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灵好比是玉米,在失败的行动
和悲惨的事件的连绵不断的谷仓中,
一颗颗地剥落,从第一到第七,到第八,
每个人面临到的不是一次死亡而是许多次死亡:
每天一次小小的死亡,灰尘,蛆虫,
在郊野的泥泞中熄灭了的灯,一次小小的死灭,扑
打着粗壮的翅膀,
刺入每一个人好像一支短矛……
——巴勃罗·聂鲁达《马丘比丘之巅》
Intro
导 语
年终时照例要做一下盘点,只是今年写得格外吃力。一来是因为新冠初愈,头脑昏沉不堪,不论写什么都难以集中注意力;二来也多少有些怀疑在这样的年景里是否还有人真的在乎地球另一端某位去世的科幻作家。凤凰网读书的盘点文里写道:“时间会侵蚀记忆,但怀念将抵挡记忆的消散。”我以为这话说得太过乐观,作者竟没想到怀念本身也是需要许可的。以下资料来自于中文科幻数据库、维基百科与豆瓣读书。
2022
01.05
约翰·J.米勒John J. Miller
约翰·J.米勒于1954年3月2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曾与乔治·R.R.马丁等作家合著“百变王牌”系列奇幻小说。老实说,这套书整体并不算好看——乐趣更多是在写作者那边而非读者这边,但书中描绘的种种天马行空的超能力足可令爱好者大呼过瘾。2022年1月5日,约翰·J.米勒在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的家中去世。
2022
01.14
朗·古拉Ron Goulart
美国流行文化史学家和悬疑、奇幻、科幻小说作家。他曾以不同的笔名发表小说和其他作品,包括肯尼斯·罗伯逊、康·史蒂芬森、查德·卡尔霍恩、R.T.爱德华兹、伊恩·R.贾米森、约瑟芬·凯恩斯、吉莉安·科尔尼、霍华德·李、齐克·马斯特斯、弗兰克·S.肖恩和约瑟夫·席尔瓦等。郎·古拉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为《飞侠哥顿》(Flash Gordon)和漫威的复仇者联盟撰写了官方小说,并曾为漫威写了好几部漫画脚本。20世纪90年代初,他以代笔人的身份参与了“特科尖兵”(TekWar)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的创作。郎·古拉与作家弗朗西斯·谢里丹·古拉结婚,育有两个儿子肖恩-吕西安和斯特凡·埃蒙。2022年1月14日,也就是他 89 岁生日的第二天,他在康涅狄格州里奇菲尔德的一家疗养院逝世。01.14
戴夫·沃尔夫顿Dave Wolverton
美国著名青少年幻想文学作家、历史小说家、编辑,在线写作研讨会和小组的讲师。他写作多种体裁,但最著名的是他的科幻和奇幻作品。其作品曾获菲利普·迪克纪念奖最佳小说、惠特尼奖年度最佳小说、国际图书奖年度最佳青少年小说等多项荣誉,他的“符文领主”(Runelords)系列书籍曾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1987年,他凭中篇小说《通往天堂之路》赢得了未来作家大赛的第一名。他曾获得星云奖和雨果奖提名。2022年1月13日,沃尔夫顿因摔倒导致头部严重受伤和出血性中风,并于第二天清晨在犹他州圣乔治去世,享年64岁。在去世之时,他正在计划重写自己过去的作品。
2022
01.24
物久保ものくぼ
日本幻想插画师、漫画家,著有画集《巨大的拥抱》《温暖的怪兽》《复始》等。物久保曾负责绘制电视动画《魔法少女俺》全集的片尾插图,凭借《巨大的拥抱》和《巨细亚异界谭》(均由日本出版社角川KADOKAWA出版)等作品获得极大的关注。物久保喜欢在作品中用温暖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巨大的、毛茸茸的动物:巨兔,巨猫,巨狼等等。这些动物巨大的身躯为观者带来的不是巨物恐惧,更多的是放松和治愈的力量。虽然作品的风格如此,但物久保本人可能深受抑郁症困扰。物久保的死因不明,样貌不详,连讣告都是去世1个月后,才由她姐姐破解其账号并转发的。
2022
02.05
安杰丽卡·高罗第切尔Angélica Gorodischer
