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2022年10月-12月的阅读
又是一个季度过去了,生活上有不少变化,读书方面,因为意外地发现学校图书馆的browsing section有很多近年出的畅销书,只能借三周,于是免费捞着读了些好书,一本满足!又注册了New York Public Library的读书卡,用专门的app也能借到想看的比较新的书,更别提用Libby听有声书了!总之,是比较不花钱读书的一个季度 :)
延续按类别来写的传统 :)
1. 人物传记/回忆录/散文类
2. 小说
3. 学科普及
1. 人物传记/回忆录/散文类
1.1 The Code Breaker:Jennifer Doudna, Gene Editing, and the Future of the Human Race
学校图书馆因为还是热门书,只能借三周,不过不得不说确实写得很抓人,所以近500页的硬壳本捧着也就翻完了。
作者Isaacson也是写了好几本畅销名人传记了,这本应该是第一本以女性为主角,Jennifer Doudna,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发现者之一,与法国女性合作者Charpentier共同获得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
作为一本要好看的科普传记,里面不仅有对CRISPR以及后来RNA在新冠抗疫中的科普,更有对参与到整个CRISPR技术的研究和后续的应用的各类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八卦,毕竟在如此强的竞争环境下,能八卦的故事还真的很多…
作者整本书也特别强调接下来比digital code更火更冒尖的将是genetic code。
作者私货带得有点多,举例几乎都是乔布斯达芬奇这种他写过传记的人…
1.2 张医生与王医生
“杂乱无章”的缺点确实不可否认,听的有声书,听下来觉得重复的话题也很多,没有能够层层递进,如果当作一本单纯的传记的话这样倒无妨,但看起来两位作者是有更大的野心,想写出有理论支持的非虚构作品,就有点欠缺了。
不过作为读者/听者,当故事来欣赏还是蛮不错的,尤其是我这种南方人,对北方了解甚少,更别提是70年代以来昙花一现的发展到最终走向衰落的这一段,了解到了不少新知识,所以也还OK推荐吧!
1.3 Rogues: True Stories of Grifters, Killers, Rebels, and Crooks
读书会选书,身为名记者的作者的12篇在The New Yorker上刊登的中篇,看起来属于literary journalism系列,大多数都是奇特人物的传奇人生。听的有声书。
我这种爱读长篇人物传记的读者/听者,会觉得中篇这种跟我还不太沾的播客类似,总觉得太浓缩讲不清又过于吸引眼球;这本听下来,觉得中篇确实有中篇的写法,优秀的作品值得欣赏。
12篇故事里,我也就对其中三篇比较感兴趣:没有拿到tenure并枪杀一群教授的助理教授的黑历史;给Trump的Apprentice真人秀的制作人间接促成了Trump当上总统;美食家Bourdain的流动的盛宴。其他的故事嘛,总有种读一些investigative journalism作品的不适:除了唏嘘人性的弱点也就没啥了。
总体还不错,拓宽了一点阅读面吧。
1.4 The Doctors Blackwell: How Two Pioneering Sisters Brought Medicine to Women and Women to Medicine
作者的第二本女性传记,讲19世纪两位Blackwell姐妹的医学传奇:在医学院不招收女学生的大环境下,经过努力争取姐姐Elizabeth成为美国第一位医学院女毕业生,妹妹Emily紧随其后;在纽约开创一间专门为培训医学院女毕业生的诊所;其后又在纽约开创了一间女医学院。故事还算精彩,19世纪的大背景也展示得淋漓尽致(比如美国内战、女性权益),美国、英国还有法国三地的医疗与女性接受医学培训的进展互相推进,还有专门和Florence Nightingale的互动与观念的碰撞(Blackwell认为女性应该成为医生而Nightingale则认为做好护士工作就好)。
写法略微平淡,毕竟为作者第一本《Daughters of the Samurai》所倾倒的读者,读这本觉得没有那么异域也就没有那么有趣了。
所以来安利一下第一本:
1.5 The Buried: An Archaeology of the Egyptian Revolution
虽然副标题里的考古重点我吸收得不是很好,但整本下来还是忍不住打5星!
