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王权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早期国家的重要政治活动是祭祀,但祭祀的对象主要是宗庙社稷。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祭祀祖宗的场所。王的宗庙建立在国都的中心。社稷是土地神和谷神,代表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食物,也建立在国都的中心。所谓的祭天、祭地、祭祖先,其实是包括了天、地、人。由于王权专制程度不断加强,导致“王”的字义内涵不断增加。这时的“王”,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则是一个贯通于天地人之间、合神人于一体的人,这个人就是“王”。也就是说,天地人间都属于王,只有他才能通天地而治人民,故“王,天下所归往也”(《说文解字》)。在这种情况下,王被认为是天地人的主宰,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因此,“夫擅国之谓王,能专利害之谓王,制生杀之威之谓王”(《战国策·秦策三》)。在王被认为应该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国家和臣民都是王的私有财产和附属物时,王权的绝对专制也就形成了。高度发展的王权,是在国家进入成熟阶段出现的。
本文选编自《中国官制史(上下册)》,注释从略

诗人琉璃姬:写作也是将头摁进黑夜的过程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