阿根廷作家,以短篇小说闻名。2011年获得世界奇幻奖终身成就奖。1985年,安杰丽卡·高罗第切尔创作了犀利的女权主义短篇科幻《紫罗兰独一无二的香味》(The Unmistakable Smell of Wood Violets)。其他作品包括《特拉法尔加》《天才》等。她的作品关注男女权力的差异,擅长描写腐败的统治者,对当权者进行批判与揭露。在英语世界,高罗第切尔最著名的作品当属《卡尔帕帝国》(Kalpa Imperial),其英译本于2003年由厄休拉·K.勒古恩译出。它是一部短篇小说集,通过幻想和寓言详细描述了一个庞大的虚构帝国的历史。2022年2月5日,安杰丽卡·高罗第切尔去世,享年93岁。2022
05.05
谢尔盖·迪亚琴科Сергей Дяченко
乌克兰作家,与妻子玛丽娜·迪亚琴科合著作品。迪亚琴科夫妇的作品以科幻、奇幻、传说故事等作品见长。从1994年起,他们创作了大量小说、散文、电影剧本和故事集等。2005年在欧洲科幻作家大会上被评为欧洲最佳科幻作家,至今出版了二十余本科幻、奇幻小说。国内引进迪亚琴科夫妇的作品不多,目前仅有出版于2020年的奇幻小说《他是龙》(Ritual)。该作品曾于2015年被改编为同名俄罗斯奇幻电影。迪亚琴科夫妇在俄罗斯生活了四年,然后于2013年移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谢尔盖·迪亚琴科于2022年5月5日在美国去世。
2022
05.06
帕特里夏·麦奇利普Patricia A. McKillip
美国奇幻及科幻作家,2008年世界奇幻奖终身成就奖得主。麦奇利普1973年于圣何塞州立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即成为专职作家。麦奇利普以瑰丽而富有诗意的文字见长,其作品有着丰富的视觉意象,洋溢着深邃神秘的氛围。她被称为“奇幻类型中最有成就的散文文体家之一”,有评论将其与厄休拉·K.勒古恩相提并论。她曾以《风中竖琴手》夺得轨迹奖最佳奇幻小说奖,以《女巫与幻兽》《幽城迷影》两夺世界奇幻奖,以《丰饶与陌异》《至日之林》《幽城迷影》三夺创神奇幻奖,并数度入围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世界奇幻奖、创神奇幻奖等世界幻想文学至高奖项。帕特里夏·麦奇利普于2022年5月6日在俄勒冈州库斯湾的家中去世,享年74岁。2022
05.21
王志冲
俄语翻译家,笔名冰火,天飞,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资深翻译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会员。王志冲的一生可以用身残志坚来形容。1936年,王志冲生于上海,15岁时突患强直性脊柱炎,卧床不起。后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鼓励,“必须抓紧时间生活,一场暴病,或者一次横祸,都可能使生命终止。”于是他靠收听电台自学俄语,最终走上翻译之路。患病卧床近60年,凭借坚强意志,王志冲翻译创作了近百万字作品,取得了著作等身的成就。除最负盛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外,他也钟情于科幻作品,并翻译了苏联著名儿童科幻作家季尔·布雷乔夫的大量作品,如《亚历莎智斗宇宙盗》《太空幸存者》《独闯金三角》《大战微型人》等。另著有《不是神童也成才——我与命运抗争》《还你一个真实的保尔: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评传》《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传》。王志冲能够取得这样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夫人郑懿可谓功不可没:这些作品往往先由王志冲在病榻上写成,再由郑懿誊抄。他常开玩笑说,自己和妻子郑懿两人文凭学历都不高,一个是初三只读了一星期,一个是初一辍学,“能实现翻译出版梦已经是相当不错了,还有什么好骄傲的。”2022年5月21日下午,王志冲因病去世,享年86岁。
2022
06.04
莫尔多瓦·久尔吉Moldova György