最喜欢的是描述垃圾工Sayyid一家以及记者Manu的故事,让人一窥“普通”埃及人的生活状况,也令人非常佩服何伟在语言学习和文化理解上的付出与回报;相比于《River Town》(《江城》)里熟悉的人物背景和文化环境,这本让我更加敬佩何伟的观察力、选材、切入点,以及写作功力。
是啊,要想真的了解和融入一个不同的文化,学语言只是第一步,不先入为主、敞开心怀去了解背景各异的人生,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我看来何伟真的是做到了。
因为这本书,也让人向往去埃及!期待今后有机会看看埃及,也希望自己能努力学会拥有不先入为主不打地图炮的开阔眼界!
1.6 父亲的道歉信
慢慢悠悠读完了这本向田邦子的散文集,真的是蛮散的,不一定所有人都欣赏得来。
以前读过她的一些短篇和长篇小说,都很喜欢;这本散文集对于我来说确实是太散了一点,但也能一窥昭和早期的一些民众的生活风貌,也算是有收获了。
关于向田自己和家人的描写,画面感很强,也蛮有趣的!
书末附上的年轻作家写的跋,读下来大概能理解到向田“形散神不散”的写作方式的高超之处,然而普通读者如我,毕竟还是很难像专业作家那么去体会吧…
1.7 Buffett: The Making of an American Capitalist
96年就成书,08年版也就加了个后续,说除了巴菲特的产业越来越赚钱之外,很多投资理念和做法和十二年前没什么变化,这也应证了书里的一个观点:巴菲特只在自己有把握的条件下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书里很多投资的细节我背景不多所以吸收不好,但巴菲特最让人折服的一点,就是在细致分析之后,非常相信自己的判断,这一点不仅让他早早就相中了几个重要的龙头企业进行投资,也顺利躲过了几次金融危机。他看中的是企业的发展潜力和能力而不是金融业的投机倒把,让外行的我看惯了趋之若鹜的金融大亨和散户都觉得是一股清流。
作为普通人,大事小事都很容易受旁人或者舆论的左右,所以看到巴菲特的经历过仔细分析后的坚持己见,真的很钦佩!因为很多事我可能连去搜集信息的动力都没有,只能说是思维懒惰了吧~
1.8 Stay True: A Memoir
第一次读Hua Hsu,这本回忆录主要讲述了高中和大学时期的coming of age,妥妥的文艺青年一枚。
对好友Ken的描写和事故之后的怀念,读起来还是很感人的。
也可以看到他试图描写亚裔的身份认同,觉得欠了几分火候;但当他写到当其他人想把Ken(日裔美国男生)的事故归结为hate crime时他对这种做法的反感,觉得又特别真实。后记说这本书写了他二十年,没想到!
另,说起来到今年年中他还算是同事的,然而没有打过任何交道,如今他去了附近另外一所文理学院,Bard College,之前Ian Buruma也在那的说!
又另,说是村上春树明年春季要去Wellesley College任教耶!什么时候我们学院也来一个名作家吧 :)
2. 小说
2.1 My Year Abroad: A Novel
好奇这种20岁的美国白人男孩与看似无所不能云淡风轻的50岁中国移民成功人士的故事组合,就读起了这本长篇小说。
读的过程有惊喜也有无语,觉得作者确实想探讨很多主题,有些离我太远无法体会,有些又很近让人觉得感同身受。或许正是这种充满矛盾和奇幻色彩的情节才会引起人思考人生的活法吧。
作者作为韩裔作家,没想到对中国/中文了解颇深,更加大了一部分奇幻色彩…
至于主角Pong Lou的一生,封底的评论甚至拿来跟Gatsby相提并论作为所谓的悲剧美国梦,想想觉得有道理却有不可思议。或许这样传奇的人物不悲剧也不行吧,不然不就成了普通的你我他了。而叙述者Tiller的人生选择,更是让我这种还算有追求但也是过普通人日子的人,难以理解了…
2.2 子夜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本土资本家开工厂玩金融,还有大的战争背景,别有一番风味。
人物数量很多,听书效果或许会不及读书,整体还可以~
2.3 Beasts of a Little Land: A Novel
故事很抓人没得说,读的几天都沉浸在小说的情节和人物里,而且这种韩国+朝鲜的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故事,真的是很吸引人!
读起来有种小说《Pachinko》和韩剧《阳光先生》的合体的感觉。不过这本还是有点比不上《Pachinko》,人物数量多,感觉一些角色的塑造还不够好,一些意象也有点浅尝则止… 若是能电视剧化或者电影化应该会不错!
