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辛弃疾是个很灵的词人。文人武将,豪迈又细腻。
最早有印象是因为八百里分麾下炙。牢牢记住了八百里就是牛肉的代称,从此姓牛的同学就不幸粘上了新外号。
壮志未酬时他也发牢骚。水龙吟咿咿呀呀一大篇,一眼扫过去却看见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画面感强,动作些许奇特,情感直指人心,莫名觉得这是个不一样的人。
他写丑奴儿,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大白话一样,明明有点丧,却灵机乍现,生动异常。不信看看蒋捷那首湿漉漉的虞美人,同样主题,一个明朗,一个阴郁,底色完全不同。
也会有淘气的时候,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饶有趣味,好像半夜无聊,真的倚在窗边用手点着天一个两个一点两点地数将过来。
我喜欢的词不多,其中观景词更少,如今想得起来的,大约只剩望海潮和青玉案了。衰衰的柳永难得写欢快的词,还挺成功。太平盛世丰饶富足文采风流喜气洋洋的景象,他一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就够了。更不用提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样的神来之笔。高手毕竟一字千钧。
然后是青玉案。文人们一窝蜂地写元宵,有人生得意歌咏太平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通宵嗨去的,有趁机谈恋爱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有不开心歌舞千家愁怨千家躲到屋檐底下听人笑语的;有每逢佳节格外胡思乱想的,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照这样想法一晚上估计别想睡了。
然而这一晚的辛弃疾,是与众不同超脱元神的。
华灯初上时,他开启了一场感官的盛大漫游。
他被香着了。真的很香,那时节该有梅花水仙瑞香山茶,薰风起时花开千树,馥郁又清甜,真真花气袭人知昼暖。人也香,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是香膏味道脂粉气,少年少女们行走间香气逸出发髻和衣衫,甜美的清淡的扑鼻的幽不可闻时有时无的,不过他贴得也是够近的。还该有吃食的香气,随着人流到了酒坊舞榭,那儿定然高朋满座,仙醪玉液苏合香,快满上。当然也少不了各式咸酸糕点,比如黄蓉爱吃的砌香樱桃金丝梅,糖桃梨肉好郎君。食物的香气总是很让人愉悦的。
也被美到了。人间灯火斑斓通明,璀璨华美,抬眼烟花漫天,飘洒如星辰化作春雨。天地辉映,是节日了。暖风中枝条款摆风致楚楚,旗幡飘动,花炮炸响的焦屑气息弥散,车多,人更多。姑娘们佩戴的首饰在夜色中如萤火般闪烁,车帘微卷时闺秀们珠钗上的流苏忽的一闪。女子交谈的声音清脆柔和叽叽咯咯,得闻其声摹想其情态却看不清其人,颇有些笑渐不闻声渐悄的烦恼。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好一派喜乐融融。
所以,神奇之处在哪呢。
你猜他来了吗。他一定来了,因为写得那么真实,好像变身为女子鬓边的钗,足下的履,裹挟万物的东风,彩灯中那一焰跃动的火。又仿佛不在场,因为他好像又把自己摘出去了,那灯火阑珊处立着的,可能是意中人,也可能是他自己。
那,他为什么来了。他为了写首词,特意跟着大姑娘小媳妇们满大街乱转,调动各种感官感受她们。抑或他只是天真,闲来无事无目的地晃悠,随手记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回首时猝不及防的小惊喜。他写得如此敏锐又灵巧,直白又深刻,热闹又孤独,好像无遮无拦正大光明,又好像幽微曲折隐于尘嚣。肉身隐去了,只剩轮廓、光影、气味、声音,和这看似无解的一切,所谓无我之境不过如此了。
他开心吗,不好说,他伤怀么,也未必。看不出来,随你觉得。但你会觉得喜悦,因为无论是哪种,无论你此刻相信哪种,都是能引起深切共鸣的。毕竟人类的悲欢彼此相通。
有了青玉案,上元节自此属于夜色、灯火、故事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