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城谷《小说诸葛亮》(二四)陈再明
《宫城谷《小说诸葛亮》(二四)陈再明23.1.18
三顾之礼(7) 诸葛亮所咏的诗赋中,有“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典故。这个故事是他的父亲,早年任泰山郡郡丞时,告诉他的。泰山郡奉高县在春秋时代,属于齐国的管辖,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那个时候。 话说,齐景公有三个勇士来侍候他,他们的名字叫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他们三人自恃力大艺高,非常傲慢,齐景公拿他们设办法。于是,齐景公和晏子商量,非拿出办法来治治他们不可。晏子立即建议说:"我有办法,拿二桃来杀三士,既干净又利落,何以不为?″ 晏子的办法,即让三位勇士去争两个桃子,因为力量相当,最后公孙接和田开疆各抢到一个桃子。但是他们觉得这两个桃子是用武力抢来的,觉得没有脸面见人。于是,把桃子献出来,各自自刎而死。而没有抢到桃子的古冶子,自觉没有力量抢到而害羞,也自刎而死了。这样,用两个桃子便杀死了这傲慢的三位勇士了。 第一次听到这首诗赋的老岱,觉得很有意思。他正陶醉在这诗赋中时,忽然听到有人上山来的声音。他盯住山径,看到有好几个人上山来了,马上跑去报告诸葛亮说:"孔明先生,我发现有好几个人上山来了,怎么办?″诸葛亮无意识地觉得,这肯定是徐庶的主子刘玄德找上来了。于是,他立即跑到诸葛均的小茅庐,要老岱出去说主人不在,把他们打发回去。
三顾之礼(8) 诸葛均看到二哥亮,跑进他的小茅庐,甚觉奇怪。随即跑出去,又跑回来说:″客人已经回去了!" ″是长得怎么样的客人呢?″诸葛亮问他弟均说。 "是骑马来的客人,骑术不错,肯定是一个习于作战的武将。再说,他骑的马是一匹骏马,我从未见过的良马,我要有像他一样的马,不知有多好!″对马的认识精通的均,他看出客人骑的马绝对不是一匹普通的马。 诸葛亮自言自语地说:″刘玄德无疑。″ “跟他一起来的,是不是我的同学徐元直?″诸葛亮又问他的弟弟说。″没有徐兄,只有两个身高马大的武将,跟着他。″诸葛均形容那两个武将说。诸葛亮也不知道是谁?原来是关羽和张飞。诸葛亮也觉得奇怪,怎么会来了两个人和刘备一起来? 诸葛亮回到大茅庐后,找来老岱和齐方问话,同时也叫他妻子黄氏一起来问话。诸葛亮把三人的印象,综合起来加以判断,知道刘备是一个豁达的人,不摆身价。黄氏加一句话说:″心胸广大的人啊!″ 诸葛亮在想:在这权谋术数之世,心胸广大的将军是不起作用的,是兵力与武威说了算!黄氏看她丈夫在想问题,又插一句话说:″那位客人,肯定会再来的!″
三顾之礼(9) ″刘玄德还要来吗?″诸葛亮半信半疑地说道。若依孔子的待客之法,不想见的客人,一旦让他见不到而让他回去,可以呜琴送客,让他知道主人在家却说不在家,此所谓″居留守″之谓。刘备下次再来,诸葛亮将以孔子之法待他。 刘备不叫徐庶同来,可见他是有郑重的话,想跟我淡,诸葛亮心里这样想。若是如此,那可要考虑考虑臣从的问题。目前,刘备只不过是刘表的客人,驻屯在新野县而已,没有寸土的领土。即使刘表死了以后,情况也改变不了多少!看看刘备是否有前途?则在雾里看人之中,不知所以。可是,曹操曾经优遇过他,他却背叛了曹操,两人已是死对头,再也和睦不了了! 诸葛亮心中崇拜的是乐毅,他是战国时代的勇将,扶助弱小国的燕国昭王,把強大国的齐国打垮了,只剩下莒县而已。这件伟大的壮举,最使诸葛亮感动。诸葛亮又自言自语地说道:″扶助小国打垮大国,扶助刘备打垮曹操,这才是我的使命。″ 初夏乍临,妻黄氏的猜测幸而言中,果然刘备又来了!
