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水产养殖,做好这几点,才能把钱赚到手!
春天对于水产养殖从业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尤其是很多地区停食时间较长,开春之后水产动物摄食速度加快,处理得好,顺利开口加料,能抢一批好价;处理的不好,死鱼满塘!所以开春真的不要大意,笔者建议做好以下几项主要工作,这样才能顺利把钱赚到手,避免踩到开春“鱼瘟”这个地雷。

“鱼瘟”并不是指单独的某一种病症。主要是指细菌性、病毒性、真菌及寄生虫一种或几种鱼病的混合感染。表现症状烂鳃、烂尾、烂身、腹水等情况,寄生虫常见的有碘泡虫、单极虫等;以及水霉等真菌性感染。因此,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引起鱼瘟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但鱼的体质问题是引发鱼瘟的重要因素之一。
- 鱼类越冬导致体质下降
天气逐渐寒冷,气温下降,水温也开始逐渐降低,鱼逐渐的摄食量开始减少直至停料进入越冬状态。越冬期间鱼几乎是没有任何营养的摄入的,因此,度过越冬期的鱼,自身的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对一些病毒细菌的抵抗力变得十分脆弱,易感染发病。
- 多变的气候
早春气候变化频繁,昼夜温差大,鱼类容易应激,出现应激现象,然而频发的应激容易导致鱼的代谢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让本就虚弱不堪的鱼体更是雪上加霜,最终不堪重负,发病。

- 拉网擦伤&存塘鱼密度大
越冬前拉网频率高,不可避免的导致鱼体体表擦伤,短时间内伤口不愈合,继发生病原性感染。此外,塘口的养殖密度大,一旦发病,及易蔓延至整个塘口,大面积传播,难以控制。
防控“鱼瘟”是一套系统性的工程,除了调理水质、改低等一些基本操作外,最重要的是要如何保障鱼体能量代谢稳定及提升鱼体本身的基础免疫力和抗应激
能力,保证鱼类健康生长,因而保肝护肠显得尤为重要。
- 肝脏
肝脏的作用相信养殖朋友们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鱼类的肝脏是鱼体的营养代谢中枢。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会长期投喂脂肪含量较高的配合饲料,但是饲料中没有添加适合的促进脂肪消化吸收剂的,鱼就不能很好的吸收和利用饲料中的高含量的脂肪,从而脂肪就很容易蓄积在肝脏和肠道中,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脂肪肝,诱发其他肝脏疾病。
- 肠道
肠道不仅是鱼的消化器官,有着容纳运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等作用;此外,肠道还具有免疫功能,具有物理屏障(粘液、吸附、再生、运动)、生物屏障(正常菌群共生)、化学屏障(胃酸及糖蛋白等)、免疫屏障(免疫活性细胞、抗体系统等),是鱼体重要的免疫保护屏障。
- 肝肠一体
肝脏和肠道胆管、门静脉和体循环进行双向交流。当肠黏膜损伤形成“肠漏”时,导致细菌、毒素入肝;当肝脏不好,炎症因子进入肠道引发肠道炎症;肝脏或肠道疾病单独防控有时效果不佳,往往是忽略了肝肠一体综合防控。

防治开春鱼瘟的措施
- 减少水体中的病原体。可以选择在天气好的时候更换池塘中少量的水,然后使用产品对鱼和水体进行消毒并驱虫。要不然等水温再次升高时,很容易对池塘中的鱼类造成健康问题,因此应首先做好防御工作。
- 开春后及时调水、换低。
- 池塘经过整个冬季,池塘中有机质大量累积,一旦温度升高,很容易导致水体变坏。所以可选择在晴天在塘里用药来改底和培水。
- 适当投喂。越冬期间可以少量、适当的投喂饲料。补偿消耗的能量。同时在饲料中添加胆汁酸,既有助于油脂的吸收利用,提高饲料利用率,还能帮助排除代谢废物,维护动物肝肠健康,提高生产性能。
以上内容整理自网络,侵删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