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清烟
街道、树木、汽车都蒙上一层淡淡的银色。今早拉开窗帘,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天气再次变冷,迎来了今年的第二场雪。
早上的时光,本来是留给每日固定的安排,也想信誓旦旦地如那些自律的杰出人物,打造出自己的晨间模式,但结果是鬼使神差地做没有计划的事。今天在网上一个链接一个链接的看下去,直到看到《流俗地》作者黎紫书的访谈。
没有想到她这本书的写作是如此的艰难,精神的压力和意志的挑战如此的巨大,大到眩晕呕吐不时发作。但即便在这样身心折磨之下,她还是写完了这本书,真的了不起。黎紫书应该是个性格非常刚强的女士,听她访谈中对问题的回答都是直截了当、清清楚楚,生活中应该也不是拖泥带水的人。 她的模样让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位同事,是马来西亚归国华侨的女儿,也是这样的眼睛和嘴,也是这样不拖泥带水的性格。
从黎紫书的访谈又看到宝柏理想国获奖作家的一个访谈“此刻与回响”:王占黑、黄昱宁、双雪涛、陈春城。听他们说自己写作的初衷,虚构与现实等等。看到他们的脸、听到他们的声音、甚至听他们的创作谈固然重要,但是更有兴趣的是看作家们有些不自在地回答主持人问题的那种真实。东北人双雪涛直接说,怎么跟答辩似的呢?王占黑乖巧又突如其来地问,(网上会议)大家的眼睛都看哪里。大家的不放松真实可见。直到最后说到读的书时,气氛突然轻松了一下,好像所有人都长出一口气,如释重负,满血复活,瞬时他们可爱起来。突然想到,访谈中的他们有多少是真实,多少是虚构的呢?
非常想成为一个写作者,非常想记下与那些人、那些物件、那些地方息息相连的那些转瞬即逝的感受。所有的一切最终都会消失,不管愿与不愿,不管爱与不爱。2023年,人生大限一半,开始记录吧,即便那会是天空中飘过的一缕清烟,越变越浅,直至不见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