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悠远的历史烟尘中,还有多少“亮点”像湮没久了的金子等待发光?宋荦算一个吗?归德“三宋”中,宋荦远不及宋纁、宋权官做得大,但远比他们做得潇洒。宋荦,字牧仲,号漫堂、西陂、绵津山人,晚号西陂老人、西陂放鸭翁,10岁能骑烈马,13岁通声律、书法,14岁被顺治招为三等侍卫,15岁经考察第一应授通判,其父宋权借口他年龄小不谙政事,命他回归德府读书,其时他追随侯方域、贾开宗、徐作肃等讲习诗文,成为雪苑社后起之秀。康熙三年,宋荦官做黄州通判,后升江苏巡抚,被康熙誉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官至吏部尚书。然而,宋荦官做尚书,却非“试而优则仕”。顺治十四年和康熙二年,宋荦两次应顺天乡试,前一次不中,后一次因病未应考。康熙三年,宋荦才在父亲功勋卓著的光环下进入仕途,始做黄州通判,因此得名“宋黄州”。康熙四十七年,宋荦因年迈体衰,请求辞职回乡。康熙五十三年逝于商丘,享年80岁。宋荦精通典籍,熟悉掌故,诗文很受时人推崇。他既是著名诗人,也是著名书画家、鉴赏家和文物收藏家。宋荦有“江南第一收藏大家”之称,同时代的人以得到他鉴定过的书画为荣。他曾在商丘古城老宅内建“御书楼”,专门收藏康熙给他题写的墨宝。他的书画至今网上有卖。宋荦是归德古城历史掩埋中一块最令人回环遐想的“金子”。至今,在八关斋的珍宝馆里,还保留着几块康熙皇帝赐他的匾额碑刻。古城北城门城墙上镶嵌的两个字“清德”就是康熙题给他“清德堂”残留部分。宋荦一生官位显赫,虽身处权利核心位置,却能善始善终。康熙皇帝曾经赐诗“久任封疆事,苏台净点尘”。这样的评价,他担得起来。不枉“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宋荦虽不是历经大清科举层层选拔出来的官员,但这不妨碍他是一位大有作为的好官。在执政上,宋荦能不拘一格。他在担任江西巡抚和江苏巡抚期间,虽然采取完全不同的施政措施,政绩却是一样突出。康熙二十七年,宋荦由江苏布政使升任江西巡抚,施政上敢下“猛药”。当时适逢江西兵变,宋荦一上任就发兵捉拿判犯,斩首示众。面对兵变后社会经济衰败,他大刀阔斧,罢免贪官污吏,积极发展生产。他担任江西巡抚四年间,经济增长,百姓乐业。等到他离任时,境内百姓遮道请留。据说多年以后,江西百姓路过宋荦家,还要望门下拜,以示感恩。等宋荦调任江苏巡抚时,面对一派升平世界,他便“无为而治”了。江苏地方虽然赋税名目繁多,但法律政令整齐划一。宋荦乐得沿循旧制,不作太多更改,同时尽量简化各种政务。他到任之前,每年的题本奏章都在千份之上,他到任第二年还有七百来份,再过一年就只剩三百份了。当时有个叫姚廷遴的在他的《历年记》中记载,说宋抚台到任两月,并无片纸到县。言外之意,是说宋荦行事尽量不搅扰民间。闲暇之时,多携同名流雅士行酒做诗,搜访古迹,寄情山水之间。宋荦的幕僚感叹,自从宋公来到吴地,气象顿时变得清净。
但这并非说宋荦在江苏巡抚任上,无所作为。江南地势低洼,容易遭受水灾洪涝,每逢此时,他总是即时上疏朝廷,请求免除百姓田赋,并支用官府仓粮,救济灾民。由于历史的原因,江南拖欠赋税的情形严重,额定赋税很难如数交纳,完不成征收任务的官员都要降职调任。宋荦身为江苏巡抚,深知完不成任务情非得已。尤其是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有些官员本已完成本任内应收额的九成,只因前任拖欠过多,不能全额完成。于是宋荦恳请朝廷,将这部分官员改为降职留任,以观后效,若一年之后仍不能完成,再被调任。宋荦以实际行动取得了部下和百姓的信任。在他担任江苏巡抚的14年里,年成丰足,民心和乐,争讼和盗窃的现象也极少发生。康熙很清楚,江苏事务繁重,各地人民混杂而居,数十年能相安无事,都是宋荦治理有方的结果。宋荦是位有大胸襟大智慧的官员。他本身就是个才俊,为官为文为艺术,均倜傥不凡。