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真人剧由于【禁則事項】带来的胶片损失及其他
有剧透。没追完剧的非原著党或者原著忘差不多了党谨慎观看。
从种种痕迹来看,剧组应该是照着原著全拍了,但由于【禁則事項】带来的一定胶片损失,并因此影响了剧集表现。尤其是,叶文洁(还有伊文斯)如何从普通的理想主义知识分子(以及普通的理想主义环保运动家)变成极端献壬的逻辑变弱。
暂不打算整理非受迫性改编,因为太多了。比如“你真是个魔鬼”这句台词,从联合国女官换到鬼子将军头上,这就先不讨论。这个顶多是地狱笑话。
依据个人记忆,集数可能有错。
一、第7章,27章
第7章《疯狂年代》全部消失,第27章《无人忏悔》仅保留齐家屯剧情和绍琳的剧情。
此处包含相关联的三方面内容。
1、叶哲泰的遭遇
原著第7章,叶哲泰被4个HWB打死。
剧中仅表现为叶哲泰在一间乌漆抹黑的房间里说遗言,叶文洁在旁边哭。容易让人误以为叶哲泰仅仅是在这个年代受到不公遭遇,然后病死。
直到约27集,常伟思审讯叶文洁时,有一句台词:“你父亲被HWB打死,你没想过复仇吗?”
30集片尾片花,是整部剧中的高能时刻。有一个镜头是白天场景,四个HWB冲到叶文洁家里,这一镜头在正片中不存在。
2、施暴者的结局
4个HWB的结局在原著27章后半。4个人混得都不好,一个在清华的百日大WD中断了条胳膊,一个为了抢救生产队的财产掉河里淹死。
同时,存活的3名施暴者拒绝忏悔,辩称这不过是历史遗留问题,叫人不要翻旧帐。总之就是,得势时往死里打你,失势时历史遗留问题。
叶文洁本来由于齐家屯村民的温柔相待,对自己变成献壬这件事产生了一丝怀疑,但是由于绍琳和施暴者们的态度,“在她的心灵中,对社会刚刚出现的一点希望像烈日下的露水般蒸发了,对自己已经做出的超级背叛的那一丝怀疑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此外,叶文雪的结局在原著第8章结尾,死于清华百日大WD。
剧中改为叶文雪存活,育有一女陈雪(即原著中的核弹女孩)。后陈雪以第一名保送清华大学时,叶文雪收受第二名贿赂,修改了女儿的志愿之后消失。
这一改动可能是剧组有意为之,为了接上突袭ETO时,史强和陈雪的对手戏。不过,这一改动,也有将更深层次的原因,窄化为叶文雪个人的道德品质之嫌。
3、辩经
这部分是最有意思的。施暴者和叶哲泰争论,到底什么是マテリアリズム。在原著第7章中段,重庆08版63页。
这一段的消失等于是说,自称マテリアリズム的六つ豚トータリタリアニズム(六つ豚=一つ豚K-M+二つ豚K-H+三つ豚K-X),最害怕的反而是マテリアリズム,属实是全剧最高能地狱笑话,比鬼子军官那个高能多了。

二、第11集
对应原著第8章“寂静的春天”
本集仅有34分钟,远小于其他集数的45分数。
消失的部分是第8章结尾,程丽华恼羞成怒,撕下虚伪的面具,往叶文洁身上拨水的情节。这样,剧中的表现,营造出一副程丽华虽然没什么原则但私德还不坏,似乎真的为叶文洁着想的样子。(虽然我妈一眼看出程不是什么好东西)
剧中13集保留杨卫宁台词,“程丽华主张重判”,算是留个了口子。
三、第25集
对应原著23章,“红岸之五”。
叶文洁请求向太阳发射电波,被雷志成否决。剧中雷志成说“风险很大”,但此处口型明显对不上。后面杨卫宁劝叶文洁放弃,因为雷志成的理由“无法反驳”。
原著中给出了真正的理由,就是“太阳”在那个时代有某种引喻,像“太阳黑子”这种词完全不能出现。向太阳发射电波,只要被捕风捉影者找到一个负面解释,就是灭顶之灾。
