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结婚年龄的看法
最近看到一条新闻,2022年杭州男性平均结婚年龄是31.7岁,女性是30岁,相比2021年所有推迟。在经济条件逐渐变好的今天,人们似乎变得恐婚。有人说“高房价”,有人说“教育医疗成本高”,有人说“生活压力大”等到原因。似乎都是外界因素影响了大家的结婚。想一想,以前大家吃不饱饭,住的也很简陋,也都早早的结婚了,根本原因不在于这些外界因素。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大家结婚越来越晚,甚至不愿意结婚了?想想我们父母那一辈的,基本上二十出头都结婚了,有点甚至没到法定结婚年龄。那个时候几乎没有剩男剩女,大家相个亲,父母见一面觉得满意就差不多了,生怕自己找不到对象,有的父母花光积蓄也要为儿子找个老婆。那个时候经济条件不好,生活压力很大,也都早早的结婚了。那么问题来了,经济条件如此差的情况下,大家也是争先恐后的结婚,生怕把自己落下了。这说明外界因素不是根本原因,那么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根本原因在于随着物质条件的提升,人们的对精神的追求更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变化。中国自古以来推崇儒家文化,“三十而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人们会早早的结婚,尽快生下男孩传宗接代。无论男女,如果三十多岁没有结婚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父母走在外面就觉得很丢脸面。七大姑八大姨会想尽办法也要你尽快结婚。而且要多生孩子,人多力量大,孩子多的家庭就不会被邻里欺负。
第二个原因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建立和完善,人们不需要通过结婚生孩子来养老。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多赚钱,存足够的养老金也可以安享晚年。普通的中产家庭自己一个人也可以衣食无忧,日子过的很好,结婚可能会降低其生活质量。总想找到心灵契合的伴侣,高不成低不就,拖着拖着就三十多岁了。这个世界没有百分百合适结婚的人,部分人期待着类似韩剧的爱情到来,似乎这只是乌托邦式的爱情。
第三个原因是资本对年轻人的捧杀,特别是对年轻女性灌输概念。类似“一个人过得也挺好”,“女生应该活出年轻的自我”,“有房才能给你一个安稳的家”。大部分女性想要的精致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质支撑,留在一线城市等,普通的男性很难满足这些要求。婚姻大部分门当户对的,这里是指两个人的自身条件差不多。像童话的灰姑娘和白马王子,韩剧财阀公子追普通家庭的女孩,富婆追小鲜肉,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婚姻还是条件对等,经济收入差不多。我们需要务实的思想,找到和自己差不多结婚的就可以了,一线城市呆不下去的话去二线城市或者老家也行,幸福的生活并不一定取决于你一定要在什么地方,多大的能力呆在多大的地方,这个是最好的选择。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了解这些原因,相应对策就比较容易了。
第一,政策上需要进行鼓励结婚。结婚买房打折,可以减税,奖励,对彩礼上进行引导。
第二,引导人们思想观念上觉得结婚更好。加强对电视剧、综艺节目、小视频等不利于结婚的进行审查,给大众传播积极正能量的结婚好处。
第三,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保障,减轻结婚的阻力,促进人们更愿意结婚。
所以,年轻人愿不愿意结婚对民族的复兴意义是重大的,需要的是整个大方向的引导,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