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定系推理的一些碎碎念
*本文没有泄底任何推理作品,请各位放心阅读*
(应该也没什么人看)
写作本文的初衷是想为下学期的一场读书会理一理思路,这样用文字记录下来会让我的思路更加清晰。后来想着想着想嗨了,那就稍微展开说说吧。不过我对设定系推理的阅读量并不算大,而本文也只不过是基于我那微小的阅读量形成的一些浅薄见解,知道我是在自嗨就行,千万别喷!当然如果有幸能够得到各位大佬的批评指正的话就再好不过了。
甲叠好了,接下来正文。
虽然我想默认阅读本文的朋友都对设定系推理有所了解了,但我想反正不费事就先讲讲定义吧。
看了网上很多对于设定系推理的定义,可以大致总结为:
设定系推理(特殊設定ミステリ)是指引入了与现实相异的物理法则、现象、超能力、高科技等设定,并遵循由此产生的规则的推理作品。
不过这个定义还不够全面,与我所认识的设定系推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如果只是“引入”了就算的话,那么像名柯这种也拥有现实中没有的高科技的不就岂不是也能算是“设定系”了?但是,我想应该很少人会这么认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名柯虽然拥有高科技,但这些高科技却基本不涉及案件的诡计或解答。所以说,光引入设定是不足以被称之为设定系推理的,还需要将设定体现在诡计或解答上。
其次就是这个“现实”。如果像《黑牢城》、《刀与伞》这样将故事的舞台放在过去的某个历史时期,只以当时的物质条件和心理特征构建诡计,那这似乎也能够符合了上述定义,可事实上也没有人这样归类历史推理。所以,这个“现实”不仅仅是指“当下”,它应该是一个历史的集合。
由此,我们终于得到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定义:
设定系推理(特殊設定ミステリ)是指引入了有别于对应的现实中历史阶段的物理法则、现象、超能力、高科技等设定,并在诡计或解答中体现该设定,遵循由该设定产生的规则的推理作品。
明确了定义,就可以说说为什么会有设定系推理了。其实理由很简单——从以往的模式中深挖变得逐渐困难,读者也逐渐对以往的模式审美疲劳时,那就开条新路。
积极引入设定让作者不再拘泥于现实可行性,创作更加自由,也有利于开拓诡计构建的思路。不过也有朋友和我说设定系推理依然要遵循设定所带来的那些条条框框,也不见得特别自由。对此我的回答是:确实)
相比起设定系推理,以往的模式在构建诡计时所收到的约束会更大,这种约束集中表现在现实物理法则的约束上,以往的诡计无论怎么天马行空,终究也无法摆脱物理法则。这也导致很多人以所谓“现实可行性”来对诡计进行批判,使得作者也不得不思考诡计的“现实可行性”,从而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作者。所谓“诡计是消耗品,用一个少一个”也是出于这样的考量。
如果说构建诡计就是从一条湿毛巾拧水,每次有人要创作就拧一下,那拧着拧着水就会越来越少,毛巾也会越来越难拧。而后一些作者慢慢发现:我要水而已,为什么一定要拧这条毛巾?于是便转身跳入了隔壁的水池。这个比喻可能不太贴切,但也能说明设定系推理出现的必然性。这条毛巾便是现实,现实规制了诡计必须在一定的框架内构建,而这个框架并不是绝对的,完全可以不在这个框架内构建诡计。于是乎“现实可行性”这一问题就被消除了,只需要在设定内能够自圆其说即可。这也回答了上述问题——尽管水池依然是一个约束的框架,但已经比以往宽广了不少,而有了这种跳出框架的思路,那以后水池要是没水了,大不了再换个水池就是了。
这个水池是一定要有的,不然根本留不住水,遑论取水。跳出来现实的框架后,相应地也需要一些规则对设定进行制约。随便举个例子:我要设置一个人会飞的世界,案件将在这个世界里展开。那么,人要怎么被杀死呢?要按上面所说结合设定的话,那么比较容易想到的是把一个人带到高处坠亡。脑洞大些的话,反正也只说了会飞又没有规定怎么飞,那我可以把人带到极高的高度让他冻死再扔去北极;我可以以极高速度的飞行让他摩擦自燃;我甚至可以将其杀死后再飞到月球埋尸……我们会发现,能有这样的脑洞,其原因就是没有对“会飞”设限。
应该会有朋友觉得这样开拓思路也没什么不好,但是能脑洞的不只是作者,还有读者,而且说不准谁的脑洞会更大。所有肯定需要对设定进行进行一定的规制,这不仅仅是限制设定的发挥,更重要的,是在规范设定的使用,寻求一个作者和读者都能够接受的平衡点。这种规制不是刻意要去制定的,而是在创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规制设定的需要。
