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大师梁启超(四)》陈再明
《启蒙大师梁启超(四)》陈再明23.2.13
三,创刊《新民丛报》
1899年4月,梁启超于箱根(东京附近)拼命学日文,大量阅读日文所译西书,因此他的文章更添异色,有″如幽室见日,枯腹得酒″、“脑质为之改易″等的表现。他并得华侨之助,创协高等大同学校于东京,并于神户筹办同文学校。 7月间,康有为在加拿大成立保皇会,并令梁启超即赴檀岛办理保皇会事务。12月22日梁离横浜,29日抵擅香山。舟次作歌:″誓将适彼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问政求学观其光。″梁始作《饮氷室自由书》,谓:″其方法虽变,然其所以爱国者未尝变也。若夫其方法,随时与境而变,又随吾脑识之发达而变,百变不离其宗,但有所宗,斯变而非变矣。″为他的″名曰保皇,实则革命″的方法辩解。 1901年5月,梁启超由澳回日,抵横浜赋诗自劢:″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日俗,更研哲理牖新知。″又在《清议报》上发表《过渡时代论》,积极主张:″凡一国之进步也,其主动者在多数之国民,而驱使一二代表人以为助动者,则其事罔不成。故吾所思所梦所祷祀者,不在轰轰独秀之英雄,而在芸芸平等之英雄。″ 12月22日,《清议报》出版100册后,因火灾停刊。翌年(1902年)2月8日,梁启超于日本横浜创刊《新民丛报》(半月刊),取《大学》新民之义,″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创刊号发表重要论著《新民说》,強调:″国也者,积民而成。″,″政府之于人民,犹寒暑表之与空气。″认为″新民之道,首在培养国民公德。″ 黄遵宪致信梁启超,称道《新民丛报》″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当时《清议报》也好,《新民丛报》也好,或以后发行的革命党的《民报》也好,都能大量流入国内,起到一定的宣传效果。 四,创刊《清议报》
1898年10月16日,梁启超抵达日本东京。同年秋,孙中山、陈少白托日人宫崎寅藏、平山周出面调停,拟就联合反清问题与康梁会谈。康有为以为革命党人″大逆不道",拒绝往来;孙、陈与梁″各抒意见,讨论合作方法颇详″。因康坚持″勤王″,梁亦犹豫不决,合作未果。 12月23日,梁启超与冯镜如等在日本横浜创刊《清议报》(旬刊),先后发表《戊戌政变记》,部分章节与《爱国论》等,抨击慈禧、荣祿,讴歌光绪皇帝,自称″明目张胆,以攻击政府,彼时最烈矣。″同时,谭嗣同的《仁学》也在《清议报》刊出。 在《清议报》出刊前,清政府作出悬赏捉拿康有为、梁启超的决定。这时候,康、梁也就和孙、陈一样,都成为清政府的通缉对象,現在又同在日本。国內的一班顽固守旧分子便乘机起来攻击康梁,王谦先门人苏车與 辑成《翼教丛编》,攻击梁师承康说″伪籍,灭圣经;托改制,乱成宪;倡平等,坠纲常;伸民权,无君上″。又斥责康梁以″孔子纪年,欲人不知有本朝″。湖南举人曾廉请光绪帝斩康有为、梁启超,″以塞邪魔之门″。
五,成立″政闻社″
1903年,梁启超应美洲保皇会之邀,离日赴北美。上海"苏报案″发生,梁致书康有为″静言思之,觉中国万无不亡之理″。10月从美返抵横浜。这趟访美归来后,梁氏言论大变,声称:″中国决不能革命,决不可共和。共和共和,吾与汝长别矣。″大反″中国实舍革命外无别法″(《与徐勤书》,写于1903年4月)的主张。可看出这一时期的梁启超的言论颇有矛盾,是处在不安定的时刻。 翌年,梁启超自香港秘密抵沪,筹办《时报》。作发刊词批评顽固势力″蹉跎荏苒,日即腐败″,又谴责革命党人″叫嚣狂掷,终无一成″,他主张要随时而变,″允执厥中″。四月从沪返回日本。1905年11月26日,《民报》创刊于东京,比《清议报》晚7年,比《新民丛报》晚4年。后以《民报》与《新民丛报》为主要阵地,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思想论战。 1907年夏,梁启超为组党事奔走于上诲、神戶、东京间。10月间,成立″政闻社″。机关报《政论》创刊,第二期以后迁至上海发行。政闻社开成立大会于东京神田锦辉馆,推马相伯为总务员,而由梁运筹帷幄。梁氏大谈立宪可以救国之理及政党政治之例,演说未毕,同盟会张维等人冲散会场。《新民丛报》也在11月20日,出96号后停刊。因为当时″革命论已盛行于国中″。 1908年2月,政闻社本部自东京迁上海,总务员马相伯、常务员徐佛苏等主持其事。7月,清政府诏禁政闻社。政闻社解散后,梁氏一度″专务著述″。11月14日光绪帝卒,溥仪即位,改号宣统。次日,慈禧太后亦死,梁启超便起来策划倒袁(世凯)。翌年正月,袁世凯被清廷″开缺回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