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的构成与文体论 》陈再明
《《文心雕龙》的构成与文体论》陈再明23.1.12
一,《文心彫龙》的构成 构成文学的重要因素有三:一是作为其媒材的″语言文字";二是作为其內容的″思想感情″;三是作为其艺术表现的“形象性″。而艺术表现的形象性,在中国则称之为 刘勰的《文心彫龙》,他之所以取名“雕龙″,是因为″古来文章,以彫缛成体"(《序志》);凡此书用到雕缛的名词时,都指的是文学中的艺术性。"以雕缛成体″,即是以艺术性而得到其形似。因此,《文心雕龙》,广义地说,全书都可以称之为我国古典的文体论。 《文心雕龙-总术篇》说:″才之能通,必资晓术,自非圆鉴区域,大判条例,岂能控引情源,制胜文苑哉。″此处之“术″,即是文体的方法。“晓术“,即是了解创造文体的方法。"圆鉴区域“,即是了解文体在文章各区域中具体的要求,及其实现的情形。"大判条例″,即是分析贯通于各文体中的各种共同因素。 《文心雕龙》全书五十篇,依照刘勰的《序志》,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原道》到《辨骚》共五篇,乃追溯文体的根源。笫二部分亦称为上篇,由《明诗》到《书记》共二十篇,是说明在各类文章中对于文体的要求,及既成作品中文体的得失,此即是“圆鉴区域″。第三部分,亦称为下篇,又可分为两部分;由《神思》到《总术》共二十篇,是分析构成文体的內外诸因素,及学习文体的方法,这即是″大判条例″。
二,文体论内容 其余五篇,除《序志》为自序外,《时序篇》是说文体随时代而变迁,《才略篇》是说个人才性与文体的关系。《知音篇》是要人由文体以校阅古人文章的得失;《程器篇》把人和文连结起来。为能了解形成文体的方法,则须"圆鉴区域″,这便包括了上篇的二十篇;更须″大判条例”,这便包括了下篇的二十篇。此外十篇,都是以文体为中心所展开的议论。所以,《文心雕龙》一书,实际便是一部文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