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居斋癸卯新春献礼——我与北大(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同学初聚
东语系60级新生大约150人左右,一共10多个语种:蒙古、朝鲜、日本、越南、印尼、泰国、波斯、印地、阿拉伯、乌尔都、梵文巴利文。分定专业之后,我们60级日语班,一共20人左右,其中有三两位调干生不很稳定,出去进来,很久才相对固定。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省市自治区:北京2人、上海1人、内蒙1人、辽宁2人、四川1人、湖南1人、福建3人、浙江1人、广东1人、江苏3人、山东1人、河北1人。开始两年,还有两位蒙古女留学生,三年级时,其中一位不幸于回国休假期间遭逢空难去世。
分定专业之后,我们系一年级新生到十三陵支农,具体地点是北京市北郊昌平县的泰陵园村,帮助农民秋收,掰棒子、拔豆子。那里是丘陵地带,土壤里混着许多小石子。同我苏北老家的土地大不一样。劳动强度大,两手甚至捋出血来。中午干累了,就采摘野酸枣,装满左右口袋,边吃酸枣边干活。
将为我们开课的张京先先生和李孙华老师也随我们学生一起去劳动锻炼。记得日语班似乎同波斯语班编在一组,自行开伙,一天三顿饭,主食每人一勺玉米糁粥,加上一个连根倒馒头(连同麸皮蒸成)。两位高个儿同学掌勺,右边一人向每人碗里舀一勺粥,左边那位顺势舀一小勺腌萝卜缨子,向粥碗里一倒,于是一碗玉米粥随即化为一碗水泡菜。
张老师看我和刘君、胡君三个 大个子吃不饱,每顿饭省下半个馒头轮流分给我们。她当然不是真的吃不完,而是有意让我们多吃几口。
男同学分两组住在两间老屋的土炕上。每组七八个人,犹如烤鱼一般排列在一起。有一天夜里,屋棚上“吧嗒”掉下一物,正好落在我裸露的左胸上。我于睡意朦胧之中本能地伸手抓起来甩掉,并大声惊呼。开灯一看,一只蝎子趴在屋角不动。大伙儿急忙拿起砖头把蝎子打死。我的左胸随即肿起一个大疱,疼痛难支,好几天后才消去。
每天在秋风微凉的田间与柴屋间往来,远方半圆形金光闪耀的皇陵,掩映于苍郁的山林之中。下班时听着村头大喇叭播送的广播舞曲回来吃饭。体力劳动,当然很累,没有什么娱乐可言。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几个人冥思苦索,你一句我一句,好不容易编了一段歌词,由小白配上一首四川小调的曲子,练习熟了,就在田里演唱。泉州的张君一口福建话很重,唱到“镰刀千万别、别……别割脚哎”。他“别”了半天才“别”出这个字来,引得男女同学哄然大笑。大家虽然认识不久,很快就亲密起来,干活劲头十足,精神很是愉快。
拜谒十三陵、八达岭
瞅准一个星期天,我独自一人,步行去定陵参观,拜谒万历皇帝陵墓。先走进陵区大道,看到两旁两两相对的石人、石马、石象,经过长陵附近,再转向西走。高中时代,未来京之前,曾在《新观察》杂志上读过一篇文章——《定陵发掘纪》,印象很深。这回又亲眼所见,备感亲切。
定陵主体建筑由地上地下两部分构成。地上建筑由石桥、碑亭、宫门、陵恩门、陵恩殿、方城明楼和宝城等构成。地下建筑由五座互相通连的石结构拱形殿堂组成为玄官(俗称“地下宫殿”)。
明十三陵是明朝自迁都北京后,定陵十三位驾崩的皇帝埋葬之处。十三座陵寝构成的皇陵建筑群均依山为陵,规模宏大、气势磅薄。明十三陵从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营建长陵起始,到清朝顺治初年建造思陵时为止,筑陵时间长达二百余年。各陵名称以营建的顺序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
定陵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后的陵墓。建于1584到1590年,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明楼檐下石榜刻有"定陵"二字,四角及台阶都用巨石拼砌而成。明楼内石碑上刻有"大明"和"神宗显皇帝之陵"。明楼的正后部是陵墓的主体——地宫。
定陵地宫是十三陵中第一个被开发的地下宫殿,也是首次有计划发掘的帝王陵墓。 地宫共出土各类文物3000多件,其中有四件国宝:金冠、凤冠、夜明珠和明三彩。
定陵的地宫全部用条石砌成,多为青石,面积1195平方米。内无梁架,为石拱券,相当高大。地宫中有7座4吨重的汉白玉石门,设计巧妙,开闭灵活。地宫中又分为正殿、配殿、前殿,和地上建筑完全一样。中殿原状陈列着祭器,那里三个汉白玉石座,座前各有一套黄色琉璃五供和一个青花大瓷缸,缸中原来盛满长明灯灯油,供点长明灯用。后殿的棺床上停放着朱诩钧和两个皇后的棺木,棺旁放着装满陪葬品的26个红漆木箱。
定陵地面上有展览馆,展示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个妃子生前用物。
大学毕业后以及后来好长时间,可以说我去过无数次八达岭、长城、定陵等地。除这一次利用下乡劳动机会独自寻访之外,其余都是陪同日本客人、当翻译。长陵高大、壮阔的皇家气象,堂内朱棣永乐皇帝的巨幅画像,伴随着迷离的松影,永远晃动于我的记忆之中。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寒冬腊月,参加日本工业展览当翻译,天天跑一趟长城,陪同客人攀登八达岭,观赏北国风光。当时道路尚未经过安全整修,雪天道路冰冻易滑,出租车右侧轮子走路中央柏油路,左侧轮子走路边沙石路。逢到陡坡或转弯,须加倍小心。但每天都有一个颇具吸引力的“长城饭盒”。当初,旅行盒饭不是盛在塑料盒里,而是装在旁侧印着红字的粗纸盒内,有时摞在一起,挤压、浸渍,变形而破烂,是常有的事。但初期盒饭既丰富又美味,不妨罗列一下:火腿四五片、小香肠两根、煮鸡蛋一个、松花蛋半个(白雪落碧波),鲜黄瓜一条,配上榨菜、雪里蕻、豆腐丝,外加豆沙包、汽水和果汁等。嗬,光是回忆,就叫人垂涎三尺。
游行与狂欢
大学第一次下乡结束,“十一”国庆节前回校。
因为北大在城外西北郊,距离天安门很远,当时白天游行和晚上狂欢任选一次,两者不可兼得。因为时间来不及,身体也太累。大学一年级时,我选的是游行。一大早起床,食堂来不及做早餐,两个馒头,外加两根小香肠,打上一碗开水,吃着也很香甜。然后乘坐校车直开王府井大街南口,在北京饭店东侧排队,待机行动。
大约等到十点左右,便按吩咐排在某个首都单位之后,由东向西迤逦前进。路上不能停步,否则会造成阻塞。到达天安门前更不可驻足向城楼观看,实际上因为距离遥远,又是斜向仰望,看不清楚城楼上国家领导人的面孔。等待半天,匆匆而过。似乎不如晚上狂欢更有意味。所以从第二年开始,我就不参加游行,而改成狂欢了。
晚上,东西长安街华灯骤放,玉兰花瓣路灯交相辉映,装在灯杆上的长条喇叭,一首接一首地播送着欢快的舞曲,天安门广场一派明丽。彩灯中的游人,个个衣履光鲜,喜笑颜开。我们北大东语系大学生,也各逞其能,奇装异服,表演亚非各国歌舞。我们日语专业班曾经守在金水桥畔表演过《红蜻蜓》《四季歌》《拉网小调》等日本传统节目,频频吸引日本客人驻足观赏,拍照留念。十点,放焰火,一时红霞满天,夜空五颜六色。忽而轰轰隆隆,忽而噼噼啪啪。庆祝活动大致在11点前结束,随即找到停驻远处街巷的校车,返回燕园。
外语三系的历史渊源
