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01】山楂树之恋
曦曦传给我《山楂树之恋》的PDF文件时,没多说话,她只问,看过吗?然后就传给了我。可我知道打动她内心的一定不能怠慢,于是存好了准备看。
看的过程中,WEDNY说她最近有点闲,也在看这个,没过多久,她在QQ上说,看完了,刚才去厕所哭了,眼睛都还是红的。
看到了一半,还没看出哭点在哪,但已经觉得很好看了,在网上跟老妈说这个小说,没想到老妈说,她很早就看了,对其中一些描写还是很有体会的。而且小说的原型就是宜昌的。
可能下过乡的人看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小说更有共鸣吧,老妈的话让我对这部小说更感兴趣了。结果还没等看完就汹涌地泪目了~~~~(>_<)~~~~可能某种情绪已经慢慢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了,到了后来就不可抑制,也不想抑制~~
PS:以下文字严重剧透,还想看小说的筒子先不要看了。
老三,看过小说的人可能都认为他完美,这也不奇怪,因为至始至终,他都是存在于静秋主观叙述中,至于他本身是否完美,不那么重要,他在静秋眼里是什么样的,他是怎样感动静秋的,就会怎样感动我。
对我而言,这个男人的外表、才华在静秋断断续续的只言片语中,总结不出来什么,打动人心的,是他的信仰——对于爱的信仰。在那个羞于和难以表达爱的年代,对于爱的信仰,让老三这个人的一切语言和行为都有了一种不可言状的吸引。而他,就像一个太阳,默默的用自己的信仰去关爱别人,影响别人。
这种爱甚至显得过于完美,让我不能相信。可是,我不相信的,就真的不存在么?也许,只是因为我做不到而已,或者,没有见过而已吧。
静秋,一个傻的可爱的姑娘,对于爱,她是懵懂的,无知的,也是渴望的。一开始觉得她太能叽歪了,几乎每时每刻都在那想七想八,患得患失,杞人忧天的,但看着看着,也非常能理解她了。家庭贫困的压力、政治身份带来的自卑和阴影,倔强好强的个性,还有当时人们所处的环境,健康活下来真不容易啊!
显然老三和静秋处在不同的层次上,前者已经对这个世界和人的认识比较客观、成熟了,静秋更多还是个孩子。所以在感知爱,表达爱的方面,多少还是有很大不同的。直到最后,因为有了一个外界的大刺激,静秋才迸发出惊人的去表达爱的能量和勇气。后知后觉的爱,虽然有点晚,但也是真挚和浓烈的。
一说起爱情,很多人都说好抽象。现在还有人说,爱情就像鬼,谁都不知长什么样,也碰不见。其实爱情又怎么能描述的出来究竟是什么呢?不同的人看一朵花的感觉都不一样,何况是这样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美好的情感?如果你认为那就是爱,就不要管别人怎么说。
小说感动我的地方就在于能把爱情这样一个抽象的东西,写的这样具体又深入人心,凡是涉及到老三和静秋的文字,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爱的气息。有人可能觉得,有时老三和静秋为对方做的事,太幼稚,太狂热,不真实。是的,当我们没遇到那样一个人,那样的一种际遇,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可能去做那些事。不是不可能做到,只是……机缘不到吧。
后来老三得绝症住进医院,静秋找到他以后,两人前所未有的,毫不避讳的度过了两天一夜。那几章非常有画面感,可越是温馨,浪漫,我眼泪越是止不住往下掉。一个人,在自己身患重病以后,还想着对方的感受,不知是不是因为,已经把她当成了自己,甚至比自己还珍贵的生命?
当一个人不能改变事实,只能去面对的时候,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遗憾的。遗憾不能跟最爱的人在一起,遗憾不能跟她一起抚养孩子,度过每一个平平淡淡但又充满美好回忆的日子;遗憾不能执子之手,遗憾不能做所有两人都喜欢的事……但老三,我却为他感到庆幸,因为,在他遇到静秋以后,他已经把每天都当最后一天来用,他用所有的爱去关心她,爱护她,实现自己对爱的承诺,这样的人,即使有遗憾,也是没有悔恨的。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除了主席语录,要去执着的相信一个事物,是多么困难啊,何况是相信爱这样一个虚无缥缈,又可能吃力不讨好的东西。老三和静秋是多么不同的两个人,但他们互相吸引,因为他们都认为,感情,尤其是爱情是无上纯洁和可贵的。就像静秋自己对自己说的,上什么学,做什么工作,都不能自己选择,但至少,感情是唯一可以选择的,所以这个权利一定不会放弃。
而现在,上什么学,做什么工作,好像自己都能够去选择,可感情呢?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无法选择,其实不是别人逼得,是他们内心对感情的信仰不坚定,或者已经是一副“别跟我谈感情,太伤钱了”的价值观了,谈不上信仰= =||
人的一生,连宇宙中的沧海一粟都算不上,短暂的可怜。就是在这样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两个生命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因为一个叫爱的东西,让彼此体验到人世间的真善美,整个世界因此而起了变化。当你想起那个人的名字,你会更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而他也永远不曾从你的心里和记忆中抹去。
摘抄吧(不说了,又要泪目了╮(╯▽╰)╭)
他说,“这书好不好看? ”
静秋说:“这是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我们可以批判地吸收——”
他又像看小孩子那样看着她:“这些书都是世界名著,只不过——现在在中国遭到这种厄运,但是名著终归是名著,是不会因为暂时的遭遇就变成垃圾的。你还想看吗?我还有一些,不过你不能看太多,不然你的教材写不出来了。要不,我帮你写?”
