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仪式
农历十二月廿四(正是今天),是我们这里的“祭灶日”,因是年底,这一天的祭灶内容是“送灶”,年初还要祭一次灶,那一次便是“接灶”。所谓“接送”,指的是“接送”“灶家老爷”来家里,有“灶家老爷”镇宅便能护佑我们一年平平安安、万事顺遂。过年期间,“灶家老爷”大约是要回天庭述职,所以我们需要给他来个接送仪式,好使“灶家老爷”能顺利地来到我们家守护。
这“灶家老爷”就是“灶神”的意思,是我们方言里的叫法。我们的方言其实对应了很多的古字,我属于没文化的,只能以普通话中的大致同音字替代,下面打引号的方言也同样如此。
祭灶的仪式并不复杂,大约只需要在灶台上摆些糖果、吃食等祭品,再点几支香、烧些纸元宝、放放爆竹之类的,同时还要嘴里念念有词:希望“灶家老爷”保佑我们全家健康平安……具体的仪式细节我还未从长辈处习得,只留存着小时候见过的一些大致印象。
这是过年的时候,我们这里年前需要做的仪式之一。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仪式就是“过年”仪式,对,名字就叫“过年”。

过年仪式要比祭灶仪式隆重得多。
首先,在时间上就有讲究,过年仪式须得在一个时间段内的某一天举行,这个时间段当然是靠近除夕的一段时间,但从哪天开始算起,我不得而知。然后还得避开一些日子,比如“祭灶日”就不能过年,还有逢四的日子长辈们都不会挑选,都会避开。再然后还得挑选周末大家都较为有空的时间,因为过年讲究团圆,得大家团聚在一起。
除此之外,还有特定的日子,比如家里有新没的人,就得在三年内都得在除夕这一天过年。
其次,过年仪式须得尽早准备。除了得选日子约人,还得提早两礼拜左右开始叠纸元宝。纸元宝也有讲究,有黄色的纸,我家那边的方言称为“火纸”,我婆家那边的方言称为“纸媒”,普通的叠法叠出的叫“锭”,其它还有各式元宝,各式叠法,普通人一般不会叠。还有一种是银箔纸,跟“锭”一样叠法叠出的叫“银元宝”,比“锭”更值钱。一般过年就会叠“锭”和“银元宝”这两种,让老祖宗大钱小钱都有的花,叠到满满两大框才算是完成任务。
小时候每每问起这些是什么的时候,长辈们总是语焉不详,仿佛这是些不可问的禁忌,于是,过年在我的印象中,总像披着层神秘而朦胧的面纱,令我瞧不真切,所以,待到自己主持时,便很是抓瞎,颇有些无从下手之感。
在仪式过程上当然是最讲究的。短短几十公里的距离,我娘家和婆家的习俗便有不同,比如我娘家那边做鱼必须用鳊鱼,且需要整条,而婆家这边则要用鲢鱼。总之,平常吃的鲫鱼鲤鱼是绝对不能用的。再有,点香点蜡烛以及摆碗筷上面都有些区别。又听我一朋友说过,在摆碗筷上面可能每家每户都有不同,有的会有长辈沿袭下来的习惯,会特定保留某个过世长辈的吃饭习惯,例如因他是左撇子,筷子便会摆在左边。还有需用整鸡整鸭之类的,各家各户多少会有些区别。
此类等等,不一而足。
但大致流程和要点还是差不多的。先是准备菜肴,一般是双数菜,做6道或8道菜即可。菜肴中,一般有鱼、鸡、蛋饺、肉、蔬菜,其它便随意搭配。准备期间可以同时把桌摆好,有的人家只需摆一桌,有的人家要摆两桌,什么道理我也没搞明白。我娘家那边多数是用专用祭祖的小酒盅来摆桌,婆家那边却只要用平时吃饭的小碗即可。
碗筷摆好、香炉放好,开始上菜后差不多就可以点香了(需不需要把菜上齐再点香这个细节还有待确认),然后当家人就要去敬酒,往往嘴里还得念念有词:老祖宗们吃好喝好啊……之后在当家人的带头下,全家一个个前去磕头行礼,期望老祖宗们保佑全家健康平安、事业学业有成等等。完成这些之后,便把准备好的“锭”分好两堆烧掉,仪式就差不多结束了。
