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味比以前变淡了?
1.匮乏感减少了。饥饿是食物最好的调料。保持一定程度的匮乏是幸福的必需。以前,过年才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美食,穿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现在,好吃的好穿的平时就不缺,过年吃的穿的和平时一样,没什么可以向往的。
2.年货准备的过程变简单了。以前,吃的东西大都是自家上街买,买回来自家动手做;现在,买的东西快递小哥给送到家,很多东西都不需要自家做了。
3.角色变了。以前,过年就是吃喝玩乐;现在,照顾孩子吃喝玩乐,还要应付各种关系。
4.生活节奏快了。以前,大家各自在各自既定的岗位工作,没有其他赚钱的渠道,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消磨;现在,赚钱的渠道多了,也难了,贫富悬殊也大了,很少有人把时间白白浪费在走亲访友上。
5.电子产品多了,娱乐方式多元了。以前,全家人聚一起边聊天边吃瓜子边看春晚是过年的重头戏;现在,刷抖音,打游戏,很少有人看春晚了,不是春晚不好看了,是人们的见多识广让快乐阈值提高了。
6.宗族制不再是社会主流。以前,物质匮乏,大家庭需要互帮互助才能生存下去,所以宗族观念很重,过年聚一起很热闹;现在,经济发达,小家庭是社会主流。
7.风俗习惯变了。以前,家家放鞭炮以赶走年兽,放鞭炮时的紧张刺激,鞭炮点着后的声响,随声响升腾起的烟雾及火药味道,甚至一地的鞭炮皮,都带有浓浓的年味,更别提夜间天上绚丽的烟花了;现在,城市禁放烟花,到处静悄悄的。
8.人们的仪式感变弱了。以前,老人在过年期间有各种规矩,蒸馒头炸丸子时不准说话,大年初一不准扫地,大年的初一第一碗水饺先敬祖先等等,我奶奶说,过年的时候,一根草都是神,对大自然充满敬畏;现在,大家更重实际生活的便利和舒适,离大自然远了,家族传承的概念也弱了。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