他站在水里,回过头望她,大声问:“你冷不冷?冷就把大衣披上。”
“我不冷——”
他跑上岸来,把大衣披在她身上,打量她一会,笑得前仰后合。
她声明说:“你告诉我干什么?我管你——到哪里去?”
“你不管我到哪里去,但我想告诉你我到哪里去了,不行吗?”他歪着头,有点不讲理地说。
还好他没再追问,而是拿出一支新钢笔,说:“用这支笔写吧,老早就想给你买一支的,没机会出去——。你那支漏水,你看你中指那里老是有块墨水印。”
他在她本子上写了一首诗,大意是说,从我遇见你的那一天起,我就在心里恳求你,如果生活是一条单行道,就请你从此走在我的前面,让我时时可以看见你;如果生活是一条双行道,就请你让我牵着你的手,穿行在茫茫人海里,永远不会走丢。
那一晚,静秋怎么都睡不着,她把那张纸拿出来看了又看,他的确是那样写的。但他是怎么知道她明天要回去的呢?他明天不上班吗?他会对她说什么?做什么?有他做伴,她心里很高兴,但是女孩防范的是男人,他不也是个男人吗?两个人在山上,如果他要对她做什么,难道她还打得过他?
“你以后不要往我饭下面埋东西,让大妈他们看见,不等于是给人一个证据吗?”
他站住了,看着她,认真地说:“真的不是我,可能是志刚吧。你说每次都是我去那里的时候,可能刚好是我带了菜过去,才有东西埋。但我确实没有在你碗里埋东西,我知道那会把你弄得很难堪的,所以我只能是多买一些,拿过去大家吃,你也就能吃到了——”
她问:“你去大嫂娘家了?”
“嗯。”
“远不远?”
“不远。”
静秋望了一眼他的脚,发现一双鞋都走破了,脚趾头露了出来。她说不出话来,只呆呆地看那鞋。他看见了,赶快把鞋脱了,踩到脚下去,羞愧地说:“我脚重,费鞋,是想打赤脚的,但山里冷——”
她的脚很懂事,长到35码就没长了,好像怕她那双旧解放鞋不能穿了一样。她的毛衣,从正面看,很抽象,很高深莫测。但如果翻过来看里面,就布满了线疙瘩,就象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时候穿的那种羊皮袄,那一定是绵羊的皮,因为那些毛都是曲里拐弯的。
静秋从来没想过通过嫁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知道自己是下农村的命,而且下去了就招不回来,但她也没想过通过嫁人改变这一点,就像她知道自己家穷,也很想改变穷的面貌,但她决不会靠嫁人去改变,她宁可抢银行。
对她来说,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不能掌握的,升学,找工作,入团等等,都不是自己说了算的。唯有自己的感情,可以自己掌握,这是她唯一可以自由支配的东西,所以她一定要按自己的意志去支配自己的感情。她可以因为感恩拿自己报答别人,可以因为同情去拯救一个人,但她绝不会用自己的感情去换金钱或地位。
静秋听得心乱如麻,以前只知道跟男的“同房”“睡觉”是危险的,现在又弄出一个“上身”,不知道被老三抱过是不是就算让他“上身”了。她冒死问道:“你说你那时没——让他上身,是什么意思?”问完了,就很后悔,怕大嫂问她为什么关心这个。
她怕老三要还钱给她,吓得转身就跑。跑了一会,她才想起他是在船上,能 把她怎么样?她放慢脚步,想看个究竟,刚一转身,就看见老三向她跑过来。他的军裤一直到大腿那里,全都湿漉漉的,贴在身上。她惊呆了,已经十月底了,他不冷吗?
他几步跑上来,把那二十块钱塞到她手里,说:“你把这钱拿着吧,冰糖是别人送的,不要钱的。你用这钱——买运动服吧,不是要打比赛吗?”
她完全僵住了,不知道他怎么知道她需要运动服打比赛。
她抬起头,看见是老三。自从那次叫他“三哥”被人笑了之后,她就不知道叫他什么了。不管叫他什么,她都好像叫不出口一样,她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一切有关他的东西,对她的嘴来说,都成了禁忌,而对她的眼睛她的耳朵她的心来说,则成了红宝书——要天天看,天天读,天天想。
“你怎么会剩下这么多粮票?”
“我们队直接从西村坪买粮,根本不用粮票的——”
她听他这样说,就收下了,说:“那——就谢谢你了。”她看见他满脸是由衷的感激,好像是她刚给了他很多粮票一样。
吃完饭,静秋跟老三一前一后往亭子那里走。她想,拿了人家的手软,吃了人家的嘴软,今天又拿了他的,又吃了他的,不是到处都软了?
老三今晚好像有点激动,他那算不算“兽性大发”?“兽性”到底是个什么性?兽跟人不同的地方,不就是野兽是会吃人的吗?他又没吃她,只温情脉脉地吻吻她而已,没觉得有什么跟野兽相通的呀。
她从来不敢叫他名字,在心里都不敢,但她见到姓“陈”的或者叫“树新”的,就觉得特别亲切。班上有一个叫黄树新的,长得又丑,人又调皮,但就因为他的名字里也有个“树新”,她就无缘无故地对他有了好感,有几次还把自己的作业借给他抄。
静秋问:“你想调到哪个单位?”
“还在联系,进文工团也可以,进其他单位也行,哪里要我就到哪里去,只要是在K 市,扫大街都行,最好是在江心岛上扫大街,最好是扫你门前那条街。”
她觉得他描绘的前景象共产主义一样诱人而又遥远,她看到的是更现实的东西:“等我顶职了,我成了炊事员,你成了文工团员,你——还会想跟我天天见面?”
