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书】《文笔》其三
《文笔》总第三期出版于2007年12月,为“冬之卷”。
“热爱书法艺术的人会因获得一杆得心应手的毛笔而兴奋,同时也会为一杆完成了书写使命的毛笔而眷恋。正是许多毛笔过手,由新而旧,由旧更新,联缀不断,繁杂的生活渐渐平淡如水。”朱以撒先生的《笔谭》,是一篇养眼的美文,说的是毛笔,底色却有太多的人生慨叹。当年我在《农耕笔庄鱼素》上得见此文,分外喜欢,曾在《命名:“鱼素”或“札记”》一文里予以摘引与推介。
20091022我曾拜会邹农耕先生,得赠六支毛笔,即“文人心梦”(小)、“梅心”(小)、“一品紫毫”(大)、“月朗风清”、“一品狼毫”(大)、“一品灰貂”(大)。由于我日常并不习作毛笔字,回来后,先后请好友弛安、周其乐挑选钟情之笔。他们各选了两支,为我留下了“文人心梦”、“一品灰貂”——对于前者之名,我的感受和薛冰先生一样:“不禁为之心醉。一支毛笔的命名,竟能够如此典雅而意蕴丰富,可见邹农耕先生在笔上所花的心思!”转引几段话:
“这也是软笔和硬笔的区别。毛笔字写不好,可以把责任推给笔;而硬笔字写不好,就只能怨自己。换句话说,在硬笔时代,笔失去了所有的神奇色彩,只与书写的过程相伴。”“农耕,耕也;笔耕,亦耕也。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乃耕者之化境。”(薛冰《文人心梦》)
“后人持论往往大类隔岸观火,发言还需心存厚道。”(秦燕春《“德言功容”的戏谑内外:草书于右任》)
“文人字的趣味,不囿于将法度严谨的‘永字八法’写得中规中矩,不为书而书,缘情而作,不经意间反而写出了一种神韵、一种气脉。文人的字之所以与书家的字不同,那就是少了书家常有的刻意为之的造作习气。他们除了平时写作笔不离手,除了闲暇时看碑读帖,不可或缺的是对汉字的悟性。文人本是性情中人,他们的写作乃是言为心声;他们的写字,更是心迹的外延,充盈着自然而然的书卷气。”(韦泱《文人字的韵味》)
“热爱书法艺术的人会因获得一杆得心应手的毛笔而兴奋,同时也会为一杆完成了书写使命的毛笔而眷恋。正是许多毛笔过手,由新而旧,由旧更新,联缀不断,繁杂的生活渐渐平淡如水。”朱以撒先生的《笔谭》,是一篇养眼的美文,说的是毛笔,底色却有太多的人生慨叹。当年我在《农耕笔庄鱼素》上得见此文,分外喜欢,曾在《命名:“鱼素”或“札记”》一文里予以摘引与推介。
20091022我曾拜会邹农耕先生,得赠六支毛笔,即“文人心梦”(小)、“梅心”(小)、“一品紫毫”(大)、“月朗风清”、“一品狼毫”(大)、“一品灰貂”(大)。由于我日常并不习作毛笔字,回来后,先后请好友弛安、周其乐挑选钟情之笔。他们各选了两支,为我留下了“文人心梦”、“一品灰貂”——对于前者之名,我的感受和薛冰先生一样:“不禁为之心醉。一支毛笔的命名,竟能够如此典雅而意蕴丰富,可见邹农耕先生在笔上所花的心思!”转引几段话:
“这也是软笔和硬笔的区别。毛笔字写不好,可以把责任推给笔;而硬笔字写不好,就只能怨自己。换句话说,在硬笔时代,笔失去了所有的神奇色彩,只与书写的过程相伴。”“农耕,耕也;笔耕,亦耕也。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乃耕者之化境。”(薛冰《文人心梦》)
“后人持论往往大类隔岸观火,发言还需心存厚道。”(秦燕春《“德言功容”的戏谑内外:草书于右任》)
“文人字的趣味,不囿于将法度严谨的‘永字八法’写得中规中矩,不为书而书,缘情而作,不经意间反而写出了一种神韵、一种气脉。文人的字之所以与书家的字不同,那就是少了书家常有的刻意为之的造作习气。他们除了平时写作笔不离手,除了闲暇时看碑读帖,不可或缺的是对汉字的悟性。文人本是性情中人,他们的写作乃是言为心声;他们的写字,更是心迹的外延,充盈着自然而然的书卷气。”(韦泱《文人字的韵味》)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
马国兴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读库》延伸出的单行本 | 书目提要 (2人喜欢)
- 流水行云:事关《读库》2400—2406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