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深烘,不伤胃?关于深烘豆你需要知道的
首先,给大家介绍烘焙的过程中5个环节:
1、干燥:烘焙开始,当生豆被加热时,生豆内的水蒸气会蒸发,大概到135度时生豆由绿色开始发白;
2、脱水:随著加热继续进行,生豆由绿色转为浅黄色,温度到达160度左右时会散发出烘焙谷物的香气,持续加热,豆子逐渐变为浅褐色;
3、一爆:大概190度脱水完成之后,由于内部受热膨胀造成细胞壁破裂形成“一爆”,这时豆子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热分解反应,其中的焦糖化反应会带来咖啡豆的甜度,深褐色和醇度,一爆会持续一分半左右的时间。
4、二爆:随著加热的进行,进入“二爆”,此时豆子内部会发生更剧烈的反应。而且放出大量热量。随著二爆的结束,这时生豆基本上已经变成黑色,豆体膨胀到原来的1.5倍,表面出油,重量减少到12%----20%左右。
5、停止:一般最迟在二爆结束后一分钟左右当温度到达200度时结束烘焙,这时会是较深的法兰西或意大利式烘焙,当温度超过230度再持续加热的话可能会使咖啡豆自燃。
那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时间结束烘焙,就会得出浅烘、中烘、深烘的咖啡豆了。
浅烘一般在一爆初期结束烘焙,中烘在一爆和二爆之间结束烘焙,深烘在二爆之后结束烘焙。
这样,大家就比较清楚了吧。
那烘焙到底影响一杯咖啡味道有多少吗?生豆占60%,烘焙占30%,萃取占10%。
口味影响:
浅烘焙 → 深烘焙
酸度高 → 酸度低(苦)
深烘的咖啡豆特点:色泽比较黑色,表面会渗出油脂、发亮。风味比较浓厚,如烟熏、巧克力 、木香会是这类豆子的风味表现。而且会伴随著厚重的口感。
深烘豆,对胃的伤害性弱。
时常会听到“喝咖啡伤胃”的说法。的确,咖啡豆中有一些化合物会造成胃酸分泌、引发不适。但研究发现,咖啡豆在烘焙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特殊成分—NMP(Methylpyrrolidone),这种化合物可以阻碍胃部产生胃酸,对胃部较为温和,且烘焙越久含量会越多,因此深烘豆中会比较不伤胃。如果喝咖啡后容易发生胃不适、胃反酸逆流的咖啡需求者,可以尽量选择深度烘焙的咖啡豆。
浅烘深烘的咖啡豆含咖啡因都差不多。
很多人觉得咖啡越苦就是咖啡因含量越高,其实不然。就制作工艺而言,咖啡因沸点178℃、熔点235℃,烘焙咖啡时的温度范围涵盖178℃沸点温度,却不容易达到熔点温度,所以烘焙越久,确实有少部分咖啡因会挥发减少,不同烘焙程度的咖啡豆中的咖啡因含量会有些微差异。但深烘的咖啡豆重量也会随著咖啡因减少而变轻,所以跟浅烘焙的豆子相比,要冲泡出同样体积的液体,就需要更多的咖啡粉才能达到所需重量,使得最后喝下肚的咖啡因含量也不会相差太多。
关于深烘的咖啡豆,更多交流可以关注我。很多专业知识,也是从中赫时尚咖啡学院老师那里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