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复习
化工原理复习
l 精馏知识点
1. 精馏原理:根据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异进行分离
2. 平衡线方程、α的含义(大于1,等于1)
3. 精馏操作涉及传热和传质,实现精馏操作的必要条件是塔底上升蒸汽流和塔顶液体回流。
4. 精馏计算的两个假设:理论板假设(气液混合均匀,各自组成均匀,忽略传热和传质阻力)、恒摩尔流假设(精馏段、提馏段的摩尔气流和摩尔液流是分别恒定的)
5. 物料衡算
6. 精馏段、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7. 进料热状况(联系物料守恒)、q线方程
8. 图解法求理论板数
9. 回流比(回流比介于全回流和最小回流比之间,1.1-2的关系)、最小回流比
10. 塔效率(全塔效率和默夫里效率EMV、EML)【y*是对应平衡方程求出的,y是操作线方程求出的】
11. 精馏塔的操作和调节(课本49页)
l 精馏习题
1. 精馏操作中,若降低操作压强,则溶液的相对挥发度增加,塔顶温度降低,塔釜温度降低,从平衡角度分析对该过程有利。
2. 精馏和蒸馏的区别在于精馏必须引入回流;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的区别在于前者为连续定态操作,后者为间歇操作非定态过程
l 吸收知识点
1. 吸收利用混合气体各组分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分离混合物
2. 亨利定律的四种形式及m值(温度升高,E、M、P值的变化)
3. 分子扩散(扩散包括分子扩散和涡流扩散)和菲克定律、气相中不包括总体流动的传质速率方程
4. 含有总体流动的传质速率方程、漂流因数、意义(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贡献)
5. 液相中传质速率方程
6. 对流传质(过程:发生在相界面、有效层流膜层厚度)
7. 吸收速率方程式的各种表达,吸收系数的转换公式及单位、气膜液膜控制
8. 吸收塔的物料守恒、最小液气比、塔径的计算
9. 塔高计算:体积吸收系数、传质单元高度、传质单元数(平均推力法、解析法)
l 吸收习题
1. 在吸收过程中,若降低吸收剂用量,对气膜控制体系,体积吸收总系数KYa值将不变,对液膜控制物系,体积吸收总系数KYa值将减小。(KYa越大,表明吸收能力越好)
2. 双膜理论是将整个相际传质过程简化为通过气液两膜层的分子扩散过程。
l 干燥知识点
1. 干燥操作的必要条件:物料表面的水汽压力必须大于干燥介质中水汽的分压,干燥过程是质量传递和动量传递的过程。
2. 湿空气的性质(湿度、相对湿度、比容、比热容、焓、干球温度、湿球温度、绝热饱和温度、露点温度)
3. 湿焓图的应用
4. 湿物料的性质(湿基含水量、干基含水量、比热容、焓)
5. 物料衡算
6. 热量衡算(预热器能量、干燥器能量、总能量、用于四部分、热效率、提高热效率的途径)
7. 等焓干燥(三个条件)【带有废弃循环的系统在计算预热器传热量时空气总量要注意】
8. 物料中的水分(自由水、平衡水,结合水、非结合水)
9. 干燥实验(恒定干燥条件、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
10. 恒速干燥阶段(表面汽化控制阶段、干燥速率恒定、非结合水蒸发、表面温度等于湿球温度)
11. 降速干燥阶段(内部迁移控制阶段、干燥速率降低、结合水和非结合水蒸发、表面温度大于湿球温度)
12. 临界含水量(定义、影响因素???)【恒速阶段干燥速率增加,临界含水量增大;物料共和不看好,临界含水量越大】
l 干燥习题
1. 干燥操作的必要条件:物料表面的水汽压力必须大于干燥介质中水汽的分压,干燥过程是质量传递和动量传递的过程。
2. 在实际干燥操作中,常用干湿球温度计来测量空气的湿度
3. 测定空气中水汽分压的实验是测定露点温度
4. 恒定干燥条件是指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均不变的干燥过程
5. 恒速干燥阶段又称表面汽化控制阶段,影响该阶段干燥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干燥介质的状况、流速及其与物料的接触方式;减速干燥又称内部迁移控制阶段,影响该阶段的干燥速率的主要因素是物料结构、尺寸及其与干燥介质的接触方式、物料本身的温度等
6. 理想干燥器或绝热干燥过程是指干燥器内不补充热量、干燥器的热损失忽略不计、忽略加热物料所消耗的热量,干燥介质进入和离开干燥器的焓值不变。
7. 三种对流干燥器:厢式干燥器、气流干燥器、流化床。
8. 干燥过程热量用于:加热空气、加热湿物料、蒸发水分、能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