而那些“刻意的规制”则更多时候是为了配合诡计。如果是按我一开始想到的坠亡来构思诡计的话,那最好就限制一下飞行高度与速度,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再设定下什么人能飞什么人不能飞以限制嫌疑人,在这样规制之后,就能够以此为核心构建诡计的外围从而完成一个“设定系推理”。
那么这些设定都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好一段时间,也问了一些同好,最终我可以给出一个现阶段的答案:设定通过对基于现实中的物理、生物、伦理等规则进行修改(增加、替换或删除等)而产生。这么说可能还有些抽象,我不泄底地举些例子:像《折断的龙骨》、《六花的勇者》这种在基本保留现实规则的基础上加入魔法、魔物等元素的就可以认为是“增加”;《东京结合人间》里设定了一种不同于现实的生殖方式,可以认为是“替换”;至于“删除”原谅我一时间想不出适当的例子,阅读量还是太匮乏了。我看的一些推理之外的游戏或动画作品里有时会有某常识缺失或者世界上只存在女性这种设定,我想可以认为这是“删除”,当然说是对现实中的性别规则进行“替换”我想也是可以的。
当然,正如我给出的答案中所说,这些设定都应该是基于现实的,修改也通常只会对现实规则中的一条或者几条进行修改,除去修改过的现实规则外,其余现实规则一律适用。
至于对设定系推理的分类,老实说,我是觉得没什么分类的必要,对创作谜题和解决谜题都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可能也就在向别人精准推荐时,分类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但就冲着这个作用,我想还是可以稍微分下类的。
我上面提到的修改方式(增加、替换或删除)可以作为其中一种分类的标准,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分类标准会有宏观、微观这样在尺度上的区别,说具体些就是:修改所造成的影响,是整个世界(如《折断的龙骨》),还是某个范围(如《Another》)?是个别人群的(如《あと十五秒で死ぬ》中的第4篇),还是就针对一个人的(如《全员嫌疑人》)?
同时,像这样以尺度区分也可以作为一个分类的标准。我在ニコニコ大百科上看到的就是这样将设定系推理分成三类的(登場人物が特殊、世界が特殊、登場人物も世界も特殊),我在这里就不多赘述了,直接上链接:https://dic.nicovideo.jp/t/a/%E7%89%B9%E6%AE%8A%E8%A8%AD%E5%AE%9A%E3%83%9F%E3%82%B9%E3%83%86%E3%83%AA
我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再补充一个:特殊的环境设定。其实这算是特殊世界设定的一个变种,将适用于世界的设定只作用于一个小范围的区域,可以只是一间小房子,也可以是一座城市。上述的《Another》便是属于此类,除此之外,《推理竞技场》、《算计》这种特殊规则类也可以算作特殊环境设定。本来还想说《寒蝉鸣泣之时》的,后来想了想寒蝉的整个故事都是在雏见泽展开的,那似乎会更接近特殊世界设定。顺便一提,我认为像JOJO这种少数“超能力者”和多数普通人共存的也可以认为是“容许超能力存在的世界”而算作是特殊世界设定。
当然,我说的这两种分类标准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模糊的区域,但我觉得就这样模糊下去也未尝不可,就不用再细分了。这些已经足够精准推荐了。
设定系推理固然也会存在弊端,我身边有些朋友就觉得设定系推理就是在耍赖,是对无法根据现实规则创作出优质诡计的逃避,是一种无能的表现。这也是一个侧面,当越来越多的作家渐渐忽视现实规则这一根基的核心作用时,不止设定系推理,整个推理的大厦都会变得摇摇欲坠。但就目前来说,距离这个阶段还很远。当前设定系推理的积极作用尚大于消极作用。由于设定系推理对框架的拓展,推理作品的叙述结构、谜题的逻辑解答所用的结构都能够有所创新,《medium》和《僕が答える君の謎解き》便是其中的代表,对此这里就不方便具体说了。总之,身为读者,我也期待着更多此类作品的出现。待到设定系推理真的脱离现实太多时,我也相信会有人站出来将推理重新拉回现实,重拾根基。这将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也符合规律。
想了想,好像没什么可以念叨的了,那就写到这里吧!如果你看到了最后,那就祝你开心!如果看得不开心,那记住,这只是些不成熟的话语,正如标题所说,只是“碎碎念”罢了,还望多多包涵!
Aya_010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自译】榊林銘 毒火焰法庭 终幕(1) (54人喜欢)
- 一则十分简短的2024年总结 (2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