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咱--叙事和影像
腊咱是贡山县怒江边的一个村子。贡山地名志“腊咱”词条说,“腊咱”是藏语,山脚的意思。
比对了几幅历史地图,“腊咱”之前标注为“腊早”、“罗乍”。据贡山地名志记载,地名普查后,“腊早”改为“腊咱”。我无意中发现,“腊咱”的解释和注音,与德钦澜沧江边的“羊咱”完全相同。更敦阿错《云南藏区藏语地名与地域文化》一文中的注释,专门写了“羊咱”的发音:“当地藏语方言中,一般将藏文字母‘拉’(པ)发‘亚’(ཡ)的音,······羊咱(ཡང་རྩ),意为山脚下,‘羊’为藏文‘拉’(ལ),当地方言发‘羊’的音。”或许,这就是“腊早”改为“腊咱”的原因?
1908年,英国少校戴维斯(Major H. R. Davis)所绘的“云南全图”,“腊早”这个地名拼写为“Latsa”,并在地图中标注了从怒江腊早到澜沧江岩瓦的人行通道(Latsa—Ai-wa,Foot Paths)。「1」
1913年,金敦-沃德(Francis Kingdon-Ward)的怒江考察线路草图,这个地方被标注为“Latsa Fort.”,直译“腊早堡”。金敦-沃德进入怒江时,身体出了状况,翻译也跑路了,但还是坚持走到腊早,想看看经常听人说起的著名的“腊早堡”。结果出乎意料,腊早军营只是一栋木头房子,既无路障,也无防护,“走过被狗都能冲破的低矮竹篱笆包围的大院,我们进入了较大的房子,发现自己在男人的宿舍里。这里有三四十个人像兔子一样睡在墙边的矮凳上。我曾有点疑惑,据说腊早驻扎的四十多名士兵怎么会被安置在这么小的建筑里,但现在我明白了。”「2」
1923年,法国传教士古纯仁(Francois Gore)在《川滇之藏边》写道:“从岩瓦(10公里)开始,有一条路从腊早山穿出,进入南部潞子江的领土。几年来,由于掠夺,这条路或多或少地被遗弃了······在腊早(12公里),我们到达朝圣路线。这座桥非常繁忙,在冬季每天都有数百名朝圣者经过。”这段描述尤其让我疑惑,超出了以前常听常讲的卡瓦格博“外转”范围。「3」
1935年,人类学家陶云逵在云南调查人种,其日记《俅江纪行》记录了在腊早开展人种测量和摄影事项。10月5日的日记写道:“晨八时起身,坡甚大,因路己正式修过,较平,但蜿蜒周转,费时甚多。至午后二时,抵救生房又名洋房,因其处在山巅,为冰雪时季急欲越山之旅客而设也,又名洋房者, 盖此房为教会所建,实则一木棚,传说在未盖此房之前,冻毙者年年有之。夜甚寒,傈僳兵为出砍柴。烧火通夜。”「4」
关于这座“洋房”,2000年版《怒江州交通志》这样记载:“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传教士安德烈抓夫派款,将哨房用石头垒砌,进行加固。”这段文字除了名字,其他全是瞎编。首先,安德烈是法国神父。第二,出资修建“洋人房”的是瑞士慈善基金。第三,安德烈神父司铎白汉洛,他请工是付报酬的。洛克上世纪二十年代游历白汉洛时,记录了当时请工的价格:“从夕拉到白汉洛的路是安德烈神父修的,费了三年时间才修好,每一劳工修一天路得七分银,自带口粮。”「5」

1936年,法国探险家安德烈·吉博和路易·利奥塔,对怒江河谷中部进行了考察。他们在考察笔记中写道,萨尔温江河谷给他们印象最深刻的景观,是从27°30处的腊早开始的。这里是怒江与澜沧江距离最近的地方,“这两条河在乌鸦飞翔时只相距13公里”「7」
“洋人房”的选址和批文经历了数年时间。我问了维西的熟人,他告诉我这个地方叫“阿前列”,傈僳语,牛角般岩石山口的意思。维西地名志标注,阿前列海拔3700米,5-11月可通行。圣伯纳德修士们考察了多克拉、玛雅、夕拉等两江通道,最后选择了从岩瓦到腊咱垭口处建避难所。传教士们习惯叫这个地方为“腊咱垭口”(Latsa Pass),并将“腊咱避难所”作为圣伯纳德修会的喜马拉雅项目来做(LAFILIALE DU GRAND-SAINT-BERNARDDANS L’HIMALAYA)「8」。法国探险家雅克·巴克(Jacques Bacot)把这个山口命名为“杜伯纳山口”「9」,以纪念1905年遇害的法国传教士余伯南(Jules Dubernard)「10」。
「1」Map of Yün-nan / compiled by Major H.R. Davies. collections.library.yale.edu/catalog/15827223
「2」F. KINGDON WARD,The mystery rivers of Tibet archive.org
「3」(Bulletin de l'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Année 1923 23 pp. 319-398)
「4」《云南省独龙族历史资料汇编》,1964年
「5」《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
「6」(来源core.ac.uk/download/pdf/211328516.pdf)
「7」(地理年鉴 / 1941年 / 283 / 页180-195)
「8」(来源L'Illustration n° 4901 ,1937年2月6日)
「9」mission-thibet.org/christian-simonnet/
「10」参同契philippe,“那些年长眠在云南的传教士” douban.com/note/780408181/?_i=4886775hNBAO9_,4893548hNBAO9_
(以下图片由安德烈·吉博和路易·利奥塔拍摄。来源凯布朗利博物馆quaibranlv.fr)

















(以下图片源于mission-thibet.org,注明来源的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