匈牙利讽刺幽默作家,代表作《会说话的猪》为匈牙利国民级作品,已被引入国内。莫尔多瓦·久尔吉有着犹太血统,曾于1944年底被关押在布达佩斯的犹太人区,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来他在布达佩斯的戏剧学院学习,1957年毕业前不久离开。在大学学习期间和之后,他还从事过一系列工作——熔炉修理工、矿工、园丁、罐头厂工人和改革学校的教师。从1958年开始,莫尔多瓦作为一名编剧和剧作家工作了多年。自1955年以来,他的故事就出现在文学期刊和选集中。莫尔多瓦·久尔吉是匈牙利当之无愧的国民级作家,一生留下七十多本著作,总销量超过1300万册,比任何其他匈牙利作家都多。他以其内容丰富详尽的社会学非小说类作品而闻名,这些作品关注日常生活和特定行业或专业(例如铁路、采矿和执法)以及匈牙利特定地区的风土。而他的讽刺作品揭露了人性的丑陋、社会不良风气、当政者的腐败专制和官僚习气,也弘扬了人性的光辉,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人们对正义的坚持。莫尔多瓦·久尔吉曾荣获尤若夫·阿蒂拉文学奖(1973、1978),科舒特奖(1978),纳吉·拉约什文学奖(1993),普利策集体奖(2000),保加利亚希特尔·彼得国际讽刺奖等。另著有《孤独的殿堂》《船夫之歌》等。
2022
07.03
倪匡
如果说上面的名字对不少科幻迷来说也稍显陌生,那么倪匡在中国绝对堪称家喻户晓。一如2018年的金庸,倪匡的离世在今年七月亦引起空前热议,不少人为当年的“香港四大才子”(金庸、蔡澜、倪匡、黄霑)如今仅存蔡澜一人而唏嘘不已。倪匡的一生颇为传奇。他本名倪聪,字亦明,香港人,祖籍中国浙江宁波镇海。倪匡是七个孩子中的第四个,而他的一个妹妹是小说家亦舒。解放后,倪匡的父母带他的三个弟弟妹妹离开上海前往香港,而倪匡和他的三个哥哥姐姐则被留在了大陆。1956年,倪匡几经辗转由大陆抵达香港,并在那里发现了自己超乎寻常的写作天分。他在香港原本只是做杂工,工钱微薄难以维生,只是在看了报上连载的小说后一时技痒才开始尝试写作。尝到甜头后的倪匡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专职写作,随后更是因写作而与金庸、张彻等人结缘。倪匡因写武侠越发觉得路子狭窄,最终转型为武侠、悬疑、科幻、推理的“杂糅家”,也是受了金庸的点拨。倪匡除最主要的科幻小说系列外,亦曾写作不少的灵异故事,以及少量武侠小说、侦探小说与情色小说等。作品包括“卫斯理”系列、“原振侠”系列和“女黑侠木兰花”系列等,更创作了四百多部电影剧本。他从不拖稿、欠稿,而且写作速度奇快,他曾多次掐表统计过自己的写作速度,最高纪录为一小时四千五百字。他自诩“自有人类以来,汉字写得最多的人”,恐怕并非妄言。倪匡的“朋友圈”便是一部上世纪香港文化史。他曾与金庸、张彻、古龙、黄霑等人纵酒放歌,也曾在《今夜不设防》上与张国荣、王祖贤、林青霞等人放声大笑。2018年,金庸驾鹤西去时,倪匡曾说:“金庸、黄霑、张彻、林燕妮、我。五个人,四个人去世了。只剩我一个了。很寂寞的,真的。我身体差到极点,百病丛生,举步维艰……”话里不光有对故友的追思,更是惋惜一个黄金时代的谢幕。
2022
07.16
赫伯特·W.弗兰克Herbert W. Franke
奥地利科学家、作家,理论物理学博士,被德国《时代报》(Die Zeit)评价为“最杰出的德国科幻作家”。他也是重要的早期计算机艺术家(和收藏家)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创作计算机图形和早期数字艺术。代表作包括《空间的寒冷》《结束时间》等。2016年,获欧洲科幻学会终身奖“欧洲科幻大师”。弗兰克于2022年7月16日在埃格林去世,享年95岁。
2022
07.17
埃瑞克·弗林特Eric Flint