整个仪式中间有着不少规矩,比如要磕几个头,不能站哪里省得挡着老祖宗,烧纸得在哪里烧,门要怎么开,酒要怎么倒等等都有讲究。
小时候,年年在外婆家过年,就会看到外公外婆庄重而严肃地一样样流程走下去,我们还会不断地被提醒,不能站在门槛上,不能站这儿不能站那儿,不能碰这个,也不能碰那个。长辈严肃的神情,伴着屋里的袅袅烟雾,勾勒出一种禁忌的氛围,导致我们纵使对这档子事再好奇,也只能大气不敢出地缩在别处玩耍,间或往正屋里偷瞄几眼。
可惜的是,我们得传承婆家的规矩,但婆家却没什么人指导;娘家倒是我妈和外婆都能指导,但规矩又与婆家不太一样。不过,婆家的规矩似乎也没甚严格的,不似外婆家那般严谨,这次我带动先生主动承担过年仪式,回家第一次摆弄,各种做得不到位之处,他外公都连说没关系没关系,随便一点就行。而婆婆在很多细节上还不如我懂,一来以前都是公公操持,他去世得突然根本没来得及传承给她及我们;二来她得了老年痴呆,记忆已经变得很不靠谱,我们也没法指望她;三来她本身就是粗枝大叶型,年轻时候就不管也不懂这些。
但不论如何,过年的仪式结束后,家人的聚餐也是一项过年的重头戏。祭拜过了老祖宗之后,在世的后人们便可以在老祖宗的荫庇下过个团团圆圆的年。我们会享用老祖宗享用过的菜肴,还会另外再添加一些,整顿饭可说是全年最丰盛的一餐。
我们家外婆是家里最德高望重的大家长,我小时候,她年年都要主持过年,把子女们都叫回家,过年的时候,便三代同堂齐聚欢度。我们家虽没有文艺从业者,但文艺气氛浓烈,大家平时就都喜欢唱歌跳舞,因此当被大人们要求表演歌舞时我们一点都不觉违和,会非常开心配合地唱起歌来,有时大人们也会跟着一起哼唱,总之,那时候的我们欢声笑语不断,真是非常快乐的时光。
等我们长大以后,外婆外公再操持不动一大家子的过年仪式,我们各个小家开始自己操持过年。如今,家人们已经分散四处,孙辈又各自成家,整个家族就像缺少营养的植物长得细长又稀疏,处于枝节末端的我们既难碰触到其余的枝节,离树根也越来越远了。
不过我们家曾经有过的过年氛围,比之婆家的过年气氛还是要好上许多,也是我记忆中浓烈的一抹色彩,也温暖了我的性格,所以,哪怕先生不怎么愿意继承传统,办过年这种仪式,我也很积极地劝导,并直接着手准备,带全家回去过年。哪怕我们应付不来大型的聚餐,只能小家庭办仪式,但也是认认真真高高兴兴地接了一棒,主持了一场仪式,成为这一习俗新一代的主理人。
虽然韶光易老、红颜易逝,可是,这种承接着人们美好的理想和愿景、可以作为理由召集大家欢聚的节日仪式,却始终存在着,由一辈又一辈的人们继承,成为习俗和文化。对我们来说,这是种传承,也是种责任,有一种成为了当家人的气概,但也有一种被时光之轮轰隆隆碾过而无力挣脱的感慨。
不过,草木枯荣,四季更替,我们人类作为自然中的一员,也需要一辈辈一代代地继往开来,这是自然规律,莫可更改。既然如此,何不好好地接棒,好好继承,好好地许愿。
那么,就希望新的一年,健健康康,顺顺利利,平安喜乐吧。
贝妮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FIRE生活:从来没有省钱省得如此嗨皮过 (4人喜欢)
- 也来聊聊偏财运 (1人喜欢)
- 一个人的露营,一个人的户外小家 (1人喜欢)
- 计划可以定,但也都可以变
- 闪极随行Mini2移动电源:22.5W快充+口红级身材,手机电量焦虑终结者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