“不要说你是当了炊事员,你就是当了你们食堂喂的猪,我还是想天天跟你见面——”
“傻瓜,我怎么会不理你?不管你做什么说什么,不管你怎么冷落我,我都不会生你的气、不理你的,因为我相信不管你做什么,都是有你的苦衷,有你的道理的。你说的话,我是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所以你千万不要说言不由衷的话,因为我都当真的。”
PS:这个忍不住要发表一下言论,老三很了解静秋,才有了这种信任,希望静秋不要滥用这种信任,真的很宝贵,能这样想的人多么不容易嗷。
她没听到他答话,抬头一看,见他站在那里,盯着她的脚,满脸都是泪。她慌忙说:“你——这是干什么呀——,男的哪兴流泪的?”
他抹一把泪,说:“男人不为自己流泪,男人也不兴为别人流泪?我知道我劝你不打工,你不会听;我给你钱,你也不会要。但是如果你还有一点同情心——如果还——有一点——心疼我的话——就把这鞋穿上吧——”
“要我穿,我穿就是了,你——何必这样?”她连忙脱了脚上的拖鞋,很快把脚放进胶鞋,怕他看见她脚底的那些小洞。他只看见她的脚背就已经在流泪了,要是看见脚底,还不把眼睛哭瞎了?
可能鞋买得有点大,连她肿胀的脚也能放进去。她把两只都穿上了,讨好地走给他看,说:“你看,正好——”
但他仍然在流泪,她不知道怎么安慰他,想走上去抱住他,又怕妹妹出来看见。她指指里间,无声地说:“别这样,我妹妹看见了会告诉我妈的——”
他擦擦泪,叮嘱说:“一定记得——穿上,我会躲在——附近监督你的,你要是把鞋脱了——”
“你就怎么样呢?打我一顿?”
“我不打你,我也赤脚跑到石灰水里去踩,一直到把我的脚也烧坏为止——”
她怕自己也流起泪来,连忙说:“我要上工去了,你今天晚上——在那个亭子等我——”
“你——看见他——哭了?别告诉妈妈——”
“我知道。姐,男的为你哭了,就是真喜欢你了。”
静秋吓一跳,看来她妹妹不仅什么都看见了,而且看懂了。她又叮嘱了几遍,逼着妹妹发誓不告诉妈妈,才出门去见老三。、
他听了一遍,就说记住了,她不信,他就把地址背出来给她听。
她很惊讶:“你记性真好。”
“也不是对所有的事都记性好,但只要是跟你有关的,不知怎么的,我一下就记住了。”
她用裙子把脚罩着,跟他讲东讲西。他蹲在她面前,出其不意地掀起裙子,抓住她一只脚踝。她挣扎了两下,但没挣脱。他用手轻轻按她的脚背,一按就有个小窝。然后他看见了她脚底的那些洞,他捧着她的脚,低声叫:“静秋,静秋,你不——做这个工了吧,你——让我——帮你吧,你再这样——我怕我——真的要——疯了——”
“不要紧的,我现在有胶鞋了,就不会有事了。”
他把拖鞋套到她脚上,拉她起来,说:“走,我们到医院去。”
她不肯去:“到医院去干什么?现在别人还没下班?”
“总可以看急诊吧?你脚这么肿,肯定是中毒了,搞不好会把腿烂掉的——”
“不会的,又不是我一个,好几个人都是这样的——”
他固执地拉她:“别人是不是这样,我不管,我只管你一个。你跟我到医院去吧。”
“到了医院就要问名字单位什么的,我又没带看病用的‘三联单’,我不去——”
他突然放了她,从挂包里拿出那把匕首,她一惊,不知道他要干什么。还没等她弄明白,他已经在自己的左手背上划了一刀,血一下流了出来。静秋吓得跳起来,慌忙拿出手绢来帮他包扎,结结巴巴地说:“你——你——疯了?”
她把手绢扎得紧紧的,但血还是在往外渗。她吓得手脚发软,叫道:“我们快去医院吧!你还在流血——”
他一直没吭声,听到她说去医院才说:“肯去医院了?我们走吧。”
他聚精会神地掏那些小洞,她就一眼不眨地看他,想到要一年零一个月之后才能见到他,她觉得很沮丧,不知道这一年多怎么熬得过。她问:“你真的要等到一年零一个月之后才来——看我?”
他点点头:“我向你妈妈保证过了——,如果说了话不算数,她以后就不相信我了。”
他见她没吭声,就停下手中的活,看她一眼,只见她正眼巴巴地望着他。他看了她一会,猜测说:“你——要我来看你?你不想等那么久?”
