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所爱”
回家的路上车里的音乐随机播放起了《一生所爱》。这让我十分意外,我本不常听粤语歌,也不常听怀旧的歌曲,不知什么奇妙算法把我一瞬间扯回到二十年前的光景中,在那个懵懂、敏感的时代,仿佛很多和悲伤有关的记忆都能意外成为永久的痕迹。我们可能会不经意地掩埋起来,但从不忘记。
那是一个仰望天空都可能泪流满面的悲伤青春的年代,我们每天游走在被设计好的道路上,往返在背反梦想的行程中,如同囚笼中的鸟,水缸中的鱼,有阳光,却无出路。我们每天听闻着打鸡血的口号和宣传,听着不知何处传来的加油声,铺天盖地灌输给我们那些关于远大前程的一切。而我们知道,坐在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都将在一场硝烟四起的大战中阵亡,一场将持续数十年的战争,将会把我们从梦想的神坛之上拉下,成为铺平成功者道路的牺牲者。
你我都明白脚下的道路非吾辈多数人应该轻易尝试的东西,那些设计者们在最初的一刻已经将我们多数人注定安置在道路上作为前行的石砖。而只有不愿醒悟的自己才如此孜孜不倦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奔波,就是简简单单的不服。青春赋予我们充沛的精力,也用无知填补了我们空洞的内心。面对那些让我们困惑和让我们卑微的力量,我们用空白的内心接纳了各种和青春有关的情绪,如同彩蜡在白卷上涂抹,时而悲伤,时而欢愉。我们忘不掉是校园里的与姑娘擦肩而过时的怦然心动,忘不掉同桌合谋干过的刻骨铭心的蠢事,忘不了球场上洒脱的汗水和呐喊,也许十年寒窗并没有如期结果,但青春却让我们刻骨铭心。
大多数孩子是一个时代的牺牲品,他们的人生与浇筑过的梦想没有丝毫关系,最终奔向未知的前程,如同盲盒,拆开的时而惊喜,时而悲凉。等尘埃落定之后,基本上我们目光所及之处,伸手触碰之处,将是我们今生为之奋斗的舞台,自那时开始,一切再与青春无关。
年龄渐长,终于明白,那些道听途说的故事,那些电视上的播报,不再是天方夜谭,大体上与自己皆是息息相关,那些传来的利好和坏消息,一不留神都成为撼动我们舞台的飓风,而我们无论是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都是一种态度下的选择。青春时代残留下来的反骨究竟还有多少叛逆和坚强,已经不再是我们权衡利弊的必要前提。一些人主动走了,一些人仓皇走了,一些人被迫走了,一些人还在等,等着离去的船只。人还是那些人,时不时会怀念,而那些怀念的记忆都混居在杂乱的惆怅中,因为我们生命里再不会有某一个“唯一”值得让我们仰望天空时泪流满面,那些躺平了的和卷成团的,都在漫无目的地苟活着。还有那些死了的,起码他们最终获得了唯一的存在方式,貌似最终获得了什么幸福。这些颠倒是非和黑白的念想的的确确是在我们多数人泯灭了梦想和追求后发出的唯一真知。《一生所爱》那种明知没有结果却依然不愿放弃的心,是否依然还在青春死亡后的时代里跳动?在五百年后,我们依然愿意做嬉笑怒骂的至尊宝还是摇身变成盖世英雄的孙悟空?还是在背后遭众人议论的一条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