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小寒:月初寒尚小 愿君温且安
1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小寒。
近日,气象专家、沈阳市气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科编导贺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详细介绍了这一节气。

时间:1月5日17:14进入小寒节气
贺铮介绍,小寒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85°,于每年公历1月5至7日交节。今年的小寒节气从1月5日17:14开始。
小寒是倒数第二个节气,从节气的角度来看,一年即将进入尾声,寒气也日益强盛。《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进入小寒节气没几天,就是“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因为上一个节气冬至时,地表得到太阳光、热最少,但还有土壤深层的热量补充,所以不是全年最冷的时候。冬至后,也是到“三九”前后,土壤深层的热量也消耗殆尽,尽管得到太阳光、热稍有增加,仍入不敷出,所以容易出现全年最低温度。
天气:冷空气活动频繁 气温相对稳定
贺铮表示,虽然小寒节气冷空气活动频繁,但相比孟冬和仲冬时节,气温还算相对稳定。这主要是由于暖空气实力偏弱,气温很少大幅上升,所以通常也不会出现断崖式降温,尽管经常出现降温过程,但幅度一般都不大,达到寒潮标准的并不多。

由于中国南北地域跨度大,所以即使是在同样的小寒节气,不同的地域也产生了不同的生产农事。在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田间已经没有太多的农活,都进行歇冬,主要任务是在家做好菜窖、畜舍保暖,造肥积肥等工作;而在南方地区,则要注意给小麦、油菜等作物追施冬肥,海南和华南大部分地区则主要是做好防寒防冻、积肥造肥和兴修水利等工作。
养生:养肾好时机
贺铮说,中医上有一年四季中“春应肝,夏应心,长夏应脾,秋应肺,冬应肾”的原则,所以冬季最应该养肾,而且也是养肾的最好时机。那么在小寒节气里,我们应该如何养肾呢?
按摩疗法是冬季养肾一种很不错的有效方法。推荐两种按摩养肾的疗法:一是搓擦腰眼,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力搓30次。二是揉按丹田,两手搓热,按摩丹田30至50次。因为冬季昼短夜长,所以我们在起居上尽量早睡晚起,贴身衣物要柔和舒适、御寒保暖。中医理论认为“药食同源”,我们平时所食用的山药、枸杞、核桃、芝麻等,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平时也可以多食一些炖羊肉、鸡汤、鸭肉等温肾补肾的食物。中医还认为五谷可以补肾,所谓“五谷为充,五果为养”,也就是说人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主食和蔬菜水果。

小寒腊祭
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在家写春联、剪窗花,准备迎接春节。
民俗学者、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齐守成介绍,小寒是腊月中的节气,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古时,人们会在十二月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所以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腊”的本义是接,取新旧交接之意。腊祭含意有三,一是表示不忘家族本源,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和怀念;二是祭百神,感谢他们为丰收作出的贡献;三是人们终岁劳苦,此时农事已息,借此游乐一番。
俗话说“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到了小寒时节,南方红梅已是含苞待放,正是探梅的好时光。在北方,“冬练三九”也是增强体质的好时机。古代小寒时,有“冰嬉”的民俗,即滑冰嬉戏。
豆腐香 岁月暖
1月3日,沈阳市文邦民俗馆馆长赵文邦聊起儿时小寒时节的情景,感到幸福无比。
赵文邦说, 他小时候,一到小寒前后,“拣”豆腐成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在前一天晚上,小伙伴相互约定鸡叫三遍,朝阳初现,就起床一起去豆腐房“拣”豆腐。所说的“拣”,其实就是沈阳方言“买”的意思。小伙伴愿意去豆腐房,一是好奇看看豆腐是怎么做出来的,二是听师傅讲做豆腐的故事。最关键的是能喝到水豆腐,水豆腐是豆浆熬熟加上卤水后,在“上包”之前还没完全凝固时的初始豆腐。
那时,村子的豆腐房设在村外。揭开挂着厚厚冰霜的门帘,屋内雾气腾腾,大家的说笑声不绝于耳。小伙伴挤在人群中,帮着捯渣推磨,添柴加火……做豆腐的师傅喜笑颜开,顺手舀一瓢水豆腐递给孩子们喝。到嘴的水豆腐滑嫩上口,温润清香。
在缺肉少油的年代,豆腐是上等美食。“拣”豆腐的方式也很灵活,可用钱买,用豆子换,还能凭票或记账结算。白菜豆腐,杂鱼炖豆腐,各领风骚,而纯正的还是农村拌豆腐。挑一串干辣椒,经灶火烧烤再剪碎,将葱花、酱油与豆腐一拌,再滴上几滴香油,那美味真是让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