三顾之礼(10) 诸葛亮偕同均、老岱和齐方四人,一起到山上去散策时,偏在这时候,刘备来访了。 出面迎接刘备的黄氏,看到自己的夫君回来,马上对他说:″在这人杀人的乱世,那个人却在想如何让人活下来,实在不简单。看样子,秋天的时候还会再来!“ 三顾之礼,是对名分尊贵的人的礼节,难道刘备对我要行这个礼节吗?诸葛亮心里这么叨念着。第三次再来不再见他,那就算非礼了,我不能这样做。于是,他马上下山去找农场的仆役,向他打听刘备一生的用舍行藏。 秋天到了,刘备又来了! 诸葛亮把所有的人都辞开,单剩刘备和他两个人捉膝长谈。刘备的外貌,耳朶很大,两隻手长长的,看起来就是其貌非凡,但非奇异的人。三次才见到,在他来说,不但不生气,还觉得很高兴。有这样耐性的人,实在很难找到第二人了。 诸葛亮又感觉到,经过出生入死的人,却能保持如此心平气和,使诸葛亮想起他的叔父诸葛玄来了。 这时候,刘备开口说:″今汉室倾颓,奸臣掠得天子到其都城许县,欲挟天子以令诸侯。自忖德小力薄,不能救天子于虎口,乃作臣下之罪也!但望先生有所指点,有以教我!″刘备所指天子乃献帝也,奸臣乃曹操也,诸葛亮心知肚明,看他怎么回答?下回分解。
三顾之礼(11) 诸葛亮回答刘备的,乃″天下三分之计",这就是后来有名的“三国鼎立"的由来。即第一阶段,由曹操、孙权、刘备三者,各自保有各自的领地,分庭抗礼。第二阶段,即行″平定天下″,进行统一。此历史上所谓的″隆中之策“,就是在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向他所提出来的《隆中对》。 依当前的形势分析,曹操正发兵追击袁绍败北后他的两个儿子袁尚和袁熙,并已把他们追击到幽州以北。而袁绍的残余势力,早晚要被曹操所收拾。这样一来,曹操的势力所达不到的,也就只剩孔权的东吴、刘表的荆州和远在四川的刘璋的益州三个势力圈了! 孙权的兄长孙策,早在七年前的"官渡之战″时就被暗杀了。那时十九岁的孙权,便在孙策的重臣们的辅佐下,崛壮起来。眼下已据有江东,成为一方霸主,眼看就要把势力扩张到了中部的荊州了! 诸葛亮不主张当面与曹操、孙权两大势力发生正面冲突,而主张把全部精力放在荆州与益州之上。 "荆州地广物博,东邻东吴,西接益州,乃称霸天下的险要之地。而宗主的荆州牧刘表,却无计可施,刘将军有意取而代之否?"诸葛亮作出大胆的构想,这样对刘备说了。刘备不作回答,但已首肯孔明的想法。 接着,诸葛亮又分析益州的形势,说道:″益州夭府之国,沃野千里。昔汉高祖刘邦的隆兴之地、帝业之基。今益州牧刘璋懦弱无能,连益州之北的张鲁都无法驱除,国富民安也就无法达成。因此,众望有一明君来到益州,来治理他们,都在翘首以待!"诸葛亮要说的是,不要刘备去对付曹操,而希望刘备把眼光放在荆州和益州上面。
三顾之礼(12) 刘备默默地听着诸葛亮大发宏论,绝不插话,去打断他! 诸葛亮又接着说:″将军拥有荊、益二州后,要与吴的孙权结好友好关系。一旦天下有变,派上将军率荊州之兵,去攻打宛县及洛阳,而将军亲自率益州之军攻打秦川。如此,霸业可成,汉室可复!"这里所说的″秦川″,不是一条河川,而是指关中而言。"天下有变″是指汉献帝一旦发生事故的时候。假如刘备能依照孔明的策略去做,天下可得三分之二,自然而然,孙权非来归顺不可,这样,一统天下也就在眼前了! 刘备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等诸葛亮把话说完后,只短短地说一句:“善哉!″ 诸葛亮最后这样说:"亮本人今天就跟将军走,和我一起走的有弟均和两个随从,荊妻则送回娘家,我和她要分别一段时期。″原来,刘备去幽州时,也是不带妻室一起走的。刘备一想,这个可畏的后生孔明先生,真令人可敬!又可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