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总结
我的生活变化太快,一年又一年,新的事物太多,体验一些,感悟不少。一年一次,只是记录。
先按照时间节点,粗略地回忆,之后闲扯几句。计划不要了,只是记录,一点感悟。
2022寒假
22.1.8-22.2.12
大醉
考完最后一科工程力学的晚上,和实验室师兄们喝酒,追问意义,不愿意接受理想在现实的引力下消退,大醉。感谢作学师兄和禹尧送我回宿舍,感谢舍友们照顾。
宿醉的第二天,江老师提供了一个新的idea,但啤酒和杨梅酒混合带来的宿醉是持续性的,留校打算泡汤,回家。用“打算”而不用“计划”是有原因的,当时只知道看论文,试着做模具,空有一番热情和对科研朦胧的好感,没有能力给自己规划一件有一件具体的事情,没有具体的目标,怎么可能有成果?
躁动
回家意味着躁动,上学期不错的成绩和对科研朦胧好感带来的虚荣心加剧着躁动。继续看论文,开始筹划考雅思。雅思备考占据了大部分时间,重点放在阅读和听力上。畏难情绪影响了我的学习计划,口语写作基本上没有进展。需要说明的是,我的计划是在家就开始全面准备听口阅写四科,内心的躁动和畏难情绪打乱了计划,而我早就把理性的自己丢掉了。阅读了10余篇论文,但也只是浏览。
SRTP项目又推进一点,设计了机构简图。
跟21级的学弟学妹开了场分享会,谈编程语言学习、SRTP项目申请。第一学期刚刚结束,考试成绩给了大家第一次量化的反馈,我打心底里希望他们过得很好。
数电的倪老师发来消息,下学期当实验课的助教去。心里激动,对于未知事物的不安和兴奋扰动着我的思绪,那一天啥都没干。
第一次读《霍乱时期的爱情》,马尔克斯写的很不错,我很喜欢他。陈行甲的那本自传,看完后背发凉,我的内心好像有一部分烂掉了,当时我不愿意相信他说的是真的。他对志愿活动的介绍很详细,这部分内容印证了我之前的观点:“高校里志愿活动重点在教育意义,而不是社会价值。”上学期是忙着奔前程,这次可能是从心底里不认同了。(但现在想想,太年轻,太冲动,太任性,走极端了。)
2022春季学期 疫情
22.2.12-22.4.1
依然部分躁动着,上课还是老样子,糊里糊涂。备考雅思,开始练口语,模考6.5,写作依然放弃。每周去一次实验室,每次都能在返程校车上睡着,我的大脑像一块电量用尽的电池,能走能看能听,但不能说不能理解不能笑,更不能思考。庆松说我太累了,睡觉打呼噜。
怀疑科研
我当时的思想还不够成熟,最重要的不足在于目标不够明确,总是被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蒙住眼睛,糊里糊涂乱想一通,把自己的目的都丢掉了。
这点不足浪费了我太多的时间。原来的idea被分给华强师兄一起做,我当时陷入了自我怀疑,怀疑来自以下三点:第一,软体抓手领域与产业界基本上没有交叉,这导致了学者们所优化的指标更像没有现实需求的空中楼阁;第二,师兄和我的目标不一致,我需要得到科研训练,目标是产出论文挂名,而师兄只需要数据,目标是完成学位论文;第三,论文归属模糊与自身能力问题,我并不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课余时间独立完成一篇科研论文,之后如果再又师兄合作,我想不清楚。
现在想想,总结看起来还算清晰,但当时更多地是心里茫然。没怎么计划,只是不愿意在科研上花时间了。
庆松说我比之前爱玩了。一包瓜子,一部电影,我能看一晚上,这是主要的休闲娱乐。庆松被女朋友甩了,这个月出去吃了10多次饭。我基本不看书了。
3月初来了疫情,网课基本不听。静默期间读了百年孤独、1984、蛙,我看的还是不够多,不够细。
幼稚与咨询
4月初的一天想到了知乎付费咨询。软体科研的自我怀疑让我胡乱写了一通,我的论文、就业、方向。其中,有两段回复很有价值,后续需要持续沟通,反复阅读,可我并没有这么做。现在想想,当时去做付费咨询,更多地是为了得到医治茫然与自我怀疑的药,而不是真的去规划,去寻找答案。
