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春联贴反了吗?(一次张贴失误引发的楼道调查)
年前,友人赠我春联四件套(上联、下联、横批、福字),叠好置于透明的包装袋里。我带回家备用,一直未拆开看。隔天我到家时,家人已把横批和福字贴于门上,还没贴对联,说是怕把上下联贴反,有待我确认。
我迅速扫一眼横批,按平时习惯从左往右读,以为写的是“家门进福”。我发现,自己对于倒字总是不那么敏感,还觉得挺通顺的。当从左往右读不通时,我才会想到反着读。

如果横批是从左往右读,那么上联置于左,下联置于右;反之则位置对调。伴随着读错横批这个基础性的错误,我指导家属把上联贴左边,下联贴右边。
这副联很好辨认上下联。下联往往比上联的意思更进一层,有“百”字的是上联,有“千”字的是下联。还有个偷懒的办法是看收尾的字。通常,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此联以“福”“金”收尾,“福”在平水韵中是入声(仄声),“金”是平声,故前者为上联,后者为下联。于是贴成这样:

当我环抱双手满意地审视成果时,忽而意识到横批应从右往左读的事实。这就尴尬了,对联的位置也应该相应对调,而此时已不便揭下重贴。家人特意等我回来辨认上下联位置,结果还是贴反,真当辨了个寂寞。
看了看隔壁邻居,贴的是对的。抱着“要错一起错”的奇怪心理,我更郁闷了。

在下好歹也是混迹诗词圈的,犯下这种贻笑大方的错误,是可忍,孰不可忍?还贴在门口,真是丢脸丢到家啦!用杭州话讲,“卤儿都滴光了”。我赶紧向写对联的友人报备这一失误。

勉强自圆其说,可心里终归有个疙瘩。除夕去婆家吃饭,那边是楼梯房,一层层爬楼,我看到不少贴反的春联(忘记拍照)。回家后,突发奇想:我家这幢单元楼里,春联贴反的概率是多少?
说干咱就干。大年初一上午,我来到顶层18楼,打算从上往下走,一户户看春联。好家伙,一映入眼帘就有“惊喜”,1802的这位朋友不负众(众≈我)望地贴反了。

接下来有请1201的小伙伴。虽说被柜子挡住了几个字,但总归瞒不住我:

迎面向我们走来的是802(号码牌被遮挡)的选手,聚光灯轮到你:

当然,你也可以说我家这副春联就是下联仄收,不曾贴反。那副有名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不就是例证吗?但平起仄收终究是特例。在我看来,既然使用了对联的形式,就该遵循它的基本规律,服服帖帖地穿上格律的“外衣”。这些春联的内容本就是平常的抒愿之语,何必在形式上剑走偏锋,非得突破常规,来个平起仄收呢?
事实上,贴反春联只是文化乱象中的一种。前几日在微信群里,我看到徐儒宗老师说:
我的小区大门口贴了副印刷品的春联云:“冬去山川齐秀丽,喜来桃里共芬芳。”“里”明显是“李”字之讹,是以“桃李”对“山川”吧。我还怀疑“喜”当是“春”之讹,“书法家”误把“春”字的草书看作“喜”了。而且既是印刷品,应该到处都有,这样的春联是否有点煞风景?
徐老师在整个小区内转了一圈,发现凡是由小区统一贴的印刷品春联大都错误百出,不堪卒读,令闻者空留一声叹息。也许是受他影响,我才萌生了在楼道里转一圈的想法。
言归正传。我们这幢1、2楼是架空层,从3楼开始,到18楼,共计32户。春联四件套齐备的共有15户。其中,对联贴反的4户(802、1201、1602、1802)。
正确张贴的除了1601,还有402、502、1001、1101、1301、1401、1402、1501、1701、1702(共11户):


正确率为:11÷(4+11)≈73.3%
贴反率为:4÷(4+11)≈26.7%
另外17户各有状况。其中,3户(401、902、1801)走极简路线,啥也没贴。

10户(301、302、501、601、602、801、901、1102、1202、1302)单贴了福字或其他装饰,不见春联。

2户(701、1002)贴了春联但无横批,无法综合判断上下联是否贴对(即春联四件套不齐全),不好意思咯,也视同无效样本。

2户(702、1502)的上下联都是平收,不合联律,剥夺参赛资格。

逛完整个单元,回家整理照片,发现有两张拍糊了,遂又去补拍了两张。整个过程还算顺利。作为轻度社恐患者,我十分担心万一拍照时,这户人家突然开门可如何是好。所幸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虽然贴反春联拖了单元楼的后腿,不过随之而来的小调查释放了我的情绪,既锻炼了腿脚,又看到了平时乘电梯不会看见的风景,不亦乐乎?焉知非福?
好啦,突发奇想的一天到此结束。祝朋友们兔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