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看片记录之Two Days in Paris
每两个周三下午的快乐,使我早点回家,边吃外卖,边随意在B站挑选一部电影观赏。评分8.9,感觉挺高,遂看之。
又因为不想让心中升起的某些灵感或者情绪烟消云散,决定还是找个载体记录下来。
《巴黎两日晴》
看完之后对这个中文翻译片名感到不解,这明明是一部比普通爆米花爱情电影更深刻一点的文艺片,翻译成中文时却最终采取了一个更为大众化的名字。感觉缺少了原片名英文中的中立性,即“在巴黎的两日”(two days in Paris)。
整部剧很大的一个特色是,从女主角Marienne的独白开始,到与男友Jack的日常调侃,以及之后和家人、朋友(前男友们)的碰面,都是聚焦于人物的谈话、交流,没有在谈论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即使是饭桌上的闲聊,诙谐幽默的嘴炮,以及不同语言文化的碰撞(法语-英语),针对发霉的卫生间墙角的吐槽,等等这这一切都渗透进入了这部电影,而不让人感到厌烦,让我不由自主的看下去。其次,这部电影的很多台词都写的很好,这让我有种想暂停做笔记的冲动,有些话值得摘录下来,有点爱情中的人间清醒的意思。
电影中很多搞笑的桥段是基于对现实的一些反映或者讽刺,例如Jack不愿意乘坐公共交通,因为害怕恐怖主义事件发生。比如他们在威尼斯看书时读到的小世界理论,之后却真印证了等。
画面上,我只谈一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点,在主人公对于威尼斯旅游进行回忆时,以照片快速切换的形式展现,这恰好呼应了剧中“拍摄”这一元素,在视觉上也具有一定的冲击力,不拖沓,直奔这部电影的主题,很不错。
弹幕一直有人问,是搞笑片吗?可能是吧,影片的基调其实不是那么严肃的,有很多诙谐和搞笑的地方,即使他最后想表达的东西是chill的,但密集的忍俊不禁让整部剧的魅力也提升了很多。
ps: Jack长的好像我的意大利室友啊,刚出来,要不是操着纯正美式英语,我真的以为这是个意大利演员。
接下来,我比较想记录的其实是本剧中不同人物对话中产生的一些观点的碰撞所带给我的一些思考,这个可能也是我想写电影观后感的最初原因,因为她是一部能某种程度上触动我,让我有行动力去写作,或者印证,或者改变,自己某些观点的作品,我的生活需要这些外在的触动,也需要自发的一些探究
1.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恋爱
不知这个角色设定是否有独特意义。Jack是美国人,Marienne是法国巴黎人,且故事发生在一个人完全语言不同,但是却是另一个人生长到大的城市中。
当两人在意大利旅行的时候,导演没有耗费过多篇幅去讲两人的故事,因为从两人回巴黎的状态,感觉在威尼斯的时候这种难以融入的冲突感可能是没有的,两人处在共同的世界里,也没有drama剧情。而回到巴黎的这两天,主角间的主线围绕着Jack语言不通,以及对Marienne和前男友间不清楚关系的猜疑,以及最后濒临分手的故事发展,我想这其中是否有置身于自己的文化体系和语言体系外的因素?
语言的不融合使得Jack在巴黎的这两日更加敏感和闭塞,尤其当Marienne游刃有余的在各色人等间穿梭且使得Jack落单时。
Marienne会说4国语言,英语、法语以及剧中没有点明的其他两种,与之相反Jack似乎只会说英语。因此Marienne在自己当故乡成为了Jack与外界交流的一个桥梁也是唯一的媒介。尽管Marienne会给Jack进行翻译,但那并不是所有时间,可以发现,这种充当Jack与巴黎这个环境交流的角色在父母家吃饭时稍微多一些,影片往后则成了,Jack好奇的问“你们在说什么”,Marienne草率地回复“没什么,再给我一分钟”这样搪塞的话。
会使Jack敏感则是因为Marienne总是在Jack面前和男性友人用他听不懂的语言进行密集交流。巴黎街头Marienne遇见了前男友,除了“Enchanté”之外,Jack根本无法参与到Marienne和前男友的对话中,他尴尬地笑着,看着Marienne和对面的男士有来有回的笑谈。第二次是,去Marienne父亲的画廊看展的时候,他俩刚踏进人群,Marienne就径自走到一位熟人的旁边进行social,留下Jack尴尬地抱臂摸头。参加Marienne朋友组织的party时,也只能和Marienne的姐姐简单沟通两句,无法融入这个朋友圈。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恋爱没有能够及时感知自己男友的局促和尴尬,而是自顾自地享受在巴黎的日子。
2. 忠贞和焦虑
Marienne是否出轨了?这条线仿若成了一条暗线贯穿着整部影片。有时候也会觉得疑惑,既然身边已经有了男友,为何还要去招蜂引蝶呢?这种行为从各种角度都威慑到了男友的权威感,尽管这部影片表达的一定是现代男女之间的感情,但男友在整部影片中的憋屈和无力感,使得二人的关系处于一种不平等的状态中,这也是焦虑的来源。因为焦虑对方不够忠于自己,相反会更渴求对方给自己承诺以安全感。
不道德和爱之间是互斥的吗?似乎也不是,直到男友正面对峙Marienne和别人聊骚的证据,男友怒吼以及表达分手,Marienne一改前面的拿捏和游刃有余,害怕,恐惧失去。一切就结束了?很可惜,并不是,tout n'est pas noir ou blanc,世界并不是我们理论上想的简单粗暴,感情也是。我理解为,社会规则告诉我们什么是道德,要忠贞不渝,要克服自己的欲望,但假如真的破戒就必须破裂一段关系,否定所有回忆和一切吗?不会觉得很可惜吗,毕竟这是一个你人生中出现过、陪伴你、爱护你的真实的人。也许一个人可以爱很多人,所以才能解释Marienne在被告知分手时的不再伶牙俐齿,因为她对男友的爱也是正在进行时。这听起来像是在为出轨正名哈哈,但我并不想讨论婚姻范围内的爱人关系,那可能是另一个层面上的事情,也会容易引发更多激烈言论。只是突然冒中的一个想法,也或许是有的人坚守原则,无法允许道德(或者是他内心的底线)被践踏因此而无法原谅这种行为,也或许有的人选择接受这样一个伴侣,这些都是很个体化的经验,也很难去一而概之。
因此影片的结局特别有意思,他没有给你讲一个因为出轨而破裂的情侣关系,而是通过触碰一些现实中也许会被喷死的禁忌和政治不正确呈现出的一个令人觉得意想不到但同时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让人不禁想到,人呐,真是复杂的生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