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敬重吴有恒的读者交流

下午越秀区有雨,我还是打着伞去东山湖走走。从地铁东湖站走西门入园,保安戴着口罩坐在门房里,门口一侧照常摆着测温仪,小桌上摆着瓶装洗手液。我看前面的游客直接进园,就问保安是否仍需要测温,他说测不测都可以。我告诉他刚才进地铁站不需要测温(以往我戴帽子要脱帽人工测额温),他说是啊,2023年春运7日启动,广州地铁8日起取消乘客测温要求。我和他笑着聊了几句,有些人阳了未必发烧,体温正常不证明没带病毒,有人无症状自己不知道。他说在人多的地方要戴口罩,我说明白,进公园开阔处我就收起口罩,抓紧机会吸新鲜空气。
公园一夜间挂起许多红灯笼,顿时有了迎春节的喜庆气氛。我从紫荆花道西段走到东段,一路随手拍照。雨中游客不多,彼此距离也远,但除了个别人不戴口罩,绝大多数都戴着。我想,雨后林木间空气格外好,他们浪费了身在天然氧吧的机会。我将要离开公园时,来了位蓝衣黑裤金发的外国人,她和我一样没戴口罩,见紫荆花满树立即仰拍,还蹲下来取景,接着走上五拱桥,好健壮的背影!我在东半岛转悠一下,又看到在湖畔摄过的印度池鹭,它毛色暗褐夹白,一动不动地站着,等鱼儿失去警惕游近,就猛然出击叼食。它够耐性我却没耐性,拍完两幅照片就去五拱桥头,在冬红花丛前站着,看绣眼鸟跳来跳去,努力抓拍。但它们实在太机灵,一刻也不停歇。几个挎着专业相机的男士也尝试抓拍,但不一会就放弃了。下雨干脆不去南门湿地,在这儿逗留那么久,是让眼珠追着小鸟转动,而回家对着电脑几小时,眼珠几乎是固定的,视神经太紧张。此外,花木被雨水打湿更美,看着赏心悦目。今天就和读者分享东湖雨中随手拍吧。

有位敬重吴有恒的读者,与我在公众号私信交流,我觉得有点意思,他也同意公开。
他 吴幼坚老师:昨天(6日)上午,我请你便时转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30年代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前中共广东地方武装重要领导人、全国著名作家吴有恒(你爸爸)的文章。不料昨日当天你即予上述令人意外满意的结果,发表了吴有恒1989年纪实小说《江天日暮》,特此致谢! 此致 敬礼! 湛江 鲁粤 2023-1-7
我 鲁粤你好!有你这样的读者记得吴有恒,愿意继续阅读写他的文章,以及他写的文章,我作为他女儿亦很感动。既然我在四个自媒体平台都有“三色堇吴幼坚”,今后会尽量满足读者需求。我作为同性恋者母亲,公开支持性少数群体,这点恐怕不易被大家理解,但我从2005年至今一直不懈努力,按自定的十六字方针开展宣传:和风细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希望能逐渐收效。另外,一个75岁的中国女性,如何面对现实从容老去,我也想在自媒体展示这或长或短的真实过程,为自己人生做记录,给他人以借鉴启迪。希望你和其他关注我公众号的朋友,继续予以支持,谢谢!
我曾发过回忆录,与父亲在湛江那段经历也有关,不知你是否留意阅读,可以看看:童年在海滨
他 吴幼坚老师:原《羊城晩报》总编辑吴有恒,这位深受国内读者厚爱的老作家,若与其从事文学的女儿吴幼坚比武较量,恐会难分难解。 众所周知,21世纪的今天“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天之骄子屡见不鲜,比比皆是。 我等非语言文字科班出身,平日拜读两位作家的文章很少,对此,我辈门外汉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可妄议,但百姓一些或欠妥看法,提出与各位商榷。谁是吴有恒的文化传承人?知名文学编辑、吴老爱女吴幼坚是业界公认有此水平能力的人,当之无愧!有学者认为在现代文学编辑及其理论水平等方面,吴幼坚可谓“青出于蓝胜于蓝”。对此,笔者亦有同感,请谈谈你的看法。然而,广东革命老前辈吴有恒各时期许多不胜枚举的斗争经历和厚重辉煌的文学成果,其女儿吴幼坚是无可企及而望其项背。鲁粤2023.1.8于湛江
我 鲁粤你好!父亲吴有恒初中未读完就走上社会,此后人生经历坎坷,机缘巧合成为作家。他古文基础厚实,政治思想水平高,人生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各类作品丰富,是我无可企及的。我只是广雅中学高三毕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且不算爱读书勤思考的人,文学素养还不如做文学翻译的独生子郑远涛。我做过《广州文艺》、《源流》等多家杂志编辑,工作认真负责,但谈不上“现代文学编辑及其理论水平”。另外,我长期以编辑为主,极少文学创作,60岁学会打字天天上网,发表的也是大白话、流水账,不能与父亲的文学成就相比。我做不到“青出于蓝胜于蓝”,吴家也没哪位后辈当得起吴有恒的文化传承人。没关系,父亲作品能流传多久就多久,一切顺其自然。它们有过读者喜欢,在历史上起过作用,就够了。
他 哦,我想错和误会了,不好意思,请见谅!我的文字如考虑用的话,你熟悉情况,文笔流畅且较专业,如方便烦请给予润色斧正(无需先发我阅)使用。 另为便于欣赏你多些作品等,如便请给您电话或加私微,不便没关系。(广雅中学部分知青校友,1968年下乡湛垦农场,贵校是名校,不少下乡知青成为农场学校的教师,成为农场职工子弟的一代宗师!)
我 你好!我在新浪写博客十几年共发4622篇博文,十大栏目中有一个“无私战士有情人——父母”,应是你最感兴趣的,可惜新浪已不允许读者看旧文。微博头条文章、微信公众号、豆瓣也都有我的“三色堇吴幼坚”,可以看到部分与吴有恒相关内容。你提到1968年广雅知青去湛江农场成为骨干,是的,我写了六篇回忆录,第一篇就是去海康看望校友的,你可以看看:半世纪前阿坚湛江海南行(一)
我平时少用手机,回到家对着台式电脑,旁边放平板电脑(当作大手机用,看得清楚),微信都在家里写和看。除了姐妹、儿子和个别朋友与我微信,其他人微信我就不加了,否则看不过来,不回应不好,回应太费时间精力。读者与我通过私信可以联系,你若想多读我文章,直接从我那几个自媒体就可看到。
按时间顺序发1月8日东山湖公园随手拍:


















三色堇吴幼坚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轻松愉悦的网络交流 (3人喜欢)
- 男同说:先要自我认同才不被歧视 (12人喜欢)
- 看了《监视者》与《秘密手稿》 (3人喜欢)
- 与作家朋友在网络相逢 (3人喜欢)
- 分享成都男同向父母出柜经验 (1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