四、第27集
对应原著28章,“伊文斯”。我发现的有3处。
1、关于射电望远镜选址
原著中说,课题组负责人指出,这地方(西北偏远山区)穷山恶水出刁民,而且地方ZF也不是省油的灯,虽然电磁环境很好,但领导肯定不会批。后来领导果然因为这个理由没批。
剧中只是说了一句“选址没批”一笔带过。
2、伊文斯的纲领
伊文斯的纲领,原著中为物种康敏主义,剧中改为物种平等主义。
虽然彼得·辛格这人也没多康吧,但“平等”这个概念,好歹比什么公有私有的鬼玩意康,更比六つ豚トータリタリアニズム康。属实是全剧第二高能地狱笑话。
3、伊文斯的豹变
叶文洁三年后见到伊文斯,伊已性情大变。
原著中说,县林业局、村长(之前的队长)和当地老乡合谋,把伊文斯种的树全砍了,导致伊文斯精神接近崩溃。这部分内容在剧中消失了,剧中只给了伊文斯发了疯似的在自家院子里种树的镜头。
顺便说点别的。
老刘的作品,可以大致分为点子和传统意义上的故事这两个不太关联的部分。老刘的点子大概是SSS级的(最高有个S就填几个),而且属于极其难得的本格硬科幻(软科幻和社会派在我看来只是套皮)。这部分我看得特别开心。第一部我最喜欢的其实是VR游戏的部分。虽然对于知道庞加莱和三体问题的人,看到“乱纪元”基本能猜了七七八八,不过看到三日同辉、三日连珠、大撕裂的时候,还是会觉得“亏得这厮想得出来”。
这部分的改编我觉得可以说是完美。还原甚至超出了我对原作VR部分的想像。很多人觉得游戏糊,我反倒觉得糊才是那个味儿。不是说智子做不出来斯皮尔伯格式的分辨率和光污染,而是G胖的硬件撑不住。同等技术水平下,游戏VR化的画面质量差不多会下降两个世代。别说2007年,搁到现在G胖的硬件其实也带不动三体游戏。感兴趣的可以买一份《Half Life: Alyx》体验一下。
老刘故事的部分,第一部的重心在年代戏,现代戏的部分其实情节性比较弱。所以剧组非受迫性改编的部分,多多少少起到一些丰富情节和人物弧光的作用,虽然有的剧情删掉没啥影响,有一些剧情我觉得还是不错的。第5集公认神回不多说,其他的像申玉菲两次进游戏的情节、妆造和下线粒子特效,史强喝咖啡的桥段,我个人的观感都是不错的。
但节奏是另一个问题。中期节奏很拖沓。比如杨冬的同一个慢镜头,在全剧中至少重复了10次。不过拖沓其实不是太大的问题。拖沓总比上赶着快进强。但问题是,每天只放出0.86集,和拖沓的节奏叠加,看了和没看似的,就很搞人心态,全靠皇叔的插科打浑找乐子。显然这个播放计划,明显不符合中国电视剧一天放出2-3集的惯例。正常来说一天2集,春节前后大伙儿放假播完多好,讨论度也有。结果非得拖到元宵节,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突然放出信息爆炸地最后10集。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CCTV8要给《狂飙》让路。
我没看《狂飙》也不打算看。我倒不是针对《狂飙》,而是在我看来,任何一个懂演绎法的人,都可以必然地得出,2012年之后的ZXL剧,无一例外都是100%纯勒色。虽然老刘这人也是个理性主义边沁主义普遍主义束棒,总比前现代特殊主义束棒自洽那么些。
剩下的是些小问题,比如转场手法什么的比较单调。一切年代戏就唱团结,氛围感是有了,但同样的手法重复十次八次,让人有点审美疲劳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