她点点头。
“那我就不等那么久,我偷偷来看你,好不好?反正我是个当叛徒的料,向党表的决心,敌不过你一句话。”
她高兴了,说:“叛徒就叛徒,我们只要不被人发现就行。”
静秋不服,辩解说:“他说他等一辈子都行的——”
“这种话谁不会说?谁又没说过?像他这么不假思索地开口就是‘一辈子’,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表现。‘一辈子’这种话是不能轻易说的,谁能这么早就把自己的一辈子预料到了?”妈妈看静秋满脸不服气的样子,又说,“你还小,没接触过什么人,听他这样一说就信了。等你长大了,接触的人多了,你就会发现,每个男的在追求你的时候,都是这么说的,都是说可以等你一辈子。但如果你一年不理他,你看他还等不等你,早就跑了。”
三个人坐在河坡上,妈妈坐中间,手拿一把扇子,给两个女儿扇风赶蚊子。 静秋有时候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老三象孙悟空一样,变成了一个蚊子,想飞到她耳边来说几句话,但被她妈妈这样一扇一扇的,就给扇跑了。
小段爱穿一件旧军衣,好像每晚都记得塞进了腌菜坛子一样,皱得跟腌菜有一比。
PS:关于这个比喻,我印象很深刻,我以前不认真叠衣服,弄的衣服皱巴巴的,老妈有一次看到忍无可忍,说,“人说衣服皱的跟腌菜一样,但人家腌菜也码的整整齐齐,你列连腌菜都不如!”真是掷地有声啊,我们都笑了,这句话我一直引为经典。
这样她就可以跟老三一起在这个世界上呆三个月,然后她就跟他到另一个世 界去,永远呆在一起。只要是跟他在一起,在哪个世界其实也无所谓,都一样,在一起就行。她想,不管事情怎么发展,也只能坏到这个地步了,无非就是老三只能活三个月了。说不定最后还活了六个月,那就赚了三个月。说不定最后发现是县医院误诊了,那就赚了一条命。
静秋到了汽车站,把票一买,就到厕所把新罩衣换上了。她估计老三会在车站等她,所以她要早点换上,让他今天第一眼就看见她穿着他买的布做的衣服。她要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不要说他是叫她穿给他看,就是他叫她脱给他看,她也一定脱给他看。
他在椅子上坐下,把军大衣盖在身上。这是她第一次跟一个男的呆在一间屋子里过夜,但她好像并不害怕一样。看来毛主席说的那句话有道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她现在连死的准备都有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别人要说什么,那都是别人的事。就算别人把嘴说歪了,她也不在乎。
他愣了:“你在说些什么呀?你不要瞎说。我一直不敢告诉你实情,就是怕你这样——瞎搞,乱来。我不要你——跟我去。你活着,我就不会死;但是如果你——死了,我就——真正地——死了。你懂不懂?你听见没有?”
她说:“我懂,‘你死了,我就真正的死了’,所以我要跟你去。”
他急了:“我要你好好活着,为我们两个人活着,帮我活着,我会通过你的眼睛看这个世界,通过你的心感受这个世界。我要你——结婚,生孩子,我们两个人就活在孩子身上,孩子又有孩子,我们就永远都不会死。生命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延续下去的——”
她问:“我们——会有——孩子?”
“我们不会有,但是你——会有的,你有就跟我有一样——你会活很久很久的,你会——结婚,做——妈妈——,然后做奶奶,你会有子子孙孙的,很多年之后,你——对你的后代讲起——我,你——不用说我的名字——只说是一个你——爱过的人——就行——。我就是想到——那一天——才有勇气面对——现在。想着那一天,我就觉得我——只是——到另一个地方去——在那里——看你——幸福地生活——”
PS:这段话有些熟悉,铁达尼沉没时,Jack也对Rose说过类似的话 >_<
人生的智慧不是白白就能长出来的, 别人用自己的经验教训告诫你,你都不可能真正学会。只有你自己经过了的,你 才算真正长了智慧。等你用你的智慧去告诫别人的时候,别人又会像你当初那样,不相信你的智慧,所以每一代人都在犯错误,都在用自己的错误教育下一代,而下一代仍然在犯错误。
陈树民说:“哥哥走得动的时候,我们到八中来看过你,看见你带着一些小女孩在操场打排球。我们也从校外的路上看过你给学生上课。后来哥哥躺倒了,他就让我一个人来看你,回去再讲给他听。”
她握着他的手,对他说:“我是静秋,我是 静秋——”他说过的,即使他的一只脚踏进坟墓了,听到她的名字,他也会拔回脚来看看她。
她就一直握着他的手,满怀希望地对他说:“我是静秋,我是静秋——”她不记得自己这样说了多少遍,她的腿跪麻了,嗓子也哑了,旁边的人都看不下去了,说:“别叫了吧,他听不见了。”
但她不信,因为他的眼睛还半睁着,她知道他听得见,他只是不能说话,不能回答她,但他一定听得见。她仿佛能看见他一只脚已经踩在了坟墓里,但她相信只要她一直叫着,他就舍不得把另一只脚也踏进坟墓。她不停地对他说:“我是静秋!我是静秋!”
她怕他听不见,就移到他头跟前,在他耳边对他说:“我是静秋!我是静秋!” 她觉得他能听见她,只不过被一片白雾笼罩,他需要一点时间,凭她的那个胎记来验证是不是她。 她听见一片压抑着的哭声,但她没有哭,仍然坚持对他说:“我是静秋!我是静秋!”