但他丝毫不倨傲,反而特别能礼贤下士。武进人邵长蘅致力文辞,刚直有古义,参加科考却屡试不中,很是心灰意冷。钱塘人冯景,擅写文章,甘为布衣,关心时务,但不愿做官。宋荦就将他们招致幕府,以礼相待,结成异姓兄弟。苏州人徐枋,明末举人,清军入关后,隐逸山林,不肯出仕。宋荦尊重他的选择,多方照顾。他所推荐、器重的地方官员彭鹏、陈鹏年等人,后来都成为一代清廉名臣。宋荦被康熙誉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并非康熙顾念私情。当初清代官场有种陋习,两淮盐商每年都要“进贡”有关巡抚巨额钱财,各关口的官差也要送银千两左右。但宋荦担任江西巡抚和江苏巡抚16年间,就从未染指此类馈赠。康熙曾向左右大臣询问各省巡抚哪个贤良,大学士伊桑阿回答,各省巡抚当中,宋荦最为清正廉明。据说宋荦倒是向康熙坦承过,说自己出身官宦世家,还真做不到布衣蔬食,难免偶尔会接受一些绸缎食物。没有柴火时,也会向知府讨要一些。这话说得,倒显露些机巧的“赖皮”。由此推之,宋荦并非一位板着脸做官得人,他的仕途的确走得很潇洒。为抱恩宠鞠躬尽瘁康熙三次南巡,都落脚苏州,原因之一,是要时任江苏巡抚的宋荦接驾随从。可见,宋荦深得康熙恩宠的史料记载,绝非空穴来风。康熙曾对左右大臣说:“做官能像大学士吴琠、总督张鹏翮、巡抚宋荦那样,朕就高枕无忧了。”康熙三十八年南巡至苏州,这位创下“康乾盛世”的大帝亲笔书写“怀抱清朗”、“仁惠诚民”两块匾额赐给宋荦。康熙四十二年春再次南巡至苏州,盛赞宋荦居官安静。这次,宋荦有求于康熙。他说自己倾慕北宋名臣范成大蒙宋孝宗赐“石湖”二字,被后人传为美谈。他老家归德府有处房子在城西,恳请康熙能赐书“西陂”二字。康熙欣然应允,而且第一次觉得没写好,取回重写一张,并一同赐给匾额“清德堂”,以及对联“官箴三命懍,家学一经传”。历史到了康熙四十四年,这位圣君南巡中途,再次驻留苏州。此时宋荦已年逾古稀,但接驾时仍然步履健朗。感念此情此景,康熙遂御赐“福”、“寿”二字给宋荦,并赐联“地联江海屏藩重,赋甲江南节钺雄”。康熙给予宋荦的恩宠,是发自内心的,而非笼络人心。与其说这是恩宠,不如说是钦敬。帝王贵为天子,至尊的帝位让他们总是目光向下。但不否定英明的帝王,目光可以放低,低到向上仰视能够让他仰视的人和事。想必康熙给予宋荦的目光就是这种。康熙四十二年四月,在回复苏州织造李熙的奏折御批中这样写道:“……巡抚宋荦,朕南巡二次,谨慎小心。特赐御笔书扇二柄,赐李熙扇一柄。尔即传于宋荦,不用写本谢恩。以后有奏之事,密折交与尔奏。”翌年十月,赐宋荦“鹿肉二方,鹿筋二条,鹿舌二个,鹿尾二个,鹿肉干十束”。第二年七月,再次赐宋荦“御书诗扇一柄”。同年九月,又赐“鹿舌二个,鹿尾二个,鹿肉十件,鹿干十束”。康熙四十四年十月,宋荦因操劳过度,气脱旧病复发。康熙闻讯,特“颁赐珍药”,并御书“福”、“寿”二字赐宋荦。该“寿”字被称为“天下第一寿”。同年十一月,宋荦患气脱病,康熙派御医黄运为之医治,并赐圣药和高丽参,直到十二月宋荦病愈,御医一直跟随左右。康熙三次南巡皆有宋荦迎送。因此,宋荦在奏折中声称:“三次圣驾南巡,屡荷天语垂问,荦宠至极,不知其年衰力惫。”康熙四十四年十月十七日,宋荦气脱病发,卧床不起。他请御医加大药量,待气喘顺了,即刻登船赶赴淮扬一带,目的督查赈灾。船至扬州,病势再次加剧,头晕气喘,无法前行。御医都说是宋荦年老力衰,只有静养能奏效。如果再复发,就更难医治了。宋荦却以“江苏事务殷繁,非司卧理”,坚持前往。不难看出,宋荦为抱康熙恩宠,为国为民,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京恭王府,宋荦住过,和珅也住过。两人同是帝王的宠臣,但性质却大相径庭。和珅以“小人奸猾”被亲近,宋荦因清廉有为被宠爱。和珅被宠,是因为圣上被蒙了眼睛。宋荦被宠,倒不如说是康熙愿意屈尊仰仗他这个人,仰仗他的清廉和他的超人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