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乒乓生涯(三)
我认为本人在体育项目上具有天赋,虽然身高略显欠缺,但潘长江说得好:浓缩的都是精品。在同等条件下,我的爆发力极强,反应快速、灵敏度高、弹跳力好,仰仗着这些优势,在中学时期田径赛场上曾出尽风头、在工作期间曾获得系统篮球比赛“十佳”运动员称号、乒乓球项目上文已经写过,在此就不多说了。我的悟性超强,在完全没有教练指导的条件下,都是通过摸索、琢磨、实践、领悟慢慢学会的。对我来讲,感觉体育项目是一通百通,羽毛球和乒乓球有些相似点,我也曾经玩过单打;打排球我可以胜任自由人的位置;打台球在赛场上也留有身影,在我的眼里,巧妙运用数学中的三角、平面几何关系,杆、球、袋三点在脑中形成一个平面,计算好角度,无论长枪快打还是温柔短枪,都得心应手;麻将在三缺一紧急的情况下,可以填补空位,应付自如,但基本不玩;小时候弹玻璃球那也是个高手啊。
回顾我打乒乓球的历程,总结一下打球的特点,自夸地说,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小快灵、稳准狠”。所谓“小”,就是个子相对比较矮小,按照运动员选材的标准,小时候的我是绝对不能入选体校成为乒乓球队员的。记得邓亚平曾说过一段话,个子矮小,在球台上看到对方打回来的球都是高球,所以我就拼杀回去,把劣势转化为优势,通过拼杀来补偿自身的不足。“快”,就是我的站位比较靠前,击球基本都是迎前点,动作小,速度快,迎头痛击。“灵”,我是直拍手,传统的左推右攻打法,相对来说反手比较弱,所以我的站位习惯站在球台偏左一隅,利用我的快速移动、步伐灵活、反应迅速,来扩大掌握局面的控制。“稳”,可能由我的性格使然,稳扎稳打、不急不躁。“准”就是找准击球点,该借力就借力,调整好发力角度和大小。“狠”,短兵相接,机会瞬间即逝,一旦对方回球质量不高,我就抓住机会,大力扣杀,一板解决问题。乒乓球运动是我国的国球,我之所以会打乒乓球,还是源于庄则栋荣获三次世界单打冠军在国内掀起的热潮。近些年,乒乓球运动进行了很多改革,小球变大球等等,使之力量和旋转削弱了,但观赏性提高了。我还是小时候掌握的技术,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如逆旋转发球、勾手发球、直拍横打、弧旋球的接打法等等都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去年在我过生日的时候,儿子从深圳给我邮寄来一付“蝴蝶牌”乒乓球拍,让我喜出望外,我还从来没有使用过这么高级的拍子,无疑是给老牛加料。但毕竟进入花甲,用前些时间比较流行的话语就是,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争强好胜,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已经过期了。老骥伏枥,志在强体,2023年,让我用这“蝴蝶牌”球拍展翅高飞,去享受乒乓球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感吧!(终结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