我对自己未来的关心太抽象太主观。我才20岁,刚刚了解这个领域不到两年,我应该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去动手,去学习。而不是过度关注自己的主观感受,这个技术没见过能怎样?科研听起来很新鲜又能怎样?我太情绪化了,把那段自由的时间浪费掉了。
另外,两段有价值的付费咨询如下:第一段,C9机器人研究生毕业,深圳自动驾驶中厂工程师,讲专业规划自动驾驶就业行情;第二段,NUS Me硕士,留校读博,机械臂规划方向,谈科研、分析实验室生态。
2022春季学期 图书馆
22.4.1-22.5.中旬
学习独处
封校结束了,我每天背着轻薄本去图书馆,早八晚十。学C++,继续练口语。大部分时间用来学课程知识,主要是模电和信号与系统(说实话,有点高看自己了,明明就是背,背点例题而已)。我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课程知识上了(准确地说,是我用于学习的精力),其余时间刷知乎,和其他人聊天,开通了Bilibili的会员,看电影。
这段时间对我来说很不一样,软体科研带来的自我怀疑让我远离人群,但我又渴望跟人接触,这是我第一次遭遇这种情况。具体来说,我仍然没有明确的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长时间的独处让我孤独。在学习上,想学就学,不想学就玩。这导致我的学习非常没有计划性,在这种情绪化的学习节奏中,应试教育对我根深蒂固的影响体现了出来。我没有管理好自己的精力,想学习的时候只是去学课程知识,学的时间太长,没有力气去学英语学技术了。在和人交往上,我开始把精力放在那些跟我交集更深而不是更多的人身上。之前,我的社交集中在班级的几个男生宿舍里,学累了就去周围几个宿舍闲聊,宿舍聚餐,仅此而已。而这个月,我开始通过聊天软件跟之前的老同学聊天,开始邀请之前一起干活的哥们出来吃饭,这对普通大学生来说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对我来说是进步,我开始融入正常的社交氛围中去。从这个角度来说,独处和孤独反而让我更加合群。
我接了一个在Ubuntu系统下开发前端程序的项目,是机器人学课的老师提到的。老师提出了需求,要显示USB端口传输的数据和WiFi信号传输的视频图像,其它要全靠自己。我从零开始,通过搜索引擎和知乎付费咨询确定了开发工具:QT。需要说明地是,我的沟通能力可能有问题,有近一周的时间,我认为程序是在Windows系统下运行的,因为老师明确要求我用C#开发程序,经过我的了解,C#的.Net程序在Linux下运行并不稳定,但也没关系,都过去了。
我联系了两个好兄弟一起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第一次参赛忙了整整7天,交上了选拔赛文章。
酒桌吹牛
和同班的4个好兄弟去吃了东北铁锅炖,几个北方人都吃出了家乡味。当时模电的期中考试出成绩了,我的成绩不理想(现在想想纯粹扯淡,91分还嫌少,非要争满分,我应该去学,而不是不高兴,幼稚!)在哥几个面前谈到了幸存者偏差,我想要否定自己读这个专业的选择。大家没那么高兴了。
流于形式的课程与从来没有实践机会的培养方案让我们对自己的专业失望透顶,这是我否定选择机器人专业的动机。我们有热情,愿意学,但根本不知道要干些什么,前两年在新校区,跟学长老师们的接触不够,大部分时间都在背PPT和社团活动中度过了。以上的描述没什么,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和湖南大学同专业的对比,我们不需要每人一个工位,但至少也要见一见什么是真的机器人吧!
