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 意大利线上中文教学反思(2023.1-2023.2)
新年好!
从10月26日我开始负责一所高中高一到高三的线上中文课。下面是每次课后口头录下并转写的零碎反思。因为是口头录音转录而成,语言表达可能比较零散。不过,2023年也要及时更新上课后的反思情况噢!
2023.1.18
今天是圣诞节假期后久违的开课,总的来说,我觉得上得还比较顺利。首先是第一节课给高一的同学,主要复习了他们之前所学的知识,并且开启了第七课的学习。我发现这种线上线下的合作教学模式很容易在教学进度上出现一种流动的临时的变化。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本我们的计划是意大利籍中文老师在线下学校上课,她作为主讲老师来讲新课。然后,我在下一周的线上课中帮助他们复习练习已学的知识,进行一些操练。但是后来我们发现,因为一些学校特定假期的原因,这种有节奏性的、理想的节奏安排改变了。
现在莫名变成了我已经帮助他们复习了以前的知识之后,发现已经没东西可讲,所以我必须要讲一些新的内容。然后那位老师可能在线下帮助他们复习我所讲的新的内容。这种主次的调换是我所没有想到的。而且我也并不确定这种主次是否真的像这样调换了。因为我不知道那位老师是否真的在线下帮助他们根据我在线上的教学进度,来继续往下讲,还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进度来讲。因为我想如果我作为学生在线上课的时候,不断听到与线下课重复的内容、自己烂熟于心的内容,肯定是非常削弱学生的学习动机的。
同样的,这种上课前的心态也是需要帮助学生调整的,可能他们在线下课的话会更加希望能够听到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在线上课希望能够是对已学内容的一些巩固和复习;但现在发现这种主次内容调换,对学生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在想之后该如何和那位老师沟通,去更好地调节这种教学内容主次安排上的逻辑顺序。
第二节课是高三同学,主要是帮助他们讲了第11课的语法,并且复习了数字。在线上课的时候,我会对这些学生的具体情况感到陌生,因为我不知道他们在线下课的具体表现是怎么样的。所以当学生出现一种不太关心所学的新内容,或者不愿意打开视频,不愿意用麦克风交流,只是在打字的情况。我不知道这个是正常的,还是这位学生在线上课的时候有意而为之。我会非常急迫地想要获得一种机会能够去他们的线下课听课一次,感受一下他们不同学生在真实的线下课教学的情景下的表现和反应。
还有我不太清楚的是他们的考勤问题。在线上课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有一些学生不来的情况,但是那位老师的态度是我给来的同学上好课就可以,不需要进行考勤记录。但是这种考勤的记录也是我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有特别放在心上,所以导致现在这个漏洞越来越大,也是我自己的原因。如果需要来归结错误的话,如果我在一开始就为每节课做好考勤,那么就不至于到现在这种程度。因为我现在如果真的想反映考勤的问题,那么是没法儿拿出考勤表的。这种没有依据的反馈因此缺乏客观性,或许我需要从下节课开始就记录考勤,为以后的问题做好提前的打算,防患于未然。
第三次课是高二学生的一节课,这是我第一次在线上上文化课,有一种手足无措的感觉。我确实是根据不同的主题,既选择了语言要素的内容,同时也安排了一些简短有趣的文化主题的视频。但是难道文化教学就是在帮同学们放视频吗?他们真的能从视频中得到我想让他们掌握的内容吗?这也是我不够明白的,因为我发现并不是所有学生,或者说我并没有为这节文化教学课的视频播放,安排一些能够收到学生反馈的东西。所以我播完视频之后,这个教学就结束了。我并不知道学生从这个视频中收获了什么,以及他们有什么问题,这也是我不够成熟的地方。
第一是我不知道怎么在线上开展有效的文化教学。第二,我不知道怎么在播放文化主题的视频之后获得学生对这个视频的反馈,去提高效果和质量。我现在感觉每节课后及时向合作教师去反馈自己在这节课讲的什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不仅能够帮助对方老师去了解目前学生的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的薄弱项,也能够帮助他意识到我们之间教学进度的连贯性,这是需要通过彼此的努力而达到的。
2023.2.1
这次的反思时间是分段进行的。每节课下课后的课间5分钟,立刻记下了本节课自己所想到的关键点。晚上是孔院的聚餐活动,因此一下课便立刻为此做准备,对于本次课的完整回顾则是在第二天另一个教学点课程结束之后,再统一进行的。下面也将以这种分段的“碎片”进行呈现。
高一的课:学习和复习了“你是哪国人”“你是哪儿的人”“您贵姓”“你叫什么名字”,一个同学扮演中国明星和名人接受采访,另一个同学问一问这四个问题;复习了朋友、同学、老师的汉字和句子。分享了一个和汉字起源有关系的4分钟视频。关于教师与学校、校长的关系。意大利外籍教师作为纽带的作用。关于线上课程,人际感情的维系略微阻隔的情况下,如何向学生表示自己的真诚和友好——他们的语言。
我的意大利籍搭班老师在上周我们见面喝咖啡的时候,告诉我他们在2月9号的时候会在东方博物馆进行文化活动,参观博物馆的特别展览,然后问我是否愿意参加他们下午的活动,并说他会去询问校长是否同意。昨天的时候,这位老师也通知我说校长同意了,让我也参加到这个活动中来,所以在这件事上我也感觉到意大利教师是中方教师与学校管理者、学校校长以及学生家长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很多事情上,包括非教学活动的事情上,意大利教师才是起到主导作用的。因此,他们对中方教师的态度,他们对中方教师和学校之间关系的态度,尤为重要。
还有一个反思是关于线上课堂中师生关系的维系问题,我发现当我在线上课堂中尝试去使用他们的语言进行沟通,帮助他们解释补充一些词语的意思,他们会显得非常的高兴,或者说是提升了好奇心和兴趣,我觉得这种使用对方母语的这种主动的去尝试、示好,是线上汉语课程的老师可以去呈现的。
高三的课:复习了“有”“没有”“可能”“词典”“书”“教室”,学习了一些量词(本、个、张),复习了数字一到十。关于学生个体差异性的问题。缺课较多的学生在课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这不仅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进度,其实也影响原本在课上积极表现的、不缺课的学生的上课体验。如何平衡两类学生对线上课程的需求?如何让一页PPT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
在高三的课程上,我发现这几次来的学生的数量和人都不太稳定,所以导致有一位学生可能因为他不太缺勤,然后每次表现很积极,所以他的语言程度是明显高于另外两位的。所以我有时候在想,如果我为了去平衡剩下两位同学语言水平的情况,让线上的汉语课程。在难度上降低之后,是否也是对那位学习非常积极、能力高的学生的一种不负责?那么,如果我要站在权衡整体的角度,降低线上课程的难度,我该怎么去同时平衡那位高水平学生的需求?所以我在想,是否可以让同一张PPT,同时满足不同语言水平等级不同需求的学生的一些期望,比如在上面放一些生词和语言结构,但是对不同学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学习情况完全由他们自己的喜好和目的而掌握,是否这样能够同时满足不同水平层次的需求?