总体来讲还是不错的阅读体验的!
2.4 Stoner
故事情节太吸引人了,于是两天就读完了…
说不出的感觉,情节和文字都很精炼,绝对是优点;人物塑造上,我觉得都有点欠火候,抑或是因为我理解不透很多角色的深层心理活动,于是对一些行为很诧异。
同是写英文系教授的作品看过一些更接地气的,里面的诙谐自嘲似乎更符合我的口味;主角Stoner的个性也让人联想到石黑一雄的《The Remains of the Day》里的管家男主,不管是文字还是人物塑造,也是石黑的作品更吸引我。
只能说刚读完没有觉得特别惊艳,或许随着时间的沉淀能有些新的理解吧~
3. 学科普及
3.1 Your Brain at Work: Strategies for Overcoming Distraction, Regaining Focus, and Working Smarter All Day Long
读书会友邻倾情推荐,果然是很棒很有启发的一本书!
听书之前担心听完之后会过于“鸡自己”,听的过程就发现真的是一种更科学地了解自己大脑运作方式的途径,且不是一般以为的时间管理和具体的工作技能,而是更加关注大脑在遇到各种紧急、棘手、让人不适情况下的反应,并科学地规避很容易犯的错误(比如互相指责怪罪对方、直接给对方反馈而不是让对方能自己意识到问题、急躁且任务繁重时容易犯错且产生思维障碍和盲点)。
以前对mindfulness的理解总以为就是能心态更平和,这本下来发现其实练习mindfulness真的是对自己更了解的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我们普通人的心智和水平都差不多,或许依靠天分和灵感能达到差不多的高度;但再往上,不管是事业上的成就还是生活上的满足,可能确实需要依靠一些科学方法来进一步提高。
3.2 The Atlas of AI: Power, Politics, and the Planetary Cost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确实是一本写得很不错的“当下AI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的学科普及,出自有很强技术背景的作者,每个章节深入浅出地讲了AI的一个方面。
作为专业沾边的读者,收获也不少:
- 头两章的earth和labor,一窥看似廉价的AI技术背后对环境对我等大众的免费劳动力的剥削;
- 到了中间的两章data和classification则是引发一些新的职业相关的反思,尤其是后者,又因为我自己科研跟prediction什么的关联不大,读下来会重新审视平日的习以为常;
- 第五章的affect对我来说很新颖,可以看到AI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脉络,也会让人考虑另类历史会是如何;
- 最终章的state内容也很丰富,再次揭示了AI发展背后的角力。
总体来讲比《Weapons of Math Destruction》要涉及范围更广也更深刻,值得一读!
3.3 Regenisis: How to Feed the World without Devouring the Planet
似懂非懂地读完了。作者抨击当今农业畜牧业的问题还是比较好懂的;提到一些改进方法的时候,因为我什么植物都不养(更别提农作物)于是对常规做法都不太了解(比如使用杀虫剂啊刨土啊),就很难领会一些开拓者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了。
从自私地个人角度来看,动物蛋白不能简单地被植物蛋白取代,所以为了自身健康难以放弃吃肉;或许作者提到的实验室里合成蛋白更有希望?
总之,不可否认当今农业畜牧业的不可持续性以及政府补贴的不合理性,本书很好地传达了这一信息;至于如何改善,看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测soil science research会是将来一个热点~
3.4 The Body: A Guide for Occupants
趣味性很强的一本关于人体的科普,不仅有知识还有各种历史小趣闻,总体来讲很不错;也可能是我相关的知识太少什么都觉得很新奇。
其实这种类型的书以前我都没什么兴趣,也是最近因为怀孕会开始关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于是对其运作的机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一些解决办法有了兴趣,于是几乎每一章都觉得和自己息息相关;到了书末的几章关于疾病和死亡,也因为最近周围朋友的病情以及疫情大环境觉得格外相关。
19年成书,赶在了新冠疫情之前,想必这类书19年前v19年后写法和重点都会差别很大吧。
有一大专业相关收获是各种我们看到的数据里包含的不确定性太大了,所以任何信息,看到了都要有些自我警醒不要盲目相信,也就不要盲目担忧。
借终章的引用:Exercise regularly, eat sensibly, die anyway.
阅读愉快 :)
多喜子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读书] 2024年10月-12月的阅读 (5人喜欢)
- [读书] 2024年7月-9月的阅读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