半年后的现在,我认为当时的情绪和动机是可以理解的,但所谓幸存者偏差的逻辑完全就是鬼扯。我当时的思路是这样的:我们的搜索能力和分析能力不够,导致我们不了解自己所报专业的具体内容。我们这个专业就是坑,只有那些在报志愿之前不了解专业的糊涂蛋才会报,所以来到我们专业的人也没什么分析问题能力。我们糊里糊涂过来,得到的指导又不够,当然把前两年大学生活也过得糊里糊涂,最优秀的人就是背例题背得最好的人。这个思路是完全错误的,21级的学弟读相同的专业,照样去学技术,搞得风生水起。我只是在给自己的懒惰与不勤于思考找借口。(但我必须承认,理性冷静,自学,这些能力我上大学前真的没有,我之前也不需要,更不知道怎么培养。我是在大学不断地失败中摸索出来的。)
2022 春季学期 放逐
22.5.中旬-22.7.中旬
五月下旬,我的日子依旧,在图书馆的生活更加舒适。我取消了雅思考试,因为写作没有学好,具体来说是没有学。两场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模电与信号)加剧了畏难情绪。我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两门课的知识,一知半解,背一点例题而已。
意外的惊喜
五月末的一天,21级专业分流宣讲会我来帮忙。带领全班同学布置会场,陈老师的桌子摆放方案一变再变,桌子不轻,大家累了,一些怨气。上午忙完,下午继续,当服务生,衣服有点紧,显肚子。星妈说,她好久没见过我了,我胖了,她好像不太高兴。中午吃盒饭碰见尹老师,他还记得我们的项目,人很和善。忙到下午五点,终于结束了,我累极了。
点外卖,看电影《黑鹰坠落》,这是我惯常的娱乐,只是电影没选好,我已经没有能力去欣赏这种运镜和配乐了。这本可以是平凡的一晚上,没有任何可以记录的点,可意外发生了,伴随着惊喜。
瑞雪发来消息,我其实还很喜欢她,秒回。出来散步,有空。照旧聊日常,我能明显感到她比我优秀得多,只是奔前程,没有胡思乱想,应该是专业第一的水平。她在申请一个到日本交换的项目,为期一年。早稻田落选了,能去金泽。我认真听着,仔细地为她考虑,时不时追问一些细节,我很想她。
走累了,去星巴克,小雨。我谈起了困扰很久的问题:我其实并不喜欢我所学的知识,我只是在为追求功利的好处而向现实低头,我不喜欢这种生活,但我正在融入它,我变得冷漠了。我惊奇地发现,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截然不同。我谈到突然理解Taylor级数展开和FFT变换时内心的惊喜,它们是多么的难得和易逝;瑞雪聊了夏目漱石里月亮和喜欢的谐音,她很有热情,而我的惊喜总以悲观结尾。我的学习更多延续了高中的模式,这是一种基于本能的东西,我的学习占用了大部分脑力,在休息时,我的大脑更像一块电量用尽的电池,早就没了思考能力,这导致我的课余生活非常空洞,在这个过程中我怀疑自己学习的意义;她的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平衡好阅读、学习、游戏对她来说是一件轻松的事(现在我觉得,大多数人都这样,只是她同样有变“优秀”的欲望而且更愿表达)。
回学校的路上,我提到了前两天跑来要微信的姑娘,我在试探她。当时我的大脑早就没了力气,理性的缰绳渐渐挣脱,我好喜欢她,我好想知道她对我的态度,她为什么要来找我,我想过度解读。
她说这是正常的,我应该被要过很多次。(怎么可能,我在奔前程中把力气用光了!)我接过话头,我不喜欢这种基于外表的恋爱,我渴望气味相投和灵魂的依偎,她赞同。
我实在忍不住了,提起上学期她拒绝我的经过。我送了一盒巧克力、一束花,她陪我去图书馆、我们散步能聊一晚上。可能我追女孩子的手段太老土了,但她算是对我有好感吧,整整一学期只有我这样的一个男孩子,为什么拒绝。她不知所措了。