北京大学东西俄三个外语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同文”,即通识各国语文;“馆”也就是今天的“学院”。京师同文馆是当时的国立外国语学院,也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前身之一。道光第六子恭亲王奕䜣等人在给清政府的奏折上阐明了建立京师同文馆的意图:“欲悉各国情景,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人欺蒙”。在国门被迫打开的时代,清政府应对当时国际形势的措施除了兴船政,就是办学校。而京师同文馆正是清政府兴办的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同文馆建馆之后,相继开设了英文馆(1862)、法文馆(1863)、俄文馆(1863)、德文馆(1871)、东文(日文)馆(1897)。由于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从1867年开始,又增设了天文、算学、格致(即物理、化学)、医学等馆。此外,同文馆还开设万国公法课程,教授国际法。这样同文馆共开设三类课程:外语、科学、法律;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科目或许被视为中国在国际化时代强国的最重要工具。
在同文馆的110名教师中,有27名外国人,且大部分都是外语教师。这也开创了中国大学聘请外语专家的历史。
1898年,北京大学的直接前身京师大学堂成立。成立伊始,京师大学堂即开设英、法、德、俄、日5个语种的课程。1900年,京师大学堂暂时停办。1902年,京师大学堂复学,并随即合并了京师同文馆,次年更名为译学馆。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两个最早的前身从此融为一体。
1919年,北京大学废门改系,组建13个系,其中外国文学系有3个,即英国文学系、法国文学系、德国文学系。1920年,俄国文学系成立,使外国文学系在全校的18个系中占4个。在当时的学科结构中,外国文学系占有较大的比重,说明外国文学学科在北大具有重要的地位。1924年,北京大学决定添设“东方文学系”,但所谓“东方文学系”其实只有日文专业,由周作人担任系主任。俄文系后来被取消,1931年成立的外国语文学系由英、法、德、日四个语种组成。西南联大期间,也一直保持了外国语文学系的建制。(抄录自北大有关资料)
母校像是一块大磁石吸引住了他们的心,让他们那记忆的丝缕永远同母校挂在一起:挂在巍峨的红楼上面,挂在未名湖的湖光塔影上面,挂在燕园的四时不同的景光上面:春天的桃杏藤萝,夏天的绿叶红荷,秋天的红叶黄花,冬天的青松瑞雪;甚至临湖轩的修篁,红湖岸边的古松,夜晚大图书馆的灯影,绿茵上飘动的琅琅书声,所有这一切无不挂上校友们回忆的丝缕,他们的梦永远萦绕在未名湖畔。《沙恭达罗》里面有一首著名的诗:
你无论走得多么远也不会走出了我的心,
黄昏时刻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
——季羡林《梦萦未名湖》
对于每一位外语系同人来说,外文楼、民主楼都是精神的圣地。
外文楼,原名“M楼”,后改名为“穆楼”,由银行家穆布莱捐款十万美元于1921-1928年间所建。民主楼,原名“宁德楼”,是燕园第一座建筑,于1922年落成,由在上海的甘维尔夫妇捐赠。宁德楼二楼有小礼拜堂,成为后来民主楼208报告厅的前身。北京大学迁址燕园后,外文楼、民主楼及俄文楼(现为元培学院所在地)成为北大外语学科的主要活跃场所,再次焕发新的生机。
正式上课之前,我初访过外文楼,从南园学生宿舍区40斋出东北门,经过一片沙石广场(中心有大茶炉),再经过学三食堂、校医院、六院、大图书馆东边、办公楼前,一座东西走向的趴蹲式古建筑便映入眼帘,那便是和我们40斋宿舍楼构成两点一线的外文楼。
楼型呈M形,西边不远就是正校门,中间一座荷花塘,夏天满池荷花,是学生们歇晌、温课、遐想和谈心的好场所。后面是小广场,再向后是两排平房。估计是季先生《牛棚杂忆》中所描写的“黑帮”活动的场所。东面不远便是南北走向的民主楼。记得民主楼有一层是大自习室,我曾在那里温过课。因为距离40斋太远,不曾遇到一位本专业的同学。除此之外,我很少去民主楼。
还有,第一学期的第一堂政治课,就在民主楼大教室听讲。那是个秋雨连绵的日子,天气阴冷,暗淡,精神孤单悲凉。踏着泥泞的校园小道,穿越各个新老建筑,到达民主楼东侧东西大教室。讲课老师身材瘦小精干,名叫郭罗基,不知怎的,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名字。
时代的演化不可预料,三十年后,我住在南京玄武湖东侧南大锁金村宿舍,同郭先生共居一楼。有一次我向他提起这件陈年往事,他笑笑说道:“那可是一段难忘的日子。”
-
百里玄泽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24 19:03:54
-
山宗格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05 11:40:36
-
未来へ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5 17:07:34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07 21:07:25
-
Aya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0-28 19:47:52
-
panopotato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5-10 19:02:22
-
DonJuanX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22 16:16:39
-
阿氏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18 23:48:44
-
大招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08 23:34:57
-
casina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05 04:21:57
-
妄續幽冥之錄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02 16:11:35
-
荆棘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01 06:59:42
-
繁花落尽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6 19:42:42
-
シロの旅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6 15:42:20
-
Kzlzk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5 15:56:19
-
Kiyo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5 09:46:54
-
B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5 08:16:23
-
刘六六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5 07:32:44