过了一会,她看见他闭上了眼睛,两滴泪从眼角滚了下来。两滴红色的、晶莹的泪……
老三生前把他的日记、写给静秋的信件、照片等,都装在一个军用挂包里, 委托他弟弟保存,说如果静秋过得很幸福,就不要把这些东西给她;如果她爱情不顺利,或者婚姻不幸福,就把这些东西给她,让她知道世界上曾经有一个人, 倾其身心爱过她,让她相信世界上是有永远的爱的。
他在一个日记本的扉页上写着:“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 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 他身边只有一张静秋六岁时的照片和那封十六个字的信。他一直保存着,也放在那个军用挂包里。
每年的五月,静秋都会到那棵山楂树下,跟老三一起看山楂花。不知道是不是她的心理作用,她觉得那树上的花比老三送去的那些花更红了。
十年后,静秋考上L大英文系的硕士研究生。
二十年后,静秋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三十年后,静秋已经任教于美国的一所大学。今年,她会带着女儿飞回那棵山楂树下,看望老三。
她会对女儿说:“这里长眠着我爱的人。”
看的过程中,WEDNY说她最近有点闲,也在看这个,没过多久,她在QQ上说,看完了,刚才去厕所哭了,眼睛都还是红的。
看到了一半,还没看出哭点在哪,但已经觉得很好看了,在网上跟老妈说这个小说,没想到老妈说,她很早就看了,对其中一些描写还是很有体会的。而且小说的原型就是宜昌的。
可能下过乡的人看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小说更有共鸣吧,老妈的话让我对这部小说更感兴趣了。结果还没等看完就汹涌地泪目了~~~~(>_<)~~~~可能某种情绪已经慢慢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了,到了后来就不可抑制,也不想抑制~~
PS:以下文字严重剧透,还想看小说的筒子先不要看了。
老三,看过小说的人可能都认为他完美,这也不奇怪,因为至始至终,他都是存在于静秋主观叙述中,至于他本身是否完美,不那么重要,他在静秋眼里是什么样的,他是怎样感动静秋的,就会怎样感动我。
对我而言,这个男人的外表、才华在静秋断断续续的只言片语中,总结不出来什么,打动人心的,是他的信仰——对于爱的信仰。在那个羞于和难以表达爱的年代,对于爱的信仰,让老三这个人的一切语言和行为都有了一种不可言状的吸引。而他,就像一个太阳,默默的用自己的信仰去关爱别人,影响别人。
这种爱甚至显得过于完美,让我不能相信。可是,我不相信的,就真的不存在么?也许,只是因为我做不到而已,或者,没有见过而已吧。
静秋,一个傻的可爱的姑娘,对于爱,她是懵懂的,无知的,也是渴望的。一开始觉得她太能叽歪了,几乎每时每刻都在那想七想八,患得患失,杞人忧天的,但看着看着,也非常能理解她了。家庭贫困的压力、政治身份带来的自卑和阴影,倔强好强的个性,还有当时人们所处的环境,健康活下来真不容易啊!
显然老三和静秋处在不同的层次上,前者已经对这个世界和人的认识比较客观、成熟了,静秋更多还是个孩子。所以在感知爱,表达爱的方面,多少还是有很大不同的。直到最后,因为有了一个外界的大刺激,静秋才迸发出惊人的去表达爱的能量和勇气。后知后觉的爱,虽然有点晚,但也是真挚和浓烈的。
一说起爱情,很多人都说好抽象。现在还有人说,爱情就像鬼,谁都不知长什么样,也碰不见。其实爱情又怎么能描述的出来究竟是什么呢?不同的人看一朵花的感觉都不一样,何况是这样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美好的情感?如果你认为那就是爱,就不要管别人怎么说。
小说感动我的地方就在于能把爱情这样一个抽象的东西,写的这样具体又深入人心,凡是涉及到老三和静秋的文字,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爱的气息。有人可能觉得,有时老三和静秋为对方做的事,太幼稚,太狂热,不真实。是的,当我们没遇到那样一个人,那样的一种际遇,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可能去做那些事。不是不可能做到,只是……机缘不到吧。
后来老三得绝症住进医院,静秋找到他以后,两人前所未有的,毫不避讳的度过了两天一夜。那几章非常有画面感,可越是温馨,浪漫,我眼泪越是止不住往下掉。一个人,在自己身患重病以后,还想着对方的感受,不知是不是因为,已经把她当成了自己,甚至比自己还珍贵的生命?
当一个人不能改变事实,只能去面对的时候,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遗憾的。遗憾不能跟最爱的人在一起,遗憾不能跟她一起抚养孩子,度过每一个平平淡淡但又充满美好回忆的日子;遗憾不能执子之手,遗憾不能做所有两人都喜欢的事……但老三,我却为他感到庆幸,因为,在他遇到静秋以后,他已经把每天都当最后一天来用,他用所有的爱去关心她,爱护她,实现自己对爱的承诺,这样的人,即使有遗憾,也是没有悔恨的。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除了主席语录,要去执着的相信一个事物,是多么困难啊,何况是相信爱这样一个虚无缥缈,又可能吃力不讨好的东西。老三和静秋是多么不同的两个人,但他们互相吸引,因为他们都认为,感情,尤其是爱情是无上纯洁和可贵的。就像静秋自己对自己说的,上什么学,做什么工作,都不能自己选择,但至少,感情是唯一可以选择的,所以这个权利一定不会放弃。
而现在,上什么学,做什么工作,好像自己都能够去选择,可感情呢?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无法选择,其实不是别人逼得,是他们内心对感情的信仰不坚定,或者已经是一副“别跟我谈感情,太伤钱了”的价值观了,谈不上信仰= =||
人的一生,连宇宙中的沧海一粟都算不上,短暂的可怜。就是在这样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两个生命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因为一个叫爱的东西,让彼此体验到人世间的真善美,整个世界因此而起了变化。当你想起那个人的名字,你会更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而他也永远不曾从你的心里和记忆中抹去。
摘抄吧(不说了,又要泪目了╮(╯▽╰)╭)
他说,“这书好不好看? ”
静秋说:“这是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我们可以批判地吸收——”
他又像看小孩子那样看着她:“这些书都是世界名著,只不过——现在在中国遭到这种厄运,但是名著终归是名著,是不会因为暂时的遭遇就变成垃圾的。你还想看吗?我还有一些,不过你不能看太多,不然你的教材写不出来了。要不,我帮你写?”