美国作家、编辑、出版人,创作了为数众多的或然历史科幻小说。他还是贝恩免费图书馆(Baen Free Library,一个免费科幻奇幻电子阅读平台)的联合创始人和编辑。弗林特1947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伯班克。在攻读历史学博士时,他专攻的方向是南部非洲历史。后来他放弃了博士课程,成为工人运动中的一名政治活动家,并从那时起一直到 50 岁,从事各种工作,包括码头工人、卡车司机和机械师,并担任工会组织者。作为一名长期的左翼政治活动家,弗林特曾是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成员。弗林特的作品曾登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轨迹》杂志的畅销书排行榜。代表作包括“163x年”系列(包括《1632》《1633》《1634》《1635》《1636》和《1637》)等。因其“战争之河”(River of War)系列作品而被授予2008年达尔科格名人堂奖(Dal Coger Memorial Hall of Fame Award)。弗林特于2022年7月17日在印第安纳州东芝加哥去世,享年75岁。
原名李文健,杜渐为其笔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杜渐1934年(另一说1935年)生于香港(生日一说4月2日,另一说2月17日)。他是名门之后,是潘达微(1881-1929年)的外孙。潘达微是兴中会成员,也是黄花岗之役的策划者之一,起义失败后,党人尸骸曝露于野,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收葬烈士遗骸,革命成功后,潘达微不求闻达,从此身退。杜渐1960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报社编辑及电讯翻译多年,性好读书,有“书痴”之称。历任香港《大公报》、《新晚报》编辑,香港《开卷》、《读者良友》、《科学与科幻》杂志主编,香港三联书店特约编辑。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诗《牛仔》,小说《雁痕》、《樱都谍影》,纪实文学《苏联秘密警察》、《新俄罗斯帝国》,杜渐科幻小说集等60余种作品。晚年写“文革”经历及家族史,出版《岁月黄花》《长相忆》。2022年7月25日,杜渐逝世于加拿大,享年88岁。
2022
07.26
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
英国科学家,环境领域的主要作家,被誉为世界环境科学宗师。盖娅假说的提出者。洛夫洛克拥有医学博士学位,曾对啮齿动物进行冷冻保存实验,其方法对人体冷冻学理论产生了影响。他发明了电子捕获检测器,并使用它成为第一个检测到大气中广泛存在的氯氟烃的人。他是为支持核能的环保主义者,长期致力于批判化石燃料对环境有害的影响,以及呼吁人们警惕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变暖。洛夫洛克也曾多年为英国情报部门MI5服务,《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曾撰文评价其为“詹姆斯·邦德电影中的‘Q’。”洛夫洛克在1960年代提出的盖娅假说已在今天广为人知(这一名字来自于威廉·戈尔丁的建议)。不过2019年,已是百岁老人的詹姆斯·洛夫洛克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新星世,以此代替正在走向尾声的人类世。洛夫洛克认为,新的超智能物种——赛博格(Cyborg)将从现有的人工智能系统中形成,思维速度是人类的1万倍,它们看待我们就像我们看待植物一样。赛博格将通过快速的有意选择(而不是缓慢的自然选择)自我复制、纠错和发展,成为地球的新主人。但是赛博格和人类一样,也必须依赖一个健康的地球,需要“盖娅”的恒温系统防御来自太阳的热辐射,所以人类和这些超智能物种可以和谐共处,共用一个地球。也许新星世仅仅是智慧生物最终能够踏遍全宇宙的开端。赛博格未来也许会改造地球,使生命无法在地球上生存,甚至可能由于“盖娅”失衡、地球过热而迁移到其他星球。
2022年7月26日,洛夫洛克于多赛特郡去世,享年103岁。
2022
07.30
尼切尔·尼科尔斯Nichelle Nichols
本名葛蕾斯·戴尔·尼科尔斯(Grace Dell Nichols),美国女演员、歌手、配音员。在电视剧《星际旅行:初代》中,她饰演进取号上的首席通信官妮欧塔·乌乎拉,这也成为她最著名的角色。这一角色的特殊意义更在于,在美国电视史上,这是首次由一位女性非裔美国人演出黑奴之外的角色。从记事起,尼科尔斯就只想唱歌、跳舞、表演和写作,尽管家里没有其他人从事这些工作——除了父亲会踢踏舞以外。在舞台上,妮歇尔两次获得莎拉·西登斯奖年度最佳女演员提名;在电影中,她与小萨米·戴维斯(Sammy Davis, Jr.))在《波吉与贝丝》(Porgy and Bess)中共舞,并在《长相忆》(Mister Budwing,1965)中与詹姆斯·加纳(James Garner)演对手戏。2018年,尼科尔斯诊断出患有失智症。她随后宣布将举办告别大会公开将退休的消息。2022年7月30日,尼科尔斯逝世,享年89岁。2022
