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羽真的″降汉不降曹″吗?》陈再明
《三国关羽真的″降汉不降曹″吗?》陈再明23.1.13
关羽″降汉不降曹″吗? 被曹操兵团团围困在山上的关羽,上山来的张辽先是摆出了他如果轻生战死,不独无功,且有三罪:1,对不起刘备;2,保护不了刘备的两位夫人;3,更有愧于汉皇室。这三罪把关羽说得沉吟一番,然后提出投降的三个条件。其中一条是″只降汉帝,不降曹操″,即所谓″降汉不降曹″。曹操同意了这三条后,关羽于是投降了。 这三约三罪,拆穿来说,设有一条不是饰词。即以″降汉不降曹″而论,曹操当场拆穿曰:″吾为汉相,汉即吾也。″这是略嫌谦虚的大实话。"降汉″只不过是给关羽一个台阶下的借口而已,既然汉已名存实亡,″更有愧于汉皇室″,张辽这一罪也是空炮。 有人(程昱)给曹操出了一个借刀杀人的上上策:″今若使云长破袁绍之兵,绍必疑刘备而杀之矣。备既死,云长又安往乎?″一箭双雕。于是关羽当了打手,战场上斩杀了袁绍的先锋大将颜良。袁绍要杀跑到他那里的刘备时,却被刘备三言两语蒙住。刘备说:″可请关公来辅佐明公,共诛曹操。″因此,刘备逃过袁绍的大刀,实在是侥幸之至。 关羽的"降汉不降曹″,纯属不折不扣的″叛徒哲学″。罗贯中把故事编圆了,接着还来一个过五关、斩六将,给关羽这个神灵再加上几道光圈。再让他千里走单骑,去找他的皇叔刘备哥哥了。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