他站在水里,回过头望她,大声问:“你冷不冷?冷就把大衣披上。”
“我不冷——”
他跑上岸来,把大衣披在她身上,打量她一会,笑得前仰后合。
她声明说:“你告诉我干什么?我管你——到哪里去?”
“你不管我到哪里去,但我想告诉你我到哪里去了,不行吗?”他歪着头,有点不讲理地说。
还好他没再追问,而是拿出一支新钢笔,说:“用这支笔写吧,老早就想给你买一支的,没机会出去——。你那支漏水,你看你中指那里老是有块墨水印。”
他在她本子上写了一首诗,大意是说,从我遇见你的那一天起,我就在心里恳求你,如果生活是一条单行道,就请你从此走在我的前面,让我时时可以看见你;如果生活是一条双行道,就请你让我牵着你的手,穿行在茫茫人海里,永远不会走丢。
那一晚,静秋怎么都睡不着,她把那张纸拿出来看了又看,他的确是那样写的。但他是怎么知道她明天要回去的呢?他明天不上班吗?他会对她说什么?做什么?有他做伴,她心里很高兴,但是女孩防范的是男人,他不也是个男人吗?两个人在山上,如果他要对她做什么,难道她还打得过他?
“你以后不要往我饭下面埋东西,让大妈他们看见,不等于是给人一个证据吗?”
他站住了,看着她,认真地说:“真的不是我,可能是志刚吧。你说每次都是我去那里的时候,可能刚好是我带了菜过去,才有东西埋。但我确实没有在你碗里埋东西,我知道那会把你弄得很难堪的,所以我只能是多买一些,拿过去大家吃,你也就能吃到了——”
她问:“你去大嫂娘家了?”
“嗯。”
“远不远?”
“不远。”
静秋望了一眼他的脚,发现一双鞋都走破了,脚趾头露了出来。她说不出话来,只呆呆地看那鞋。他看见了,赶快把鞋脱了,踩到脚下去,羞愧地说:“我脚重,费鞋,是想打赤脚的,但山里冷——”
她的脚很懂事,长到35码就没长了,好像怕她那双旧解放鞋不能穿了一样。她的毛衣,从正面看,很抽象,很高深莫测。但如果翻过来看里面,就布满了线疙瘩,就象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时候穿的那种羊皮袄,那一定是绵羊的皮,因为那些毛都是曲里拐弯的。
静秋从来没想过通过嫁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知道自己是下农村的命,而且下去了就招不回来,但她也没想过通过嫁人改变这一点,就像她知道自己家穷,也很想改变穷的面貌,但她决不会靠嫁人去改变,她宁可抢银行。
对她来说,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不能掌握的,升学,找工作,入团等等,都不是自己说了算的。唯有自己的感情,可以自己掌握,这是她唯一可以自由支配的东西,所以她一定要按自己的意志去支配自己的感情。她可以因为感恩拿自己报答别人,可以因为同情去拯救一个人,但她绝不会用自己的感情去换金钱或地位。
静秋听得心乱如麻,以前只知道跟男的“同房”“睡觉”是危险的,现在又弄出一个“上身”,不知道被老三抱过是不是就算让他“上身”了。她冒死问道:“你说你那时没——让他上身,是什么意思?”问完了,就很后悔,怕大嫂问她为什么关心这个。
她怕老三要还钱给她,吓得转身就跑。跑了一会,她才想起他是在船上,能 把她怎么样?她放慢脚步,想看个究竟,刚一转身,就看见老三向她跑过来。他的军裤一直到大腿那里,全都湿漉漉的,贴在身上。她惊呆了,已经十月底了,他不冷吗?
他几步跑上来,把那二十块钱塞到她手里,说:“你把这钱拿着吧,冰糖是别人送的,不要钱的。你用这钱——买运动服吧,不是要打比赛吗?”
她完全僵住了,不知道他怎么知道她需要运动服打比赛。
她抬起头,看见是老三。自从那次叫他“三哥”被人笑了之后,她就不知道叫他什么了。不管叫他什么,她都好像叫不出口一样,她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一切有关他的东西,对她的嘴来说,都成了禁忌,而对她的眼睛她的耳朵她的心来说,则成了红宝书——要天天看,天天读,天天想。
“你怎么会剩下这么多粮票?”
“我们队直接从西村坪买粮,根本不用粮票的——”
她听他这样说,就收下了,说:“那——就谢谢你了。”她看见他满脸是由衷的感激,好像是她刚给了他很多粮票一样。
吃完饭,静秋跟老三一前一后往亭子那里走。她想,拿了人家的手软,吃了人家的嘴软,今天又拿了他的,又吃了他的,不是到处都软了?
老三今晚好像有点激动,他那算不算“兽性大发”?“兽性”到底是个什么性?兽跟人不同的地方,不就是野兽是会吃人的吗?他又没吃她,只温情脉脉地吻吻她而已,没觉得有什么跟野兽相通的呀。
她从来不敢叫他名字,在心里都不敢,但她见到姓“陈”的或者叫“树新”的,就觉得特别亲切。班上有一个叫黄树新的,长得又丑,人又调皮,但就因为他的名字里也有个“树新”,她就无缘无故地对他有了好感,有几次还把自己的作业借给他抄。
静秋问:“你想调到哪个单位?”
“还在联系,进文工团也可以,进其他单位也行,哪里要我就到哪里去,只要是在K 市,扫大街都行,最好是在江心岛上扫大街,最好是扫你门前那条街。”
她觉得他描绘的前景象共产主义一样诱人而又遥远,她看到的是更现实的东西:“等我顶职了,我成了炊事员,你成了文工团员,你——还会想跟我天天见面?”
