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创作时的精神状态
伍尔夫曾在《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中提过这个问题,从莎士比亚的文字里着手只会使人生畏,的确是独一档的不可理喻。我尝试回答伍尔夫这个问题
当年的难题未必现在不能解答,无独有偶,富坚义博本人就提供了一个思路。其作品中每个角色都像是本身在说话,这是因为作者摆放了作为替代抽象角色的人偶,将自己代入角色去思考台词。
如果一个作者的阅历足够丰富,并且像优秀演员一般能快速进入另一种人格,那么使用该具象化代入法就能使角色等同于真人。
根据现有资料显示莎士比亚并没有使用人偶等替代品,假设富坚义博与他使用的方式属于同本质,那么莎士比亚就是不用替代品直接脑补代入的。假设他善于描写同个故事里多个角色的真挚是用了这种方法,就有两个大问题值得推敲
1.有相关阅历才能使笔下相关角色显得真实。目前我所读过他的8部作品中并没出现过某位穷人百姓稍多的描写,这种人的确与现实中的他没有太多交集,反而是听闻的更多
2.脑补代入角色需要演员的训练。演员就善于直接代入,莎士比亚的确在少年时就已是出色的话剧演员。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可以说是当时他家及周边环境导致他喜爱并参与实践戏剧
如果他就是用这种方法在创作文字版戏剧,也并没解答伍尔夫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成为能使用这种方法的作家”。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意义,假设现在某位作家可以说是克隆版的莎士比亚,也已经没有了戏剧市场,况且相比之下人们会认为他就是在抄袭,因此不会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现代莎士比亚
但如何成为莎士比亚可以作为一个兴趣探讨。个人认为对戏剧、揭穿人心、文学、神学的强烈热爱是必须的,也就是说成长环境必须能孕育并扶持这几种热爱。
我常听人说要想败得慢就去搞艺术,戏剧、文学、神学,光这三样想弄出环境去教育反正给我一千万都搞不定。而热衷于揭穿人心不但费钱还费人脉与很多好老师去解答,莎士比亚家什么条件?他的父母还真不一般,经商成功的戏剧家、文学家父亲,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 本文版权归 Hollow knight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