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202301 - 绝大多数你看到的问题,说穿了都是经济问题
- 读书的目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获取社会经验呀,把自己的各项能力提升到今天的人类水平,如果你比平均水平高,你就生活的很惬意,指挥别人干活,利润的大部分是自己的,如果你低,就被别人指挥,分你一点剩饭吃,完全可以不上学,只不过学校是最高效的地方! -- 《奥巴马开学演讲:我们为什么要上学?》
- 一件事情,最能打动群体的总是其中最美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那部分。在历史上,表面上的东西比实际的东西作用要大得多,非真实的东西总是压倒真实。但如果对文明作一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最美好、最有传奇色彩的东西正是文明的真正支柱。 -- 《乌合之众》
- 单独一个人必须要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法律上或者道德上。但是,群体则不然,群体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群体就是责任,群体就是道德,群体就是法律,群体的行为自然是合理的。 -- 《乌合之众》
- “我们讲中国的史学传统的时候,常常说我们有一个秉笔直书的传统,历史记载之所以出现了一些重大的漏略,是因为统治者、当权者的干预。但是,「恶不可书」其实是史官一种普遍性的选择。不仅仅是国家的恶,父祖的恶、尊者的恶、死者的恶,其实都不可书。这就是我们传统的道德至上的、功利主义的真实观。为了善和美,可以隐藏真实,牺牲真实;再往前一步,就是「制造事实」。” -- 赵冬梅@八八级的赵冬梅 的演讲《传统中国,何为真实?》
- 如果你一头活在虚妄中,一头被欲望牵着鼻子走,你不痛苦谁痛苦?因为的欲望太大,能力覆盖不了欲望。
- 倘若一个人能够观察落叶、鲜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 -- 毛姆
- 捧起岁月,不小心将手边的新台历碰到了地上,环扣儿跌开,日子散落一地,失了顺序。我将它们捧起,捡拾三月的阳光,七月的风,冬月的雪,各各归位。新年的每一天,已被先行抚摸过了,那每一天会愈加温暖吧。 -- 白玄 你只有真正把上班的时间利用起来了,做了你想做的事,做了你不后悔的事,那你才赚到了。你说你不想上班,又不得不待满8小时,那你不想上班想干嘛呢?关键的点落在你到底想干嘛,而不是你不想干嘛。
- 我们必须愿意放下头脑中策划好的生活,这样才能拥抱现实中正等待着我们的生活。 -- 约瑟夫·坎贝尔
- 走得越远,见识越多,认识的人越多,你就越能体会到,人这一辈子,你真的在意的,同时又在意你的人,就那么几个,这几个人,是你全部的世界:知己、爱人、父母… -- 《人世间》
- 婚姻是联合两个独立个体,不是一个附和,不是一个退路,不是一种逃避, 不是一项弥补。 -- 波伏娃
- 大抵这世上,男人看女人的品味差了,心态也就坏了。性爱这东西,也就从两性滋养,变成了两厢消磨,越磨越没了好面目。美,不是说你的颜值有多高,而是你要带给别人愉悦的感受有多少。
- 一个人不主动联系你,就是不想念你的证据。朋友,恋人,亲戚,同学,一切人际关系,都是这个理。
- 你与其为了那些自己没有的资源而发愁,为了那些自己够不到的虚无缥缈的目标而焦虑,还不如问问自己,最基本的陪伴,哪怕只是情感的陪伴,我,做到了么?
- 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 -- 斯蒂芬·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
- 人的心念就像是一串珍珠项链。一个念头过去,下一个念头紧挨着又过来。你可以拿一个又一个开心的念头串起来,多串几次欢乐就成为一种习气。你同样可以拿一个又一个当下的感受串起来,多串几次你对现实保持觉知也就成为一种习气。当然,你还可以拿一个又一个的担心串起来,多串几次焦虑就会成为一种坚固的习气,你可以在一切人一切事上持续不断地找见焦虑。
- 上海解放之后,士兵看到有人坐黄包车,就把人赶下来,说这是人奴役人。当时市长是陈毅吧,批评那些士兵说,这样黄包车师傅就没饭吃了。
- 一个基本的常识就是,这世界上的因果,很少有简单的一因一果的。而常常是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这样错综复杂。一种结果,可能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造成的。几种因之间,也不是一种排他性的,互为矛盾的关系。并不是说你在研究其中的一个原因的时候,就否定了其他的原因了。
- 人理解自己,需要把自己放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有一类人每天必须出门,必须见人,必须说话,否则就会觉得全身上下不自在。这是心灵控制力不足的表现,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无法保持安稳,得出门用街景,用人群,用见面和谈话获得支撑。眼有无数可见,耳有无数可听,舌有无数可言,得把这些通道全部挤占满,让心灵忙于处理这些五彩缤纷的信息,人才不会胡思乱想。
- 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对抗垂死与腐朽的生活模式中,以及建立生动和欢乐的新生活中所具有的才能和力量。 -- 尼采