我耍起了理工男的木讷,玩起了证明,从多个角度论证了我们是多么的合适,跟我恋爱让她得到多少好处,风险回报比。我当时真可爱。她继续茫然,我回宿舍了。
清晨,雨变大了,冻醒。到活动室学复变函数,快期中了。瑞雪一大早又发来消息,我没有立刻回复。(我这个人真势利!从昨晚的茫然中我看出了,她毫无恋爱经验,她表现出地是一种近乎本能地不知所措。我把自己当成高手,还想跟她玩“推拿”。)早饭前见面,我们谈朋友了,她把这称为“试一试”。那一天我都无动于衷,其实我对她已经没啥感觉了,可能更多的是占有欲,我不知道。说实话,我当时并不清醒,头晕。我牵了一下她的手,好软,之后再也没有。
下午又散伙了。一天都在学复变函数,好累。这本教材编写得真糟糕,脑袋晕晕乎乎。我们分手了。
现在想想,我把这场糊里糊涂又草草结束的感情归咎于两点。第一,我被自己的欲望与过去的学习模式压得太紧,丧失了有趣和正常的能力,这点唠叨过很多遍,不再说了;第二,瑞雪更愿意把我当作学习与谈心的对象,在她的设想里这是一场“柏拉图”式的爱情,除此之外,我可能“拿不出手”。我在这里要列举三个事例,用于证明我是如何的“拿不出手”,这是我的问题,与她无关:
第一,瑞雪当时在参加班级短剧比赛,我要送花,她拒绝。这可能是我看起来不那么有趣,我的穿衣打扮没那么有“自己的风格”,我的外表气质也不够好。
第二,在她决定跟我“试一试”的当天,她拒绝让朋友们知道。
第三,在当天下午,她明确指出,我的穿衣不好,没有自己的风格。
半年过去了,现在我倒更愿意把这三件事都归因于她初次恋爱的茫然,我后悔产生之前的想法,或者说,我不想把自己不够有趣与瑞雪扯上关系。
放纵
我的快乐生活开始了,旅游、购物、外宿,消费还挺简单的。渝中区的风景很好,一瓶水我能走一天;陈家桥的姑娘给我抛媚眼,我在那里的酒店重读了村上春树;我花了很多钱,咖啡馆、服装店。我没有认真复习。
欲望在膨胀,我想放弃期末考试。这是因为我把自己的不够有趣归因于自己对考试成绩病态地追求,我想挂一科。
感谢父母、杨老师,感谢舅舅。在去武隆的火车上,杨老师流露出一副为我担心又苛责舍友的态度,她认为舍友的“出谋划策”是一种恶毒的表现。我想考试了。
复变函数糊里糊涂,机械原理糊里糊涂,还好其它成绩可以,平均分不变。
杨老师的观点对我影响很大,我不太愿意回宿舍住了。(现在想想,这可能是她真性情的流露,也可能是她挽回我的手段,我愿意相信前者)。
这件事也算结束了。
盲目地补偿
小学期我想要做点什么,追求点功利的好处之类的。
我参加了电子设计竞赛的无人机赛项,我负责组装飞机,写报告。成功参与奖,伟城是个好队友,他也很优秀,我期待继续合作。
数学建模比赛的第一次模拟赛流产了,因为大家都没有思路。学生思维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很多事情不需要有完全正确的答案,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比其他人优秀就足够了。也有可能是我有点懒。非常幸运的,我在失败后几天立刻总结出了这个道理,后来得奖与这个道理关系不小。
第二次模拟赛舍友做手术去了,成功完成。这次我们的模型很一般,但是注重图表展示,我很满意。
实验室师兄喊我来做实验,这次的条件与之前完全不同,目标一致,idea现成,按照设想,我只需要完成一到两个月的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就能得到论文挂名。
得到数据应该是我的头等大事,可我头脑不清醒的毛病又犯了。最开始,我想要了解这个点子,于是研读了相关论文,补起了弹性力学和板理论的背景知识,用时一个暑假(这一步是没错的,因为我需要对自己做的东西足够了解)。可暑假我并没有开展实验,因为师兄没有在,我认为有人在旁边指点要高效些。(这个观点大错特错,在开学后体现了出来)总之,在补齐了一大堆艰深的数学知识后,我终于明白师兄的创新点在哪里了。