08.21
亚历克谢·潘辛
Alexei Panshin
美国作家、科幻评论家。1940年8月14日出生于密歇根州兰辛。他的作品《成年仪式》(Rite of Passage)曾获1968年星云奖,他与妻子科里·潘辛 ( Cory Panshin ) 合著的科幻小说《山外的世界》(The World Beyond the Hill)获得1990年雨果奖。2022年8月21日,亚历克谢·潘辛去世,享年82岁。
2022
09.04
彼得·斯陶伯
Peter Straub
美国惊悚小说作家。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曾留学英伦,获得博士学位。在英国期间发表了第一部小说。之后返回美国,居于纽约。他因在小说创作方面的杰出成就而多次获得过惊悚文学的最高奖——国际惊悚作家协会奖以及英国奇幻小说奖、世界奇幻小说奖和布莱姆·斯托克奖。彼得·斯陶伯与斯蒂芬·金关系密切,两人曾合著《魔符》及《黑屋》。2022年9月4日,彼得·斯陶伯于纽约逝世,享年79岁。
2022
09.13
马修·麦瑟
Matthew Mather
英国作家,软硬件工程师,网络安全顾问,因近未来科幻和科技惊险小说而知名。代表作包括《网络风暴》(Cyberstorm)等。他的书已被翻译成十八种语言并销往世界各地,而其中《网络风暴》则被20世纪福克斯收购并改编为电影。2022年9月13日,马修·麦瑟死于车祸。他的家人和朋友于 2022 年 9 月下旬宣布了这一消息。
2022
09.20
查尔斯·帕丁顿
Charles Partington
英国编辑、出版人、作家,著有《曼特维尔的遗产》《面具的故事》等小说,曾参与英国科幻粉丝杂志《外星人》和《外星世界》的编辑工作。2022年9月20日于曼彻斯特去世,享年82岁。
左二为查尔斯·帕丁顿
2022
09.22
任溶溶
原名任根鎏,任以奇/任溶溶为其笔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通俄语、英语、意大利语和日语。曾获得过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杰出贡献奖、第六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宋庆龄樟树奖、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翻译奖、亚洲儿童文学奖等。曾任上海市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作家协会第一至第五届理事、上海翻译工作者协会和语文工作者协会副会长。2012年12月6日,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2013年2月获“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
任溶溶的一生为中国的儿童文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于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系,并于这一年翻译了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从此便以儿童文学为终身事业。由任溶溶翻译的童话作品是几代人的童年回忆。这些作品主要有:《咕噜牛》《洋葱头历险记》《木偶奇遇记》《彼得·潘》《玛德琳》《彼得兔的故事》《长袜子皮皮》,以及普希金、安徒生等人的童话集等。在翻译之外,任溶溶的创作也成果颇丰,著有小说《我是个美国黑孩子》《丁丁探案》,童话集《没头脑和不高兴》,儿童诗集《一个可大可小的人》《小孩子懂大事情》《给巨人的书》等。