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关于感情的思考
感情中的安全感和距离
现在,随着时代的快速变化,我们似乎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没有安全感。这不仅是体现在生活上,也体现在感情上。我们往往可以接受一周不和父母通电话,却无法接受自己的爱人一天,甚至几小时不联系自己。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就会忍不住要问:“在干嘛?”。
当然,这样的情况,只要彼此都无所谓,便无可厚非。但这个心态,我想,是否是一种安全感的缺失。对于父母,我们坚信,他们不会离开,不会不爱我。他们的爱是一种常态,家就在那里,父母就在家里。这是不必我们去确认的事实。而情侣的爱,是后天养成,仿佛没有那么确信,你害怕你的爱人会走失。或者说,没有这么激烈,你只是想知道她/他在干嘛。
某个角度,你可以说,这是记挂,是爱情的体现。但何尝不是一种信息时代下的安全感缺失。毕竟在没有微信的时代,我们往往只有回家才会碰面。
我便是缺失的人,通常我去干什么事,都会提前告诉一声。一两个小时,趁着休息时间,也会发两句闲话给自己的对象,让她知道我在干嘛,我什么进度。这让我的爱人很有安全感。但,问题在于,这种安全感真的是必须的吗?
因为更高的安全感需求便意味着,你会更容易焦虑
爱人她常常会在出去玩时,就忘了给我发消息,也忘了回复我。这个时候,我有什么事,想她了,便会在她的微信留言,等着她有空了再回复我。我知道,这是她习惯。但在一个多小时后,我拿起手机,发现依旧是未回复状态时,难免会有点失落。
这便涉及到了另一个问题
爱必须是对等的吗?
也就是说,你怎么爱你的爱人,你的爱人便要怎样爱你吗?
我想,这个问题,很显然,不需要对等。就拿上面的事情来说,有些朋友就是无法做到“时时汇报”,甚至讨厌如此,他们需要更高的自由度。这并不代表他们不爱彼此,只是他们爱的方式不同。在这里面通常是大家相互调整,直到一个平衡,彼此都能接受,否则便会矛盾不断。谁都有理,错的只是这段相遇。
但是也不能完全不对等。你爱他,他并不爱你,这就是蠢蠢恋爱脑了。像王宝钏这样的行为,我也是不认可的。
我想了想,应当是,我爱你,与你有关,但不是程度上的有关,不是要求你必须如我爱你般爱我。这样,我们便会陷入反复的比较和质疑中。而只要我确认你也爱我,我便放心去爱你,而不在乎你爱我更多,还是我爱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