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我们拥抱大地

如果不是因为南海大地艺术节,佛山市南海区太平墟南街平时几乎没有外人来。我们一行四个人在周六上午自驾从深圳去佛山,在顺德区一家老餐馆吃到了美味的佛跳墙、蒸桂花鱼、盐焗花螺、酥炸九肚鱼和清炒菜心。然后再一路向西,到达位于西江边曾经被称为“围堤之门”的第一个艺术节打卡点太平墟。在这里消磨了一个下午。
我们在这条“忘了时间”的街上走走停停,从半下午走到天黑。每户人家都门口都插有香火,用来敬土地财神。两次遇到同一位老人,他背着手从街头走到街尾。艺术节的主办方在那些斑驳的砖墙上,用粉色类似创可贴的胶带,留下了一个个类似脚印的图案,指引着我们一路往前。最让人会心一笑的是,野生艺术家刘子扬创作的“太平嘘嘘”——人在“嘘嘘”之时,是最脆弱敏感之时,容易受到惊吓,因此需要祈祷太平。这个创作放在了路程中段,洗手间洗手台的墙壁上,一切都是那么地合适。

我们还遇到了一些人。
70岁的梁奶奶在街对面的平沙岛做农民,她一头黑灰交杂的头发,穿着运动裤和碎花棉衣。有些微冷的天气,她居然是穿着粉色塑料凉拖,脚上沾了泥和水。我大致能听懂,奶奶是在说,我们背后这栋建筑的主人以前是个地主,是开面粉厂的。房子的外墙剥落,露出青砖,欧式的拱门,雕花立柱,阳台围栏是各式各样的藤蔓花朵造型镂空。奶奶说,在她小的时候,每到开墟之日,街上水泄不通,侧着身子才能挤进街市。
奶奶说,时代变了,这些房子很破了,没什么好看的。我告诉奶奶,正是因为有这些破旧的老房子,大家才来这里看的,奶奶又点头称是。她的摊位很简单,五颗大白菜,六个白萝卜,一把生菜,卖完了她就背起旁边的竹编背篓搭船回家。摊位旁边由石条砌成的台阶和路面被雨水洗得发亮,一直延伸到人家门口,我们在一块台阶的石条上发现了“裏妥神”三个大字。
同行的朋友问奶奶,把神仙踩在脚底下没事吗?
奶奶说,没事没事,神仙不会跟凡人计较。
“神仙会原谅所有人。”
我去查了查资料,原来,“妥神”在民间就好比瘟神,有着吊儿郎当、游手好闲、无事生非、结帮斗殴的标签。难怪踩在脚下没事。


因为在门缝里看到她正在用手给一只狸花猫喂食,我们跟这位来自重庆的阿姨聊会儿天,房间里还有一位男子背对着我们,不说话。我们本来以为她是阿姨的老公,后来才知道是她儿子,30岁,跟着她一起在附近的陶瓷厂打工,三班倒。
他们租了街边一栋楼房的一楼,一个月房租五百块。阿姨过年没有回重庆,“老家太冷了,这边暖和。”儿子才来没几天,工厂正月十七开工。阿姨烫了好看的卷发,与儿子的沉默相比,她很热情。她的猫因为我们的打断,跑了出去。“猫就是街上的,饿了就回来了。”
我们总是被猫吸引。一只蹲在客厅,毛发像狮子一样蓬松的猫引起了我们的惊叹。关键是它不怕人,直直地朝门口走来,走了几步,才发现塔脖子上系了绳子,绳子末端还绑着一个秤砣。主人打开门口的铁栅栏,猫也被牵出了门口,从女主人的口中,我们知道它叫“老虎”,养了有六年。
我们一边赞美着她的猫,一边赞美我们从门外看到的她家中的摆设。白绿相间的复古地板砖,漆黑的有着雕花的木质沙发,红棕色的柜子,大理石的桌子,贴有喜字的镜子,墙上的老式日历翻到“立春”这一天。我虽然没有经历过八十年代,但从门口望去,她的家仿佛把八十年代的审美用实物放在了我面前。


“你们要不要进来看看?”女主人问,“我家可以看到江。”“啊?真的可以吗?要不要换鞋。”“地板就是拿来踩的。”说话间,女主人领着我们进屋,一切都太干净了,没有一点灰尘,瓶瓶罐罐都被擦拭过。男主人正在厨房的水池里洗白菜,江面就在厨房阳台的前方,空气潮湿。八十多岁的老奶奶看到家中来客,从外面蹒跚回来。原来,这一对夫妻是为了照顾老人才留在太平墟的老房子。墙上大镜框里的照片,显示这是一个走向世界的大家庭,照片里的孙辈有两个混血面孔。女主人告诉我们,自己的儿子常年在广州,他和丈夫的日常便是围绕着老人和这栋老房子转。我们说了很多赞美的话给女主人,她有些不好意思,但看得出来她很开心。
在太平墟的尽头,我们遇到了一对开修理店的本土夫妻。店门口一棵鸡蛋花树被金银花藤缠绕,歪着脖子。
我看到了她种在院子围墙上的多肉,摆盆错落有致。“你种的花真好看!”惊醒了正在椅子上打瞌睡的阿姨,阿姨立马站起来向我介绍她和丈夫种的植物,告诉我们种植方法。修理店杂乱无章,没有招牌。一开始我以为这是废品收购站,一问,才知道,夫妻俩把这栋房子的一楼租下来做修理三十多年了。房东只是象征性地收一点房租。房东在二楼养了一阳台的植物,空闲的时候,房东还回来老屋听听粤剧,拉拉二胡。



夫妻俩就只做临近街坊邻居的生意,靠着这生意把一个女儿供到了研究生。虽然老街败落了,但靠修理的技术还是能吃饱饭。两人一直没搬地方,他们看着一些顾客从年轻到老。阿姨说,时代淘汰了这条街。在她还年轻的时候,这条街是南海最繁华的地方,隔壁的邻居,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现在,大部分人都已离开,只有入口和街尾还有人居住,中间段都已被政府买断变公权房。阿姨舍不得走,她带着自己对生活的审美,活得很务实。“我一不图找大钱,二不图住大房,安安稳稳过日子就好。”这次艺术节改造,算是起死回生,见到一些生气。
我们跟夫妻俩聊天间隙,有人骑着摩托车来,驼走了老板修理好的大电视。老板推荐了一家本地菜馆给我们。我们去吃了,果然很好吃。
张小满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休息与尊严:“你们自己想办法” (367人喜欢)
- 生于1926:何风莲的故事 (33人喜欢)
- 左撇子 (44人喜欢)
- 二手阳光 (47人喜欢)
- 当母亲注意到疼痛时,她已变老 (2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