《没头脑和不高兴》已成为中国动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关于“任溶溶”这个有些女性化的笔名,还有一段趣闻。任老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我叫任溶溶,我又不叫任溶溶》专门介绍了这个笔名的来历。任溶溶其实是他的女儿的名字,自任老先生投身翻译工作后,经常使用好几个笔名,而他在1948年翻译出版的《列麦斯叔叔的故事》中,首次用上“任溶溶”这个名字,他因为很喜欢女儿,也就喜欢这个笔名,碰到自以为得意的作品,就署上“任溶溶”,直到最后自己竟成为任溶溶了。也因为这个笔名,他常被小读者误称为“大姐姐”或“阿姨”。2022年9月22日,任溶溶在上海去世,享年100岁。2022
09.22
希拉里·曼特尔
Hilary Mantel
英国作家,出生于英国格罗索普市,于伦敦经济学院和谢菲尔德大学攻读法律。2009年、2012年凭借历史小说《狼厅》和《提堂》两次摘得布克奖,证明了她在文学上的卓绝才华。希拉里·曼特尔的创作生涯始于1974年。她的第一部小说《一个更安全的地方》重现了法国大革命的恢弘场面,获1992年《周日快报》年度小说奖。1995年的《爱情实验》获霍桑登奖。2005年《黑暗深处》入围英联邦作家奖和橘子奖短名单。2003年出版了以童年生活为主题的短篇小说集《学说话》。2006年希拉里·曼特尔受封大英帝国司令勋章(CBE),2014年受封大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DBE)。
曼特尔于2022年9月22日在埃克塞特的一家医院死于三天前发生的中风并发症,享年 70 岁。
2022
10.02
津原泰水
つはらやすみ / Tsuhara Yasumi
日本小说家,出生于广岛县广岛市。
津原泰水1989年出道,以津源康美之名创作。他的作品包含类型范围极广,涉及推理、科幻、青春、言情等,呈现出多变的文风。2007年凭《布拉班特》斩获日本书店大奖第13名,2011年,其作品《特雷门先生》获得日本SF杂志读者奖,2012年凭《11 eleven》获日本书店大奖第15名。2020年作为法政大学大学院客座教授,负责人文学大学院日本文学专业的作家专题研究。
津原泰水从小就热衷于摇滚音乐,近年来他作为主唱、各种弦乐器和词曲作者出现在自大学以来一直持续的业余乐队“Radio Department Store”中。音乐经常被用作他作品中的重要主题。在与病魔进行过漫长的斗争后,津原泰水于2022年10月2日病逝,享年58岁。
2022
11.17
马库斯·塞奇威克
Marcus Sedgwick
英国作家、插画师,作品多为YA向奇幻小说。代表作包括“死亡日”(Dead Days)系列、“卡特维德”(Cudweed)系列和《凛冬之血》等。在成为全职作家之前,塞奇威克曾在儿童书店Heffers担任推销员,并在儿童出版商 Ragged Bears和Walker Books从事销售工作。据《卫报》报道,他于 1994 年开始“认真地”写作,而在他去世时,他已是美国最负盛名的青年作家图书奖提名最多的作家。除了写作之外,塞奇威克还与他的兄弟朱利安一起从事电影和书籍项目。塞奇威克于2014年被诊断出患有慢性疲劳综合症,也称为肌痛性脑脊髓炎。2022年11月15日,塞奇威克在法国去世,享年54岁。
2022
11.19
格雷格·贝尔
Greg Bear美国科幻小说作家,圣地亚哥动漫展五位联合创始人之一。作品题材涵盖银河冲突、人工宇宙、意识和文化习俗、和加速进化等。因为作品中的科学技术细节水平很高,格雷格·贝尔经常被归类为硬科幻作家。他的代表作包括《达尔文电波》《天使女王》《永世》《移动火星》《血音乐》等。贝尔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大概是《血音乐》。这部小说原来是一部在1983年由美国科幻杂志《模拟科学事实和小说》(Analog Science Fact&Fiction)出版的短篇小说,并赢得了1983年星云奖最佳中篇以及1984年雨果奖最佳中篇。贝尔在格雷格·贝尔在1985年出版了扩编长篇小说版本,并于同年获得星云奖提名,于1986年获得了雨果奖、坎贝尔奖和不列颠科幻奖。小说的开头有点类似生化危机——一名叛逆的科学家创造了一种基于其自身淋巴细胞的简单生物计算机,并将其注射到自己的身体里走私出公司。在科学家的身体里,这些“意识细胞”(noocytes)迅速繁殖并进化,甚至产生了自我意识。随着感染的不断扩散,北美的大多数生物圈都被集群化为了一个七千千米宽的区域。值得一提的是,贝尔称雷·布拉德伯里 ( Ray Bradbury ) 是他一生中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他于1967年认识了布拉德伯里,并保持了终生的通信往来。贝尔于2022年11月19日去世,死于自2014年手术以来一直隐藏在大脑前动脉假腔中的血块引起的中风,享年71岁。
