常非常感谢一起读书并交流的朋友,你们向我生活中射进了无数光亮,你们在人群之中非常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