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2022_2.0
第二站同学家。第三天从青旅退了房我就去找了同学,她在杨浦区上班,房子租在高桥,几乎是上海的最东边。其实本可以不去青旅直接来同学家就好,但是我总觉得自己什么也没干就住进别人千辛万苦找到的房子,这样总觉得不太好。其次我也想要体验一下在外漂泊人的心酸。当然我的体验相对于别人还远远不够,至少我并不是完全的无依无靠。但是这几天的经历也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触。从青旅到她家地铁倒了三次,用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可从我家到上海高铁也不过三个多小时。这也是我第一次体会到上海的通勤有多方便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辛苦。
她的房间很好,宽敞有个小阳台,在上海的冬天,中午的太阳就相当于洗澡时的浴霸,有没有的区别真的很明显。合租的是两个男生,虽然感觉不太安全,但好在人都很不错。合租室友的素质和租房的舒适程度有很大关系,这也影响到我接下来的租房选择。由于她的房间比较宽敞,我们达成一致可以在这里住几天,等工作稳定下来再找房子,对了,我上班的地方在徐汇,从朋友家到公司,我至少需要1小时50分钟.每天10点上班,我7点就要起床,8点前就要从家里出发。但是目前没有落脚地,不管怎么样也只能坚持几天。只是我从没想到通勤两个小时会让我这么快的体会到。从她家到地铁站我需要步行15分钟左右,由于时间早,也几乎是地铁的始发站所以人不是很多,还有很多的空座位,但是换乘的时候运气就没这么好了,甚至有时候我需要站半个多小时,下车后再步行10多分钟才能到公司楼下。所以在地铁上的这段时间又成为了我观察的地点。
车厢里,大部分人都在看手机,有人说手机隔离了现实与生活,但至少此刻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工具将生活与现实分开,忘记自己在通勤。打游戏,睡觉,刷手机,看书,听音乐发呆,每个人都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尽管这里的空间是前胸贴后背般的拥挤。无论干什么都不能太过于沉醉其中,因为万一坐过站,来回折腾很麻烦,也很容易迟到,随意看看手机,然后是不是抬头看看到哪了是大家不言而喻的默契。在这里很多人在这买了房子,但是公司也在上海市中心,没办法,相比于租房搬家的痛苦,通勤的痛苦好像也可以忍受。有些人在我还没有上车前就已经靠着座位睡着了,直到需要换乘的时候才靠着朦朦胧胧的意识,跟着队伍的步伐无意识的往前走。可能时间长了,我也就是其中一员了。那个时候我好像理解了他们所说的麻木与痛苦。
说到我,刚开始我忍受不了天还没怎么亮就要起床,轻手轻脚的洗漱,简单随意的化妆,走的时候被我吵醒的朋友说她要再睡一会。刚开始的通勤不熟悉,生怕自己坐过站。但是就这么重复了几天就越来越熟悉起来,由于时间太久,最期待的就是有个空位能让我坐下来在路上看电子书,但是由于过分投入,往往一抬头才发现坐过了站。 由于实习生的我不用加班,6点就可以准时下班,这对于上班族来说真的很早很幸福,但是经过长时间的通勤,每次回到朋友家都要8点多。一边庆幸自己不加班,一边却因为通勤太久感叹回家晚。我的朋友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她几乎每天要8、9点才能回来,有时间甚至在公司吃了晚饭才回来。回到家聊会天,打会游戏就要洗漱睡觉了,可能这就是社畜的日常吧。我也曾想过要不就不找房子住在这里吧,但是尽管可以合租,但是共享一间房和在学校还是不一样的,生活中太多的事情需要磨合打扰,我实在过意不去自己的打扰。也由于太不方便,付了相应的房租钱后,住了5天之后我就赶紧找房子离开的这个通勤两个小时的小家。
总之,很感谢同学的好心收留,至少在上海我并不是没有朋友,我们约好搬完家有空要约见面吃饭,可没想到的是,就这一句话就让这个约定从2月份的冬天一直延续到炎热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