“不要说你是当了炊事员,你就是当了你们食堂喂的猪,我还是想天天跟你见面——”
“傻瓜,我怎么会不理你?不管你做什么说什么,不管你怎么冷落我,我都不会生你的气、不理你的,因为我相信不管你做什么,都是有你的苦衷,有你的道理的。你说的话,我是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所以你千万不要说言不由衷的话,因为我都当真的。”
PS:这个忍不住要发表一下言论,老三很了解静秋,才有了这种信任,希望静秋不要滥用这种信任,真的很宝贵,能这样想的人多么不容易嗷。
她没听到他答话,抬头一看,见他站在那里,盯着她的脚,满脸都是泪。她慌忙说:“你——这是干什么呀——,男的哪兴流泪的?”
他抹一把泪,说:“男人不为自己流泪,男人也不兴为别人流泪?我知道我劝你不打工,你不会听;我给你钱,你也不会要。但是如果你还有一点同情心——如果还——有一点——心疼我的话——就把这鞋穿上吧——”
“要我穿,我穿就是了,你——何必这样?”她连忙脱了脚上的拖鞋,很快把脚放进胶鞋,怕他看见她脚底的那些小洞。他只看见她的脚背就已经在流泪了,要是看见脚底,还不把眼睛哭瞎了?
可能鞋买得有点大,连她肿胀的脚也能放进去。她把两只都穿上了,讨好地走给他看,说:“你看,正好——”
但他仍然在流泪,她不知道怎么安慰他,想走上去抱住他,又怕妹妹出来看见。她指指里间,无声地说:“别这样,我妹妹看见了会告诉我妈的——”
他擦擦泪,叮嘱说:“一定记得——穿上,我会躲在——附近监督你的,你要是把鞋脱了——”
“你就怎么样呢?打我一顿?”
“我不打你,我也赤脚跑到石灰水里去踩,一直到把我的脚也烧坏为止——”
她怕自己也流起泪来,连忙说:“我要上工去了,你今天晚上——在那个亭子等我——”
“你——看见他——哭了?别告诉妈妈——”
“我知道。姐,男的为你哭了,就是真喜欢你了。”
静秋吓一跳,看来她妹妹不仅什么都看见了,而且看懂了。她又叮嘱了几遍,逼着妹妹发誓不告诉妈妈,才出门去见老三。、
他听了一遍,就说记住了,她不信,他就把地址背出来给她听。
她很惊讶:“你记性真好。”
“也不是对所有的事都记性好,但只要是跟你有关的,不知怎么的,我一下就记住了。”
她用裙子把脚罩着,跟他讲东讲西。他蹲在她面前,出其不意地掀起裙子,抓住她一只脚踝。她挣扎了两下,但没挣脱。他用手轻轻按她的脚背,一按就有个小窝。然后他看见了她脚底的那些洞,他捧着她的脚,低声叫:“静秋,静秋,你不——做这个工了吧,你——让我——帮你吧,你再这样——我怕我——真的要——疯了——”
“不要紧的,我现在有胶鞋了,就不会有事了。”
他把拖鞋套到她脚上,拉她起来,说:“走,我们到医院去。”
她不肯去:“到医院去干什么?现在别人还没下班?”
“总可以看急诊吧?你脚这么肿,肯定是中毒了,搞不好会把腿烂掉的——”
“不会的,又不是我一个,好几个人都是这样的——”
他固执地拉她:“别人是不是这样,我不管,我只管你一个。你跟我到医院去吧。”
“到了医院就要问名字单位什么的,我又没带看病用的‘三联单’,我不去——”
他突然放了她,从挂包里拿出那把匕首,她一惊,不知道他要干什么。还没等她弄明白,他已经在自己的左手背上划了一刀,血一下流了出来。静秋吓得跳起来,慌忙拿出手绢来帮他包扎,结结巴巴地说:“你——你——疯了?”
她把手绢扎得紧紧的,但血还是在往外渗。她吓得手脚发软,叫道:“我们快去医院吧!你还在流血——”
他一直没吭声,听到她说去医院才说:“肯去医院了?我们走吧。”
他聚精会神地掏那些小洞,她就一眼不眨地看他,想到要一年零一个月之后才能见到他,她觉得很沮丧,不知道这一年多怎么熬得过。她问:“你真的要等到一年零一个月之后才来——看我?”
他点点头:“我向你妈妈保证过了——,如果说了话不算数,她以后就不相信我了。”
他见她没吭声,就停下手中的活,看她一眼,只见她正眼巴巴地望着他。他看了她一会,猜测说:“你——要我来看你?你不想等那么久?”