-
北英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23:50:25
-
懸尔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23:34:16
-
布尔巴基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23:21:31
-
帘栊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22:24:33
-
小龙喜欢北极熊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21:26:38
-
mömö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19:15:39
-
高笑他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16:29:58
-
SssSs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16:14:08
-
河流的通过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15:45:28
-
陈德文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14:48:50
-
豆友254708353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14:36:42
-
已退网,勿扰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13:56:17
-
IBM5100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13:38:35
-
芝士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12:40:41
-
太一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12:29:57
-
悉达多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12:08:33
-
EzioAuditoreXY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12:07:51
-
卫诃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11:43:28
-
尤闻吐司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11:42:39
-
看不见的城市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11:35:01
-
夜的草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11:22:41
-
喝果汁的杀手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10:59:59
-
MAJOR TOM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10:43:48
-
邻家大爷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10:29:29
-
Still Riv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10:26:28
-
廢華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10:19:56
-
豆友2408343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10:18:51
-
遁入空门的宠妃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10:13:03
-
前世海豚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10:12:27
-
希希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09:57:52
-
希边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09:51:50
-
春夜宴桃花园序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09:50:23
-
豆友221917737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09:49:01
-
魏公村里烤包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09:48:01
-
醒来无味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09:45:33
-
redhousepaint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09:44:00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09:43:45
-
铜镜映无邪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09:36:59
-
Eva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09:34:27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09:31:15
-
lostbook失書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09:27:00
-
李叔恒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09:25:14
-
breezeqi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09:24:20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09:22:35
-
失意的孩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4 09:16:51
陈德文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日本名人看川端 (16人喜欢)
- 依旧龙言又夺心——芥川龙之介随笔集《痴语》译后 (3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