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之道》陈再明
《平生以″恬谈之交″交友》陈再明23.2.7 今天想谈谈平生的"交友之道″,这是人生的三大″待人处事″之道(其一,孝父母;′其二,敬师长;其三,交朋友)。可见,交朋友在一生当中,是如何的重要? 钱钟书在他的《管锥篇》中,特辟一则《友谊》,专谈人的交际、交友的直接原因。指出"人情世道之常的二种情况:一是人所希望所交游者能富贵,更希望富贵而不弃置贫贱之交。如《史记-陈涉世家》所言″苟富贵,毋相忘″。二是人既得志,又常常弃置卑贱时故旧之失意未得志者。如《后汉书-宋弘传》所言″贵易交″(″富贵而相忘易交")″。 我一生并未富贵过,但也差強人意。所以,结交的朋友有六个比较说得来,相交四十多年,都未把他们忘记(″苟富贵,毋相忘″),也没有自以为富贵了,而贱视未富贵者(″贵易交″)。之所以能如此,无非是我的交友态度,是以"恬谈″(″淡如水“)与他们相交。既不望其将来会发达富贵,亦不因不发达富贵而贱视他。让我把实在的例子,说出来看看。 这六位朋友,分别是小学时代两位:陈某和林某;大学时代也有两位:许某和张某,以及进入社会后的两位:曾某和杨某。年龄都在伯仲之间,我们之间的相交,也都在四十年以上。于今,除许某早已在十多年前离开人世外,其他五位都尚健在,但张某则情况不明。 杨某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便和我通信长达45年之久,期间每一个月彼此都鱼雁往来不辍。其实,他是我初中的同班同学,只是真正相交是从通信才开始的。曾某是我进入银行工作后结交的朋友,因为彼此兴趣相投,是″SD俱乐部″(游泳、跳舞)的成员。我来日留学时,他已事业有成,特地来日本看我。前年,我最后一次(因从此以后,我的户口已被除籍,不能以台湾省人身分回去)回台,也特地去他家里,探问过他。 许某是台湾省高级公务人员,因我回大陆定居后,他就不敢和我交往。所以,实际交往时间不长,是因他的“贵易交″,把我断了交。张某也是大学同系同学,相交了四十多年。2009年,我离开大连时,他从长沙打来电话说,我回日后不便和我再通话了,请我原谅。是他的特殊身分,断了我们之间的交往。其情况和台湾省的许某,不谋而合。 小学同学中,以陈某的学历最显赫,台湾大学化工系毕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学博士,在加州南加大担任高级研究工作。我到美国旅游,便是住在他家里。后来不知何原因?他不来信,我也没去信,就这样不通音讯了。林某是师范毕业后,便一直在家乡担任小学教员。我每次回台,必去看他。表现了″苟富贵,毋相忘″的精神。 朋友是人生道路上的″瑰宝″,所以,应该十分珍惜它。交朋友,不是望他富贵,而是但望能够彼此时常问候、交换思想感情、互通生活气息、红事白事有个份儿等等。说到底,便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也就是所谓″恬淡之交″。″恬淡″并非不讲感情(友情),而是把感情放在物质需求之上,大家不必为钱财设想。因为一谈到″借贷″,建立起来的感情便会烟消云散。这是自古已然,于今犹然的道理,千万要记在心里。
-
南郁青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07 2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