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周新书精选|扎米亚京反乌托邦小说集,力求摆脱现实引力的艺术化思想实验
No.1
本书为扎米亚京的小说作品集,包含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作家最著名的作品《我们》,以及早期作品《僻县》《岛民》《捕人者》。《我们》作为“反乌托邦三部曲”的第一部为人们所熟知,但是除了反乌托邦元素,小说中还鲜明地论述和剖析了主人公的冒险精神,心理与哲学、爱情与工业也同样是小说的架构性主题。
云淡风不清: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概括《我们》的主题,我会以偏概全地认为是关于自由与幸福的无法兼得,要自由、就要付出代价,一旦开始思想善与恶的问题,一旦品尝到欲望的滋味,感受到自我、自由的美妙,安逸的纯洁的幸福便不复再得。这是对我,何以是“我”的思考,是对“我们”是谁的解释,只有成为我们,才有可能获得幸福。而我,或许并不存在。这是超出极权政治、超出乌托邦范畴的命题,在我看来,作者的深度在于对人性不留情面不怕羞耻的直视和充分想象,比政治的面向更丰富。除了造船家工程师的理性逻辑、更吸引我的反而是作者浪漫的一面,比如他极具个性的颜色系统,肆意、有趣。
No.2
因父母双亡而寄居亲戚家中的15岁少女,突然从亲戚家中出走,迷途中被鹭屋客栈的老板娘所救,自此开启了一段救赎与被救赎的巡礼之途。作者试图描绘一个经历过坎坷的人们相互协助并共同生活下去的场所、一个人们真心渴望前往、愿意作为灵魂的故乡而回归的理想之地,并且想把它作为一种与时代暗潮相对抗的典范展现出来。
No.3
面对伟大的书籍,我们都需要有所准备,那就是拥有一套清晰、简明且实用的阅读方法。本书针对每种文体给出了详细的阅读指导和经典书目,并对每种文体的发展史进行了简要描述,帮助读者建立自己的知识地图。
爬行钢炮:这本书更类似于随手取用的阅读方法工具书。在信息吵杂琐碎的今天,阅读一部冗长、复杂的作品已是挑战。作者为此提供踏实素朴的观点和实践方法,几乎不提供评论。作者按文体分类,分别介绍了小说、纪实、自传、史书、戏剧、诗歌、科学的读法,并且提供了与时俱进的书目。你大可不必一口气读完整本书,也不必照本宣科地打卡书单。相反,如同书中所说的,读书要常怀目的,切记盲目。
No.4
本书是对《安娜·卡列尼娜》的读书心得和个人阐释,梳理书中各家庭的关系,分析主要人物,从家庭社会学的角度对这一经典文本做出新的阐释。
韧勉:林鹄指出人永远生活在历史,生活在传统中。每个人命定要承担起属于自己的特定责任,接过要传给子孙的火炬。没有这照亮我们生命、需要我们用心维护的火炬,生活会是无边的黑暗。本书或许是他进入中年生活后,重读经典小说《安娜·卡列琳娜》有了更多的体悟,他指出激情来源于神秘的、来无影去无踪的感觉,而亲情则要牢固得多。对于“真正的人”而言,为人最重要的是优雅、英俊、慷慨、大胆、快乐,毫不忸怩地沉溺于一切激情,而嘲笑其他一切。
No.5
本书旨在恢复荷马在政治和道德哲学史上应有的显著地位,借助对《伊利亚特》《奥德赛》新颖而发人深思的分析,探讨荷马对至善生活、神明本质和人类完美本质的思考。在作者阿伦斯多夫看来,荷马教导人们,人类之伟大卓越超越神明;善于深思的慈悲的歌者比英雄战士更为高尚;最接近荷马本人人性智慧的英雄既非忠诚的赫克托尔,亦非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而是勇于质疑的阿基琉斯。荷马为古希腊文明奠定了两个主要特性,对人类完美本质的大力颂扬和对神明的深刻质疑。
No.6
包珍妮罹患脊髓性肌萎缩症,曾被“宣判”活不过4岁,但她现在已活过了20岁。她凭借唯一能动的右手大拇指,在手机上创作诗和歌词。本书收入其诗作共100首。这些诗和歌词字字真情,句句实感,都出自肺腑,是她生命的真实写照。
闻夕felicity:有好几篇有着关于时间和存在的深刻洞察,尤其是以SMA为背景来理解的话。对死亡的描摹很真实也很有趣、层次丰富,疾病撕开了一个口子,露出矛盾的肌理,作者以诗歌为媒介转译出被日常生命体验所掩盖的更赤裸的洞察。
No.7
马洛伊从童年起笔,以皇储斐迪南大公遇刺落笔,从布尔乔亚的欢欣愉悦写到帝国衰亡的哀音响起,时代命运照见了其后自身命运的无常。马洛伊一直恪守市民阶层的价值观,强调市民阶层知识分子所应承担的国家与社会使命,诠释出“责任”一词的全部重量。
小鲨骨头:一个写作者往往是心思敏感、脆弱甚而怯懦,又往往偏生叛逆,是容易被社会排挤出去并轻易铲除的灵魂,作者所唯一可依傍的便是真相!哪怕其如何残酷、愚蠢、不洁的羞耻、无法面对的过去种种片段……若无力直面真相,一个写作者身为社会“支离疏”的价值便无从谈起。甚而,对真相的渴求程度可作评判作家质量的尺码。而马洛伊或是其所源自的久远贵族血脉的理想主义骑士精神与惊才绝艳的文学才华结合得最好的典范。
No.8
本书从秦汉帝国的起源观照中华帝国起源,以军功受益阶层作为切入视角,反映了作者的深思与巧思。作者认为汉初的“军功受益阶层”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在此次的增订版中,作者充分利用近年来发现的新史料、涌现的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完善自己的论证,使之成为定本。全书的研究,体现作者扎实的史学功底和理论思考的创见,是一部具有典范意义的秦汉史研究著作。
No.9
本套书全8册,包含王力《文化课》、潘伯鹰《书法课》、林徽因《建筑课》、郑振铎《文学课》、胡适《哲学课》等。
11man:小巧精致,方便阅读,是我对这套书的初印象 全书分8小册,巴掌大,每本读起来都像在听大师们亲身授课,从8个不同角度诠释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虽名为“常识”,却越读越觉其精妙深奥,回首发觉,这是大师们口中的常识、他们希冀的常识,却也是被我们遗落许久的常识。 在所谓“常识”里,你甚至可以见证许多远超今人的智慧,你可以真正了解到,为何中华民族可以在世界屹立不倒。 在这个缺乏常识的时代,大师们的文字无疑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给那些极端崇洋媚外者的一记响亮耳光,如何守住常识,是当今国人的最大课题,守住常识,无疑也是守住了时代的风口。
No.10
本书从卷帙浩繁的《阿多尔诺全集》中精选22篇文章。收录了阿多尔诺讨论大众文化,研究音乐等方面的重要著作。这本续编与《阿多尔诺基础读本》一道,提供了一条简便的道路,让我们可以一窥阿多尔诺理论大厦的堂奥。
“豆瓣一周新书精选”基于前一周豆瓣用户对近期新出版图书条目的标记行为(想读、读过、评分等),每周发布一次,为你呈现一周内的精选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