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会杀死“意义”吗?
当阿尔法狗打败李世石时,我这个IT盲觉得就还好,在意料之内嘛,输入数据产出计算结果,算法不就是数学计算吗,这是计算机的强项啊,慌啥?超过2位数的加减乘除我都算不过50块钱买来的计算器了,可我是主人,它是工具。
现在,情况有些变化,AI不仅可以下棋,还可以谱曲、绘画、写小说……最近,ChatGPT甚至可以贴心贴肺地跟你聊天,我差不多要把它当闺蜜了。
但是,AI越接近智能,人类的心情就开始复杂起来,先是惊喜、跃跃欲试,然后开始疑惑、不安、恐慌……越智能越恐慌。恐怖谷效应吧,大概。其实很好理解:一个朋友,如果是碾压级别的高智商,我如何与之相处?警惕+防范?总之,肯定不会视之为朋友。AI也同样,我用你,但我时时防着你,因为搞不好哪天你会干掉我,取而代之。
AI带来恐慌是因为它触及到了人类之所以成为高等智慧的骄傲:文明。音乐,绘画,语言是人类专属的发明,因为人类不满足于“活着”,还要给“活着”赋予意义,总是追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文明随之而生。人类从音乐,绘画等创造性的活动中获得了生命的意义感和价值感,如果AI通过算法也能同样做到,甚至做得更好,人类不慌神也难,不仅意义感消失了,还随时可能被AI干掉。
当然,意义感的危机不是AI带来的。两千年前苏格拉底就问过同样的问题:到底是应该做个快乐的猪还是做个痛苦的思考者。996有意义吗?工具人有意义吗?AI只是加剧了意义感的消失。
或许,思考意义这件事本身就是人类天然携带的bug,一思考,上帝就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