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有关表演】体验派 or 方法派
我个人总以为,一个科班演员的轨迹都是从方法派开始。声台形表都打下了夯实基础,然后在生活中汲取灵感,在作品中体验千姿百态的人生。到最后,less is more。让自己走入人物,任何表演行为的准则都是随心而动。
而走入人物多少,或者能让观众共情多少,就要看演员的文本理解力,自己对作品的投入程度,表演艺术的感染力,当然前提是必须真诚。
最近看一些剧集,也看到很出色的演员。但我总有种感受,“藏在角色背后”兴许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演员,但令每一个不同的人物栩栩如生,则需要演员个人极强的人格魅力。一旦遇到合适的作品,就能赋予角色更独特的人物魅力,甚至从屏幕或大银幕那端令观众产生一个“可能他真在另一个平行时空也生活过的”的错觉。无论对演员还是观众,这是除了影视作品的“娱乐”意义以外,更深远更深层次的精神共鸣。
而朱一龙就是这样的演员。
路真的很长,只有他这样极具天赋和才华,又能抗得住“鲜花”和“炮弹”的人,必定会拥有最广袤的宇宙星空。
“他不爱艺术中的自己,只爱自己心中的艺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期待朱一龙【星映话2022年度面孔】专访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