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教育
查看话题 >关于恋爱和结婚,有些话我想和你唠嗑
只是个人经验和拙见,如果你有意见,不用杠,你说得都对。
我结过一次婚,有一个可爱的女娃,几年的婚姻生活算是与前任同甘共苦一起走了很多年。虽然因为一些不可抗力,最终离了婚,但我们目前还是彼此最好的盟友,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有商有量,共同谋划着给予她超棒的爱和成长环境。
与此同时我也是一个公益脱单群的发起人,做脱单群的初衷很简单,我妈妈是传统的媒人。前十年说媒还没有现在这么难,但这几年,她经常和我反馈,现在的孩子太挑剔了,总是既要也要,女孩子留在城里不愿意嫁人,男孩子留在乡镇娶不到媳妇儿。为了解答她的疑惑,我看了费孝通的《生育制度》《婚姻制度》,看了梁永安的《爱情课》,看了陈海贤的《爱,需要学习》,纪录片《伴侣治疗》等等图书音像资料。我也和各种朋友沟通,单身的,已婚的,离婚的,试图去了解城市单身男女的难处。但我始终没有找到答案,就算组了福州脱单群,也有和另外两个小伙伴在好好经营这个社群,但脱单对于大家来说真的好难。有些作为结过婚的过来人觉得很浅显的道理,但我说破了嘴皮,大家似乎都无法理解。即便如此,啰嗦如我,还是忍不住想和大家唠嗑唠嗑。

没有完美的伴侣
做媒的都知道,婚恋市场是没有第一梯队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六边形战士,各方面条件都很平均的人。这类人群,在学校或工作初期早就被筛走了,流不到婚恋市场上来的。所以最后留在婚恋市场上的,就是长板特别长,短板特别短,属于第二梯队的大家了,都会有一些看起来很明显的优缺点。很多单身男女,一上来就让我推荐综合条件好的人,其实很想告诉她/他,不好意思,群里没有这样的人。如果有,他们也不会选择来脱单群里,早就被身边亲戚同事抢光了。
所以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第二梯队的人,在没有第一梯队成员的群里,寻找第一梯队。知道大家为什么脱单难了吧,因为我这里压根没有你要找的人。所以脱单成功的都是怎样的人呢,那便是初期放宽个别条件,将只是文字构成的文档纸片人,聊成彼此生活中具体的人,且愿意见面接触,宽容接纳对方缺点的人。群里脱单了的几对,几乎都是这样的情况。
但大部分人是不愿意放宽条件将就的,特别是坚守了这么多年,说什么都不能委屈自己呀。每次听到这些,我便不再说话了,都是成年人,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好了。
但如果在看文的你,还是想结婚,想尽快组建家庭。我唯一的规劝还是,抓大放小,把自己的择偶条件列出来,选三四条必须满足的点,剩下的全部放宽吧,这样才能筛到人。这世上并没有符合你条件的完美伴侣,如果你总是挑剔她/他,这不好那不好,更深层的原因是你对自己的不接纳。只有不接纳自己的人,才会将对自己的挑剔投射在他人身上,关系是一面镜子,对他们的嫌恶说到底是对自己的嫌恶。