高二的课:复习了“你是哪国人”“你是哪儿的人”“您贵姓”“你叫什么名字”,一个同学扮演中国明星和名人接受采访,另一个同学问一问这四个问题;复习了和爱好有关的问题和词语,比如上网、跳舞、看书、看电影、看电视。复习了“常常”和“不常”。如何面对线上班级中“表面上乖巧但是实际上没有认真听课,而是在‘捣乱’”的学生。
今天在课上,我发现有两个学生在用视频“娱乐”。有一个学生虽然愿意打开麦克风回答问题,但是似乎是有意地让自己的视频摄像头时开时关。从时不时打开的摄像头来看,她的学习场景并不是课桌前,而是在床上,身边还有一些朋友,似乎在很高兴地聊天、游戏。另外一个学生则是请另一位同学告知我,自己今天的摄像头不方便打开,只能听课、不可以回答问题。但是,似乎是作为对另外一个学生“摄像头游戏”的回应,他在课程的后半段课上,也开始时不时地开启摄像头。从闪现的画面来看,这位学生在不断地“移动”中,似乎是在室外场地。如何处理线上教学中学生“显而易见的谎言”?是否应该“戳破”学生的矫饰?
最后一节课是高二的学生,虽然这个班来的学生往往是最多最全的,但是我发现其实他们的参与性并不高,有一两个同学往往长期的需要其他同学去告诉我,他们这节课不方便开麦克风,不方便开视频。以至于有时候我会怀疑他们这样是否是一种谎言,是否只是不想参与到这里,只是想在会议室中表示自己参与,方便我考勤,满足考勤的要求。而这次的课上,又出现了一个更为严重的课堂管理问题。有一位学生,他之前一直是托词自己摄像头坏了,麦克风坏了,无法在这节课发言开摄像头的问题。但这次他却突然能够开麦克风回答了,我在前半节课的时候,叫了他几次发言,他的回答也大体上令我满意,但后来在一节课的中段时候,我发现他开始时不时打开摄像头,在摄像头的另一端,他看起来非常开心,似乎在跟谁聊天,然后学习的背景也并不是课桌,而是床头。似乎他是在玩一个恶作剧,在不停的开关摄像头,希望引起一些其他学生的注意。
如果其他学生的会议室界面放成了全部摄像头的时候,他们就能够发现有哪个同学突然打开后关闭了摄像头。一开始我以为他只是想向我示好,时不时开摄像头只不过是有些害羞,所以说又关起来了。所以说,我一开始是以开玩笑的口吻说,我看见有位同学开了几秒钟摄像头。后来我发现他其实并不是因为害羞内向,但同时想向我示好的原因,而似乎真的是一种恶作剧的意味。而这样的恶作剧也似乎在这节课的后半节课中,被另外一位一样情况的学生发现,那位学生也是在这几节课时,常常托其他同学帮助自己跟我说自己的摄像头麦克风坏了,无法开麦发言,只能够挂在这里听我讲课来满足考勤要求的一位学生。当他发现前一位学生通过时不时的打开摄像头来恶作剧的时候,他在后半节课也开始了开开关关摄像头的问题行为。
从他的画面来看,他一直在走路、在室外的行动之中。他的学习环境也并不是在室内固定的课桌之前,所以也能够间接反映出他可能不太认真的态度。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在这节课并没有做出任何明显的教学管理的行为,这也是我感到很困惑的。其实当时我就发现了这一问题,但我整节课都没有出现任何的干预的措施,我似乎在希望慢慢等他们自己结束,但其实发现学生是不会自己停止问题行为的,我是否应该去寻求外籍老师的帮助?
比如说,我现在想到几点,首先我应该去询问外籍老师,那两位学生在他的线下汉语课堂中的表现态度如何?第二,去询问我该如何处理他们在线上课堂中的表现,是否应该再观察几节课,还是应该直接点明纪律的问题?第三,我是否应该去考虑到这两位学生如果在日后仍然出现这样频繁的问题行为,是否会影响其他线上课同学们的学习体验?我该如何及时做出干预,使自己的干预既能够提升其他学生在线上课的学习体验和效果,同时也不打击到这两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他们继续上课,不要旷课?这或许可以成为一个我们实践项目中案例研究的起始点。
最后,希望2023年自己能恢复学习笔记的更新!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