2022
11.24
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伯格Hans Magnus Enzensberger
德国作家、诗人、翻译家、编辑。其科幻作品有《数字魔鬼》《罗伯特穿越时空历险记》《泰坦尼克号的沉没》等。恩岑斯贝格尔出生于考夫博伊伦,成长于纽伦堡。他少年时曾加入希特勒青年团,万幸的是很快便被开除——“我一直做不了一个好同志,不能守规矩,这不是我的性格,也许是缺点,但我没办法。”这段履历并未成为其人生污点,反而为他日后的创作留下了宝贵经验。他先后在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弗赖堡大学和汉堡大学修读文学及哲学,并在巴黎索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恩岑斯贝格尔自1957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狼群的防御》(verteidigung der wölfe)以来,留下甚多作品,目前共计已被译成40余种语言。虽然他主要是一位诗人和散文家,但他也涉足戏剧、电影、歌剧、广播剧、报告文学和翻译。他写了小说和几本儿童读物,包括数学主题的《数字魔鬼》(Der Zahlenteufel)。这本书被翻译成34种语言,并于2001年被引入国内。恩岑斯贝格尔一生获奖颇丰,包括伯尔奖、雷马克奖、海涅奖和桑宁奖等。他也被认为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文学奠基人之一,其作品影响了1968年的西德学生运动。2022年11月24日,汉斯·马格努斯·恩岑斯伯格因病逝世,享年93岁。2023
11.30
雷·内尔森
Ray Nelson
美国科幻作家和漫画家,最著名的作品是1963年的短篇小说《上午八点整》(Eight O'Clock in the Morning),后来约翰·卡彭特以此为基础拍摄了电影《他们还活着》(They Live)。
内尔森于1931年10月3日出生于纽约。在密歇根州的凯迪拉克高中就读时,就已经成为了一名活跃的科幻迷。毕业后,他在芝加哥大学攻读神学,然后在巴黎学习了四年,在那里他结识了让-保罗·萨特、西蒙·德·波伏瓦、艾伦·金斯伯格、威廉·巴勒斯等名人。
内尔森的职业生涯始于为科幻迷杂志写作和创作卡通片脚本。他写了许多专业出版的短篇小说,包括《关掉天空》(Turn Off the Sky)和《死海的黄昏》(Nightfall on the Dead Sea)。不得不提的是,内尔森与菲利普·迪克曾合作创作了小说《占领木卫三》(The Ganymede Takeover),这部小说的情节有点类似于迪克的《泰坦棋手》。内尔森从小就和迪克是朋友,在一部关于迪克的纪录片中,内尔森说迪克唯一一次尝试 LSD(麦角酸二乙胺)就是由他提供的。
内尔森于2022年11月30日去世,享年91岁。
2022
12.18
西西
香港女作家。原名张彦,广东中山人,1938年生于上海。香港葛量洪教育学院毕业,曾任教职。著作极丰,包括长短篇小说、诗、散文等三十种。形式及内容不断创新,影响深远,并且屡获台港各地的文学奖,包括2005年获星洲日报举办的“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