颜值真的是正义吗
经常听大家开颜值的玩笑,我的腾讯文档里每个人的资料页面通常是一个编号,随后是文字资料,最后附上一张照片。女生看颜值,男生也看颜值,所以剩下的颜值不高的小伙伴就真的被剩下了,并没有人加他们的微信。但其实,我接触过的大部分有意思的小伙伴,并不全是颜值很高的呀。有位男生最早加群的时候,给了一张看起来很杀猪盘的证件照,资料也写得很简单,颜值普通,但和他参加线下暴走活动以后,才了解到他是一个很包容且细心的大男孩。有位男生是离异人士,经常和我开玩笑说他真人比照片好看,当我见过真人的时候,发现确实如此。有位女生,学识涵养都特别好,若是单看颜值,可能不符合大部分男生的择偶标准,但在我看来,她真的是我的宝藏女孩,内心充盈而有力量。
有句老话说的好,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从人性的角度上看,颜值注定是大部分人最早看中的那一条。或许这也是我们脱单群经常组织线下活动的意义所在吧,去见真实的人,不仅仅是去验证真人是否如照片所见。更重要的一点是,就像我曾经在梁永安老师的课上所学的:“男孩要把女孩当作一个生灵,去了解她,尊重她。”这句话放在女生身上也同样受用。一个生灵,除了第一眼所见的外在之外,她/他的内在有什么样的特性,她/他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追求,她/他在过往人生经历中所形成的生命的特质是怎样的,这些都是除了颜值以外,我们能通过沟通以及相处所能了解到的。
韶华易逝,容颜难永驻,永远成长的是内有慈悲的那颗心,希望大家能打开一些,多看看自己以及对方内在价值的所在。

主动一点,不丢脸
今天下午,从豆瓣同城小组来了一个各方面综合条件都挺不错的男生,他在群里和大家打招呼的时候,好几个女生都主动来私信我,问我要男生的照片和其他信息。不论男生女生,主动都是好事,既然都来了婚恋市场,就没必要再端着了。看了资料,符合他人择偶要求的主动添加,聊聊看,合适了约出来碰面,不合适就pass下一个,也不彼此耽误。
有几个聊得来的男生也好,女生也好,我给他们推荐脱单人选的时候,时常扭扭捏捏,担心被人拒绝或是聊不上话题。特别是添加了别人微信,但对方并没有通过这点,就已经让很多人自尊心受挫了。
任何人都有拒绝他人的权利,这在日常生活极其常见,当然这也是走入婚恋市场后常见的事。管理员小天偶尔也会在群里和大家开玩笑说:经常被拒绝,都习惯了。我相信他所说的,同时也相信,他能很快就调整好心态。
都是成年人了,如果因为怕丢人而不开始,那就真的只能原地踏步了。对象什么的,并不分配给不主动的“家里蹲”人士。主动加微信也好,主动约对方碰面也好,只要主动了,都是一次脱单机会。论概率,大家都想要的东西,不论爱情或是好的婚姻关系,都是稀缺资源。投简历找工作这样的事,大家都如此认真,想要找对象的话,不得积极一点吗?主动一点,真的不丢人。

婚姻里,两个人的共同迭代
群里有个男生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我当时刚刚看完崔庆龙老师的一条微博内容,觉得可以用来回答他的这个问题,于是我整理了一下,给他做了如下回复。
Q:离婚的,我有个问题,没有歧视的意思,你们当初选的那个人,是错的人,那为什么会选错,对我们这未婚的有何建议?
A: 当初选的那个人,选的时候是符合自己当下的需求的,我并不认为是错的人。但人是流动的,世事是无常的,永远有变数。离婚也并不意味着伴侣是错的人,需求不匹配,无法调和,相互消耗终将导致婚姻关系的破裂。
很多人在初期能好好相处,是因为只考虑了那个时间节点的需求,而没有考虑自己本质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并有可能变成怎样的一个人,忽略了发展视角和未来视角。所以两个人的共同迭代很重要。
性是生理需求,爱是心理需求,婚姻是社会需求,大部分人是既要也要,把这三个东西都放在了婚姻这个框架里。可以在婚前多审视自己,先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婚姻里最看重的东西,婚前睁大眼睛选你想要,婚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日子,不要本末倒置。