反思自己
在消费享乐的六月后,我发现自己逐渐丧失了严肃认真思考的能力,心思躁动起来。我很难安静地看一上午书了,我开始看Bilibili上的视频,我的耐心在减少。读三岛由纪夫,看杨德昌。我重看了潜伏,复习了北平无战事和渗透的剧情。独自一人出去吃饭的次数在增多。
这里要回应一下开头酒局上的追问,不过现在我更关心崇高理想的产生而不是消亡了——为什么我之前关注其他人的生活,为什么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其他人过得更好,为什么我不是只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十分满足,像我的大多数同学一样。我姥爷对我的影响很大,他是一个相对正直的人,喜欢看主旋律电视剧,其中有一部电视剧我印象深刻(对我影响倒不大,我陪姥爷看了很多,只是这部再也找不到了),可不知为什么,总是找不到了(怀疑是演员封杀)。电视剧的剧情大概如下:
青年农民在黄河边渡河,遇上红军大战,老兵教他放枪,他对老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决心加入红军。他参军gmd,后来进入了军工厂,信念不改,发现了潜伏在军工厂内部的书生(这只是个代号,这个角色很有书生气)。他帮助书生们走私强制,败露后跟书生逃亡。解放后他主持修了水坝,但因工程师腐败,水坝决堤。他被下放到农场,照样风生水起。书生奔走调查多年,终于为主角平反。
我喜欢这些情节,纵有起起伏伏,却依然保持着清澈又高尚的灵魂,用自己的一身正气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这是我想成为的样子。也可能是我当时太小了,这没准是一部很烂的电视剧,只是多年过去,情节和画面在想象的打磨中逐渐完美,我记不清了。
和21级的学弟学妹又吃了一顿饭,他们要专业分流了。我希望他们的大学生活都比我精彩。
2022 暑假
22.7.中旬-22.9.中旬
躁动依然是常态。我基本上没有学习论文外的其它知识。就像上边描述的,六月份的享乐消费对我的影响太大了,我开始花大把时间在电视剧和过于剧烈的哔哩哔哩视频上。可以说这段时间被浪费了。
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读了几篇论文。开始练习雅思写作,我没有坚持下来。
跟子杰学长聊了几次,受益匪浅。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至少在工科领域是这样),我为他耽误一年而惋惜。
充实又精彩
有一次晚上跟宇豪聊天,突然想起了《星际穿越》里面的一段,航行器离开地球的画面,配乐很震撼,那首惠特曼的诗一直在脑子里打转,我好像把自己的日子过没了。又想起在刚高考完时,“炉边的废柴”公众号作者对我的祝福,我摘录在这里:
“你会明白,其实也无所谓各奔远方——物理距离能隔开的思想本身就未相聚,而不约而同的默契能超越时空。结束了高考你会发现,一切刚刚开始,多读书、多思考、多四处走走,不要功利地去做人云亦云的事情。祝你本科四年充实而精彩。”
我好像把自己的日子过成了祝福的反面,大醉。
但现在想想并非如此,我只是在那一段时间陷入到悲观和消极的情绪中去。我的人生一直充实又精彩,读书思考四处走走一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人云亦云和功利也不应该承受这么重的感情色彩,都是经历。我的价值判断应该服务于自己的幸福快乐,我同样也感谢学长的祝福。
我开始在A区附近散步。最远的一次走到了牛角沱,当然是在晚上。今年的夏天真热!
