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壽字
中国人写大字,有时候喜欢写繁体字。大字即书法,我们这都称大字。儿时见到笔划多的字就头皮发麻,因为不认得。好在常常写成大字的繁体字来来去去就那么些,见得多了,也能一眼认出。
寿,繁体字为“壽”。中国人喜欢这个字,寿宴自然不必说,平日写对联,“延年益寿”“寿比山高”“天地同寿”,多的不得了。
小时候奶奶剪纸花,常常剪“壽”字。奶奶先把红纸裁成大小合适的方块,几张同等大小的红纸叠起来,对折。再拿着圆珠笔,在红纸上描轮廓。把“壽”字的轮廓描出来,再用剪刀去剪。
小小一方红纸,在奶奶手里旋转,挪移,抠挖,再慢慢展开,“壽”字活灵活现。我惊奇不已,可惜没能学会。
奶奶年轻时为了补贴家用,曾经去领别人家的毛衣来打。打一件毛衣得几块钱。她会打很繁复的花纹,爸爸有件毛衣便是奶奶亲手打成,现在看来,仍然是惊人。可惜,我也没能学会。
“壽”字纸花有用处,不是为了好玩儿才剪。如果遇上年节,糕点上放一个“壽”字,喜庆又好看。除了“壽”字花,还有其他,如“福”字,“囍”字。“囍”非得并排两个,单个“喜”闹不起来。
逢嫁娶,蒸好的发糕送来送去,这时就会把“囍”字纸花放在发糕上,轻轻一按,纸花就黏住了。要吃发糕的时候,把纸花取下,有时候会有红印子留下来。
奶奶走后,家里没人再会剪纸花。有时候妈妈要用,却没有,就会数落我几句,“当初你不好好学……”
好在隔壁的三祖奶奶,还能剪纸花。祭灶后,要准备除夕上供的东西,妈妈就会去找三祖奶奶,请她剪几个纸花。纸花不仅有单纯的字,还有图样,或者字连着图样。三祖奶奶年纪大了,瘦的很,却是一根白头发都没有,至今一头青丝,附近的人都觉着不可思议。
其实每次剪纸花,不一定都是剪“壽”字。但是每次妈妈找三祖奶奶剪纸花,随口而出就是“我找你三祖奶奶剪几个壽字”。拿回来的纸花有时候根本没有“壽”字。我想,也许是以前“壽”字剪的太多,渐渐把剪纸花喊成“剪壽字”也是有可能的。
纸花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在妈妈的嘱咐下,我先往灶君的香炉贴上“恭喜发财”的纸花。然后把早已买好的柚子和橙子拿出来,装模作样地抹几下,把糨糊涂在果皮上,小心翼翼地把纸花铺在糨糊上。再轻轻地用手指按几下,等糨糊干透,纸花就黏紧了。
有时候我粗手粗脚,纸花被我弄的支离破碎。年纪小的时候觉着是了不得的大事,忙找妈妈去告诉。被训的多了,长了记性,再把纸花弄烂,也不说了,只是马马虎虎把纸花拼成原样。这么久了,也没被妈妈看出端倪。
以前的红纸坚韧殷红,就连沾水也不轻易褪色。现在的红纸软绵轻浮,那层红色简直一触就掉。就连纸花,也不复从前的艳丽生动。
-
暗自欢喜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16 15:25:52
暗自欢喜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我家的小猫 (1人喜欢)
- 烧水事件 (1人喜欢)
- 读书日记-《总有人会让你想起》:回忆的感动与丰富,才是人一辈子最大的财富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