先谋生,再谋爱,后是珍惜
“其实一个人在这世界上就是两个主要的目标,一个是找到一件在这世界上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而这事情正好又是有社会价值,有时代价值。另外一方面就是找到一个人,这个人跟自己在情感上,精神上是特别契合的,能够一起往前的,能够产生一加一大于二,能够产生精神迸发的这样一个人。”
以上这段话,是梁永安老师在他的爱情课上所讲。在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因为同样的热爱而走到一起。开民宿的一对小夫妻,夫主设计装修加后期的修缮,妻主流量运营与售后,从2015年的一间小小民宿开始,到厦门,泉州,武夷山,漳州等城市都开上了分店。不仅找到了一件在这个世界上喜欢做的事,更是在做这件事的时候,遇到了那个对的人。行内人都知道开民宿是很辛苦的事,但每次碰见他们的时候,眼里都充满了光,望向彼此的目光始终炙热。
还有一对朋友,相识于某个后摇乐团的分享社群,在一次线下活动奔现后,发现喜欢的音乐,电影,书籍几乎80%都是重合的。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主题。即便婚后琐事缠身,每次有想要分开的冲动时,他们总有一个人先退下一步,握手言和,能遇到趣味相投而又彼此相爱的人,这是多难得的缘分呀。
试着去爱一个有生命感的人,去明白短暂的人生中能够相遇和契合是多么珍贵。在现如今的转型社会中,我们都曾迷惘。相爱的时候,有迷惘是好事呀,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有个人,在你迷惘的时候牵住你的手,彼此共渡,这是对对方一种深深的理解和确认。

如何解决孤独的问题
在我们的父辈那一代,很多人还生活在农耕文化的影响中,家族的亲属间彼此联络,大家都处于一个熟人社会。现如今的我们,却是被商品房和办公楼格子间一个个隔离在独立空间里的陌生人社会。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连接,需要彼此的温暖。当我们所有的注意力都被流媒体吸引而去,生活在互联网为你定制的信息茧房中,看似热闹非凡的生活,其实内里是空的,充满了孤独感。
我常和群里的小伙伴开玩笑说,我们在城里生活,每个人都是孤岛,信号并不相通。我来给大家盖个基站吧,这样你们就能通话了。一来二去,关系就流动了起来。但这也仅仅是我能做的一小部分努力。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附近的现实生活,需要走进实体店去,和真实的老板说:“请给我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坐在店里,不刷手机,认真地去品尝饺子,尝尝老板的馅料今天调得好吗?同理,抚和风,赏细雨,也是一种活在当下的自然力量。
聊天也好,恋爱也好,甚至是婚姻,都无法解决关于个人孤独的问题。同时任何成瘾性的行为背后,都意味着一种逃避的方式。因为孤独的痛苦过于巨大,我们实在无力承接,所以现代社会衍生出了很多折衷策略,来帮助我们缓解或转移孤独的痛苦。我们不愿意接纳自己面对孤独时的脆弱,但其实我们越是认识到自己的脆弱,就越不会害怕。
去练习觉察吧,这是在连续时刻的感知中,对实际发生在我们身上和内心的事情有清晰和专心致志的觉知。觉察所培育出来的内在安全基地能让我们逐渐认识到这是一个平静接纳的地方。这种接纳是对自己的一种慈悲心,它会在我们对自己的痛苦体验开放时出现:“通过放弃掉我们排斥痛苦的需求,觉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途径,用以改变我们与痛苦的关系。这是对自己仁慈的举动”。
回归正题,如何能真正解决关于孤独的问题呢,答案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借由觉察,生出力量,变得勇敢一点,去直面痛苦,去看痛苦携带来的我们不曾被满足的需求。或许是需要被看到,被爱,被疼惜。
借由孤独去理解自己,看到自己成长过程中缺失了什么,又独自面对了怎么的腥风血雨。从受害者身份中跳脱出来,成为自己生命的创造者,责任人。不问生命能给你什么,而是自己能给生命创造什么。
施比受更有福,从来都是这样的。
ps:在这个陌生人社会里相遇,谢谢你们的信任。

参考资料(侵删):
梁永安老师,一席《爱情课》
崔庆龙老师,12月11日发表的一条微博内容
manjo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不听话也没关系的 (10人喜欢)
- 居家修养日记12.26 (4人喜欢)
- 病房日记12.25 (3人喜欢)
- 病房日记12.24 (2人喜欢)
- 病房日记12.23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