回家十天,轻松的生活。我没有带书,只是把日子过好。(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是正常的假期,但对我来说,这是难得的)我练习了做饭,跟几位好兄弟吃饭,读书看电影。豪哥塔桥牵线,见到了几个老同学,思航来了。我能说什么呢?喝酒!大醉。我那段时间太矫情太敏感,让我的老同学们不舒服了。对不起。
疫情来了。
我开始了长时间的独处,这是一次不错的体验。我继续看电视剧和视频,读的书不多。在宿舍跳绳,来回踱步。中间申请了Mitacs实习,第一次做简历、写推荐信。
开学有几天线上课,我没听。
2022 秋季学期 疫情前
22.9.中旬-22.11.初
这是充实的一段日子,早出晚归,回宿舍只是休息,在工位从8点到11点。我喜欢这种每天都有事情做的感觉。
FEM与实验
师兄因为疫情不能返校,我终于开始做实验了。中间走了不少浇筑模具的弯路。中间由于设备的原因,实验在十月中旬的时候无法进展,我在师兄的建议下开始学习FEM仿真技术。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到现在为止,我都后悔不已!原因如下:
第一,我的目标是得到论文挂名,FEM完全是锦上添花。只是采集实验数据,就足够我得到论文挂名了,我希望FEM模型能够提高我在这篇文章中的话语权,但实际上我只是一个本科生,论文二作三作差别不大,我只要讲清楚自己的贡献就好。
第二,实验室没有FEM仿真基础,完成这项工作会浪费我大量时间。
第三,我保持着对软体机器人科研的幻想,这是一个情绪化的决定。早在寒假结束后,我就已经确定不再继续该领域的深耕了,这个领域的研究并不适合我,它只能作为我丰富履历或者应付硬性指标的手段。但我当时仍然为春季学期末的放纵懊悔不已,我只是希望自己在软体科研上继续“有事情做”,而不去管这件事情到底是否必要做,这是典型的学生思维,我为之付出了太多的代价(一个学期的时间,这段时间本可以用来学习在企业里实习的对应技术),我在盲从中丢掉了自己。
这里要假设一下,如果设备没有问题,或许我可以在11月之前完成数据,之后一走了之。同时,我也不会发现自己容易陷入“有事情做”的误区。但这就是生活呀!我还年轻,我选择接受。
另外,江老师对我很不错,我有了工位和外接显示器;师兄们也对我很好,我了解了研究生生活,我更想出国读书了。
学生工作
在学生工作方面,我开始担任学院的志愿者协会主席了,我依然不知道如何平衡好工作和学习。我参加了换届竞选,后权放弃了,我舍不得好兄弟、好搭档。
我组织了21级负责人的选拔。其实我更愿意称之为“茶话会”,我越发意识到,志愿者协会的工作人员更像伙伴,而不是同事。在院青协工作,最需要的是帮助同学的热情和动力,而不是工作能力和技巧。因为这里的活动都是同学们发自内心想要组织的,而不是上级的“指标”。流于形式,只为应付的活动不如不做。我希望我的学弟学妹们少分上下级,把彼此当成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主席也无非是多承担些责任,从动机和热情上看,大家都是一样的。
在以上认识的指导下,我把这次选拔看成学弟学妹们彼此熟悉的一个契机,大家通过闲聊,熟悉彼此的脾气秉性和能力边界,之后合作起来更顺当些。至于选负责人和准备茶点这些苦恼事,还是让学长做了吧。
这里我要批评一下自己,以上更多地是我个人的观点和希望,具体的工作并非如此。我个人在管理上的强势让一部分同学并不高兴,这点我之后要改。虽然理想和现实工作总有些距离,但我仍然要感谢辅导员们,他们给了我必要的指导和督促,我的工作也相对自由轻松(相较之其它学院),这是一种幸运。
有些事情不能写,但没有关系,都过去了。
疫情来了。
2022 秋季学期 疫情
22.11.初-23.1.中旬
频繁变化的政策和舍友起伏的情绪对我影响很大,我荒废了3个月。
网课基本上没有听,我的大部分精力依然放在有限元仿真上,我基本上没有学英语。
我后悔极了,我适合独居。
数学建模的结果出了,重庆市一等奖,意外的惊喜。我的竞赛精力也就到此为止吧(之后我要反复提醒自己这句话,不要被虚构的好处冲昏头脑,每个人都不一样!)
我开始学着控制自己,记录每一天的生活,我缺乏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