她点点头。
“那我就不等那么久,我偷偷来看你,好不好?反正我是个当叛徒的料,向党表的决心,敌不过你一句话。”
她高兴了,说:“叛徒就叛徒,我们只要不被人发现就行。”
静秋不服,辩解说:“他说他等一辈子都行的——”
“这种话谁不会说?谁又没说过?像他这么不假思索地开口就是‘一辈子’,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表现。‘一辈子’这种话是不能轻易说的,谁能这么早就把自己的一辈子预料到了?”妈妈看静秋满脸不服气的样子,又说,“你还小,没接触过什么人,听他这样一说就信了。等你长大了,接触的人多了,你就会发现,每个男的在追求你的时候,都是这么说的,都是说可以等你一辈子。但如果你一年不理他,你看他还等不等你,早就跑了。”
三个人坐在河坡上,妈妈坐中间,手拿一把扇子,给两个女儿扇风赶蚊子。 静秋有时候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老三象孙悟空一样,变成了一个蚊子,想飞到她耳边来说几句话,但被她妈妈这样一扇一扇的,就给扇跑了。
小段爱穿一件旧军衣,好像每晚都记得塞进了腌菜坛子一样,皱得跟腌菜有一比。
PS:关于这个比喻,我印象很深刻,我以前不认真叠衣服,弄的衣服皱巴巴的,老妈有一次看到忍无可忍,说,“人说衣服皱的跟腌菜一样,但人家腌菜也码的整整齐齐,你列连腌菜都不如!”真是掷地有声啊,我们都笑了,这句话我一直引为经典。
这样她就可以跟老三一起在这个世界上呆三个月,然后她就跟他到另一个世 界去,永远呆在一起。只要是跟他在一起,在哪个世界其实也无所谓,都一样,在一起就行。她想,不管事情怎么发展,也只能坏到这个地步了,无非就是老三只能活三个月了。说不定最后还活了六个月,那就赚了三个月。说不定最后发现是县医院误诊了,那就赚了一条命。
静秋到了汽车站,把票一买,就到厕所把新罩衣换上了。她估计老三会在车站等她,所以她要早点换上,让他今天第一眼就看见她穿着他买的布做的衣服。她要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不要说他是叫她穿给他看,就是他叫她脱给他看,她也一定脱给他看。
他在椅子上坐下,把军大衣盖在身上。这是她第一次跟一个男的呆在一间屋子里过夜,但她好像并不害怕一样。看来毛主席说的那句话有道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她现在连死的准备都有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别人要说什么,那都是别人的事。就算别人把嘴说歪了,她也不在乎。
他愣了:“你在说些什么呀?你不要瞎说。我一直不敢告诉你实情,就是怕你这样——瞎搞,乱来。我不要你——跟我去。你活着,我就不会死;但是如果你——死了,我就——真正地——死了。你懂不懂?你听见没有?”
她说:“我懂,‘你死了,我就真正的死了’,所以我要跟你去。”
他急了:“我要你好好活着,为我们两个人活着,帮我活着,我会通过你的眼睛看这个世界,通过你的心感受这个世界。我要你——结婚,生孩子,我们两个人就活在孩子身上,孩子又有孩子,我们就永远都不会死。生命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延续下去的——”
她问:“我们——会有——孩子?”
“我们不会有,但是你——会有的,你有就跟我有一样——你会活很久很久的,你会——结婚,做——妈妈——,然后做奶奶,你会有子子孙孙的,很多年之后,你——对你的后代讲起——我,你——不用说我的名字——只说是一个你——爱过的人——就行——。我就是想到——那一天——才有勇气面对——现在。想着那一天,我就觉得我——只是——到另一个地方去——在那里——看你——幸福地生活——”
PS:这段话有些熟悉,铁达尼沉没时,Jack也对Rose说过类似的话 >_<
人生的智慧不是白白就能长出来的, 别人用自己的经验教训告诫你,你都不可能真正学会。只有你自己经过了的,你 才算真正长了智慧。等你用你的智慧去告诫别人的时候,别人又会像你当初那样,不相信你的智慧,所以每一代人都在犯错误,都在用自己的错误教育下一代,而下一代仍然在犯错误。
陈树民说:“哥哥走得动的时候,我们到八中来看过你,看见你带着一些小女孩在操场打排球。我们也从校外的路上看过你给学生上课。后来哥哥躺倒了,他就让我一个人来看你,回去再讲给他听。”
她握着他的手,对他说:“我是静秋,我是 静秋——”他说过的,即使他的一只脚踏进坟墓了,听到她的名字,他也会拔回脚来看看她。
她就一直握着他的手,满怀希望地对他说:“我是静秋,我是静秋——”她不记得自己这样说了多少遍,她的腿跪麻了,嗓子也哑了,旁边的人都看不下去了,说:“别叫了吧,他听不见了。”
但她不信,因为他的眼睛还半睁着,她知道他听得见,他只是不能说话,不能回答她,但他一定听得见。她仿佛能看见他一只脚已经踩在了坟墓里,但她相信只要她一直叫着,他就舍不得把另一只脚也踏进坟墓。她不停地对他说:“我是静秋!我是静秋!”
她怕他听不见,就移到他头跟前,在他耳边对他说:“我是静秋!我是静秋!” 她觉得他能听见她,只不过被一片白雾笼罩,他需要一点时间,凭她的那个胎记来验证是不是她。 她听见一片压抑着的哭声,但她没有哭,仍然坚持对他说:“我是静秋!我是静秋!”
过了一会,她看见他闭上了眼睛,两滴泪从眼角滚了下来。两滴红色的、晶莹的泪……
老三生前把他的日记、写给静秋的信件、照片等,都装在一个军用挂包里, 委托他弟弟保存,说如果静秋过得很幸福,就不要把这些东西给她;如果她爱情不顺利,或者婚姻不幸福,就把这些东西给她,让她知道世界上曾经有一个人, 倾其身心爱过她,让她相信世界上是有永远的爱的。
他在一个日记本的扉页上写着:“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 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 他身边只有一张静秋六岁时的照片和那封十六个字的信。他一直保存着,也放在那个军用挂包里。
每年的五月,静秋都会到那棵山楂树下,跟老三一起看山楂花。不知道是不是她的心理作用,她觉得那树上的花比老三送去的那些花更红了。
十年后,静秋考上L大英文系的硕士研究生。
二十年后,静秋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三十年后,静秋已经任教于美国的一所大学。今年,她会带着女儿飞回那棵山楂树下,看望老三。
她会对女儿说:“这里长眠着我爱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