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一月小结
新的一年,新的读书,多看多写。粗略看完的十本,弃读的三本。
★★★★★
精准克制,扎实灵巧,调度流畅,文字抓人。回忆与现实的交织如同银霞手里精巧的网,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但第一眼看下去就被牢牢抓住。好像在看旧片,赶不上时代或者不需要赶时间,这本书停留在银霞的一生中。
一月最喜欢的小说。第一次接触的马来文学,比起黄锦树的《雨》更加现实温暖(还好看懂)。雨要是带有热带雨林潮湿气息的魔幻色彩,流俗地就是干裂炽热,能听见蝉鸣车响的马来的夏日。这个书名也特别妙啊,流俗/地(作名词),流俗地(当动词)。以银霞为中心圆点的一张网,辐射周遭至亲至友几十年的人生。
★★★★☆
很多人说是上代人婚姻的缩写,我觉得也不失为8090这代人婚姻的注脚。我本芬芳,换作惠才生在如今观念开放的年代,她还会选择婚姻,选择和吕走到底的死胡同吗?我看未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这正是无解的痛苦。
巴掌大点的小书,装帧精美,但是50的售价,排版略有骗钱之嫌。话说回来这本书的看点(或意义)在于填补了一处老年女性写作的空白。回想个人观影看书,市面上多流行青春文学,或者关注中年女性(更多是整体的中年困境),相对老年人方面少很多。但这本书是80岁奶奶的回忆写作,应该是虚实掺杂的,结尾处更令人锥心刺骨。一段婚姻伴随人生即将走到尽头,下辈子还想再拥有吗?
★★★☆☆
看《一天的轴》才get到作者。很细腻的手法在描绘人生片“断”,故事里的主人公永远没有确定的结局,借用一句话来说,读者为主角们设想的道路或许就是结局。
韩国女性文学。当时初看觉得一般,但后来总会想起里面一点零碎的片段。作者太会抓这些小情绪小细节了,可能就是心里一闪而过的念头,就是日常中无足轻重的决定,作者就像相机般精准定格了。
★★★★☆
写得好,译得好。私以为最精彩的转折莫过于丧夫之后的凯蒂臣服欲望与汤森重蹈覆辙,写尽了凯蒂的软弱挣扎不屈。人会犯错,也会认清错误却依然犯错。
★★★★☆
虽然只看了两篇但毛姆的书真是易读,也是多亏有流畅的译本。现实与理想的故事,每个人也都皆大欢喜,但欢喜的背后也留有许多冷暖自知。书中毛姆的状态更像艾略特和拉里的折中态,既有世俗的成功也有内心的追求,既不过分庸俗也不过分超脱。
久闻大名,得以一见。毛姆的书就只看了这两本,就这两本翻译来说,毛姆写作很是精简,情节快对话多,没有大段闲赘。他自己也说写小说尽力让所有阅读者都能看懂。但毛姆的故事简单,几句话都能概括小说主要情节,但若分析,也有许多可讲。
刀锋写于晚年,读者都评论若让年轻的毛姆来写,肯定少不了许多毒舌和辛辣,比如月亮与六便士。
★★★★★
一场对于母亲的审判。一次剖析内心的审视。恐婚恐育看了越发窒息,诚然造成如此后果当事人无法推脱,但如文中所说“水穗既没有患上被害妄想症,也不是钻牛角尖,而是毫无防备地从丈夫、婆婆和亲生母亲那里接收到了——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没有察觉到——小小的恶意”。
★★☆☆☆
和克莱因壶云泥之别,请做好一个情绪及记忆稳定的成年人。以及情侣不要祸害他人,单身狗不要参与情侣争执。
★★★☆☆
设定大于故事,还是太局限了,“两个”女主角还是围绕婚姻、情人纠缠不休,既然有事业志向,为什么不写写这样的可能性呢?话说回来,我们常常羡慕/渴望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性,当真的要成为ta人时,改变命运的仍是原本的自我。不然一手好牌也会打得稀烂。
如果有机会过上想象中的期望人生,会不会是另一番结局?每当受挫无力时,我也时常这样想,就好像如果是另一种人生,生活就能更轻松自如。但有些美好只是表象,有些美好也拿捏不住。
★★★★☆
俏皮的书名底下,真实内容是没那么沉重复杂的霓虹版1984和无间道混合体。可能也借此说明了,有人就会产生恐怖极权统治,有压迫也会有反抗。不然就去火星吧!
比死神的精确度好看。
★★★★☆
算是哲学观点入门介绍读本?但其中有些(对我来说很多)地方还是需要一定基础才能更好理解。与狗狗的对谈形式十分有趣。每个哲学主题并不承上启下但也有勾连,千百年来人对自身对世界的认识改变发展真是了不起。思考宇宙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自身,反之亦然。
-------------------
一月有春节 假期,还雄心勃勃以为能看完好几本书,结果也不尽人意。进一步发现自己只要空闲时间多起来就会心有旁骛地瞎玩,还不如平日下班之后花点时间看书。
但是也有沉浸书中世界的时候,或者跟着书一起思考的时候,是一种畅快的纯粹的体验,电影如果造梦,书又何尝不是呢?
另因为有空闲所以多跑了几趟图书馆,实体书和电子书真是各有利弊。相对来说更喜欢实体书,边看边划线思考比电子版更便捷,而且纸书也更方便回顾查找前面的内容。写感想批注,写字和打字的输入感,也是写字更强。看纸书还更护眼和催眠,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