西西少读于香港协恩中学,初中时在中文部,中四后转入英文部,毕业于葛量洪师范学院。在香港,她早年的生活颇艰苦,常常为书簿、校服、家政科等费用发愁。初中时代已开始投稿香港的报刊、杂志。最早的作品发表于50年代的《人人文学》,是一首十四行新诗。中三时参加云碧琳主编的《学友》征文比赛,越级得高级组首奖。西西一九五七年进入葛量洪教育学院,毕业后任教于官立小学,并曾在70年代曾积极参与争取教师权益的运动,直至1979年,41岁时,因香港教师过多,选择提早退休并专心写作。顺带一提,她取“西西”这一笔名的理由是“‘西’这个字很像一个小女孩在跳房子。”西西毕生创作成果极丰。除诗、小说、散文﹑童话、翻译之外,60年代还写过电影剧本,如《黛绿年华》(秦剑导演)、《窗》(龙刚导演)等等。她的小说表现了传统和现代的交错,欧美及拉丁美洲文学精髓融合于中国语言之中的格调,具有现代意识和悲喜感性。1975年1月,西西以“阿果”之名在《快报》连载香港故事《我城》,1月30日至6月30日见报,插图亦由其亲自绘画。1983年,台湾联合报副刊转刊她在《素叶文学》发表的《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从而正式开始了她与台湾的文学因缘。《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并获当年联合报第八届小说奖之联副短篇小说推荐奖。1988年,《致西绪福斯》再获联合报第十届小说奖之联副短篇小说推荐奖。80年代以后,海峡两岸交流日渐频密。西西在这期间曾向台港读者转介中国大陆新时期的作家、作品,先后为台湾洪范书店主编了四本八十年代的中国大陆小说选集《红高粱》《阁楼》《爆炸》等。1989年9月,西西确诊乳腺癌。虽经手术及化疗后康复,但因手术误伤神经,导致手在十年间日渐失去功能,从此需要改用左手写作。患癌和后遗症的折磨无损西西的创作,1992年,西西将治疗癌症过程写成长篇小说《哀悼乳房》。1996年,其另一部长篇小说《飞毡》出版,以“肥土镇”系列故事总结香港近百年的历史。作为右手的物理治疗,西西在2000年开始学习制作布偶和毛熊,并于2005年获香港熊艺学会第二届熊艺设计冠军,足可见其意志之坚韧。2008年,西西以非惯用手完成游记散文《看房子》及长篇小说《我的乔治亚》,并分别在2009和2010年出版缝制毛熊和猿猴的散文《缝熊志》和《猿猴志》。西西晚年依然坚持写作,期间出版多部小说、散文集、新诗、读书笔记和艺谈。2015年8月起在《明报周刊》执笔专栏《我的玩具》,亦有多部新旧作结集先后出版,包括《试写室》(2016)、《牛眼和我》(2021)和《石头与桃花》(2022)。2021年1月出版24万字长篇历史作品《钦天监》。2022年12月18日,西西因心脏衰竭离世,享年85岁。其家人、作家何福仁及梁滇瑛陪伴在侧,文体旅游局局长杨润雄发声明悼念。
2023
01.04
苏茜·麦基·查纳斯
Suzy Mckee Charnas
美国科幻奇幻作家,曾斩获包括雨果奖、星云奖和小詹姆斯蒂普特里奖在内的多种大奖。她的“浩德法斯特编年史”(Holdfast Chronicles)系列是一部历时近三十年的四卷本故事,其第一卷《走到世界尽头》(Walk to the End of the World)于1974年出版,而1999年出版的最后一卷《征服者之子》(The Conqueror’s Child)被认为是她最重要的作品。该系列探讨了女权主义反乌托邦、分离主义社会、战争和重返社会等主题。她的另一部主要作品《吸血鬼挂毯》(The Vampire Tapestry) 已被由其本人改编成一部名为《吸血鬼之梦》(Vampire Dreams)的戏剧。查纳斯出生于曼哈顿,父母是两位职业艺术家,在她童年时离异。查纳斯帮助她的母亲抚养了一个比她小6岁的妹妹。尽管来自低收入家庭,查纳斯仍然能够接受有声望的教育。她在纽约市的一所艺术高中就读,受父母的影响,她甚至考虑过从事视觉艺术事业。她获得了巴纳德学院的本科学位,主修经济和历史,并在纽约大学获得了教育硕士学位,此后曾在尼日利亚任教。查纳斯的作品侧重于社会学和人类学维度。她的历史和经济背景,以及她在尼日利亚的经历,对她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早年曾大量阅读西部、冒险和科幻等类型小说,但随后便意识到这些书中缺乏坚强的女性角色。她认为厄休拉·勒古恩的《黑暗的左手》是她开始写作生涯的主要灵感来源,因为这是她遇到的第一批女权主义小说之一。尽管如此,她并不打算写女权主义文学,直到《走到世界尽头》初稿之后,她的作品才带有女权主义倾向。苏茜·麦基·查纳斯去世于2023年1月4日,截稿时尚死因不详。享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