- 人生怎么说呢?就像股市K线,你短线去看,跌宕起伏,可是拉长了看,多大的毛刺,都是一条平缓的曲线。有些当时你觉得对你特别重要,甚至关于一生命运的事情,日后看,或许真的关乎命运,或许,只是个笑话。是,或者不是,取决于日后的你。你被一块石头绊倒了,如果你从此不爬起来,那这块石头就是关乎你命运的。反过来,如果你拍拍尘土,不当回事,那就真的只是过眼烟云。
- 人不能时常在两种状态之间摇摆,间歇性的精神内耗,或者持续性的如驴拉磨。一工作就忙碌但无效,一闲下来就堕落且迷失方向,回头总结,时间总是浪费掉。
- 阅历是个好东西。但是阅历如果不能带来对纯真的珍视、对善良的尊重、对艰辛的体谅,那么这种阅历一文不值。
- 国与国之间从无什么礼义廉耻,落井下石,锦上添花,是国际政治通行的两个法则。在这样的暗黑森林,除了实力,别的你什么也靠不上。其实地缘政治这个东西根本不存在,存在的是你没有撑得住的科技成就。
- 人群本来就是割裂和对立的,以前的传媒讲究自上而下的传播,讲究专业主义和精英主义,所以发出的声音只是一部分人的声音,更多人的声音听不到,大家就误以为就只有那种声音。如今有了互联网,所有人都可以上网说两句,终于众声喧哗起来。而人们很快发现了那条古老的真理,想要自己发展壮大,最好得给自己找个什么对手或者敌人。
- 对一些道理,与其急匆匆地去理解,不如先放开去感受。烦恼都是因为理解力太好,而领悟则需要真实感受作为基础。一个人每天能从家去到公司而不会迷路,不是因为记忆或者是导航,乃是因为他对自己能够抵达公司这一点从来都深信不疑。——和菜头
- 我一个人走路时总是感到后边有什么东西在跟踪我……母亲说,“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怕人,毒蛇猛兽怕人,妖魔鬼怪也怕人。因此人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 -- 莫言
- 一个被善待的人是个有运气的人。一个人被善待久了,会习惯,可能会漠然,甚至反咬善待他的人:都是你,让我生活这么平淡。当一个人走到这步时,好运气就瞬间消失。一个人运气越来越好,人生越来越顺,在于他有“善待他人善待”的能力,他对收到的善待永远敏感,并加倍回报,这样不停强化,他改变了自己,改变小环境,最后可能改变大环境。
- 无论是理科胜文科,还是西药都有毒,都是基于同样的反智反文明,都是用扭曲视角观察世界得出的扭曲结论。如果这种现实基础不得到清理,那么这样的人和事就会层出不穷。前者指向残酷冷血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整个社会变成一座丛林,所有的文学艺术体育哲学都要靠边站,谁的拳头大,谁的技术高,谁能话事。后者指向愚昧无知的前现代社会,人们活在远离科学和理性的泥沼,一切社会生活都宗教化了。
- 我觉得科学的态度应该是这样的:在每一步都承认我们所知是有限的,所以每一步给出的方案都是针对已有的认知,暂时做到最优解。但不应该大包大揽,外推到一切可能。在每一步之后,根据现实情况及时进行验证和修正,提供新的答案。当现实和理论发生冲突时,应该更尊重现实,并且用现实反向补充和修正理论,帮助认识进一步深入。否则就会像现在这样,让人产生许多疑惑,并且挥之不去,甚至进而怀疑科学和专业本身。
- 有人花钱吃牛肉,伺候吃牛肉的人才能挣到钱吃猪肉,伺候吃猪肉的人才能挣到钱吃鸡肉。消费市场就是这么传导的,经济活动就是这么展开的。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你的收入实际上是由谁决定的?由别人的支出决定的。人们为什么会消费?很简单,对未来的预期。你对未来越有信心,你就越倾向于花钱,反之你就会倾向于存钱。
- 有人说:为什么不早点放开?其实制定任何政策都是需要民意基础的,但民意是熬出来的,共识也是熬出来的,熬到70%的人都同意放开,都愿意承受放开的代价,这才有了制定政策的基础。
- 局外人的理性往往是无情且傲慢的——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站在上帝的视角说风凉话,而且还显得正义无比。他们如此全能全知,如此理性理智,不过是因为他们是局外人而已。这种看客似的上帝视角,其实是一种最大的傲慢。
- 坏人给你带来的帮助有时候比好人还多,但如果总是有坏人给你带来“痛苦的帮助”,你可能就要反思一下了。
- 绝大多数你看到的问题,说穿了都是经济问题。一白遮百丑,说什么?说明缺点是长期存在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优点去掩盖那些缺点。
- 人是社会动物,他的存在建立在与周边的人与事发生关系,不存在一个没有关系的人。家人,就是与你关系最紧密的人。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做一件事,对不对,得放在关系中判断,不能孤立出来判断。
- 我无比贪婪。我想要生命中的一切。我要既当男人,又当女人。我要有许多朋友,并仍拥有孤独。我要使劲工作、写好书,还要旅行并玩得开心。我要活得自私,还要活得无私。同时拥有这一切如此之难,而当我无法同时拥有它们时,把我气得够呛。——西蒙·波伏娃
- 人世间最不靠谱的三句话:初恋情人口中的“天长地久”。亲友嘴里的“等我有钱了,一定还给你”。老板说的“明年给你升职加薪”。
- 今天与18世纪没有什么两样:世界需要更多而不是更少的光明,纠正启蒙思想缺陷的途径不在于回归蒙昧主义,而在于进一步的启蒙。 -- 彼得·盖伊
- 但愿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能远离一切古怪的事,大家都能做个健全的人。 - 王小波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