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比现实更多趣事

《资治通鉴》里的“臣光曰”,让人看到史家的智慧和无奈
第一遍读《论语》的时候,我已经二十多岁、奔三了。这是一部教导多于史实的语录体经典著作,通过它,我记住了很多历史知识,比如孔子及其门人的名字,等等。后来进了哲学系,攻读中国哲学史,看冯友兰、冯契等大咖的书,知道中国哲学史可以大体分为子学、经学和科学三个时期。我们处在第三个时期,被“中国有科学吗?”这样的问题困扰。冯友兰的答案是“中国古代没有科学”。
拒绝遗忘是历史学科教学的意义。历史老师总是那么正颜厉色教导我们: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和研究所的历史学者不一样,只想好好学习历史知识,把大事年表里的年代记住就可以了,不想那么多的道理。

中华书局出版了一条套书:中华经典指掌文库
历史比现实生活有趣多了。封狼居胥,指鹿为马,李代桃僵,三顾茅庐等等。
想把一件事或者一个人忘掉,就把它(他)扫进历史垃圾堆。我也不大相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因为遗忘是本能,我们总是忘记历史,就像国足总是忘记上一场输球。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太多典故需要我们记住。于是,语文老师也来督促我们,要扩大课外阅读量,记住基本的文史常识,比如李白斗酒诗百篇,三苏。

今人很重视古书,重印了大量古籍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