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0-0211 | 独居第五六天 分享/记录有意义吗? “冥想”时刻 做饭 理发
昨天其实有不少感悟,但是回来太累了就没有写。这两天仍然在坚持“不分享”的原则,体会这一变化带给我怎样的影响。感觉上,写日记和分享的作用其实是类似的,我发现对我而言,分享并不意外着期待得到某种特定的回复;如果有回复也可以顺着聊下去,没有其实也影响不大。所以随着我控制自己不去向他人分享平时的一些感受,我会明显感觉自己在日记里可以写的东西增多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一种负担,因为把零碎的想法整理成书面语记录下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就会出现像昨天一样,感觉疲惫不想写日记的情况。这种记录是否有意义呢?至少截至目前,我仍然保持了一直以来的习惯,不去阅读自己写过的东西,更不要说去翻聊天记录看自己以前分享的东西了。不会去看的东西,存在与否有区别吗?如果硬要说有区别的话,写日记这种动作象征的“刻印感”更加明显。也就是说,在前看不到头后看不到尾的时间长河中,试图建立某种坐标的人,总要留下点什么痕迹。记下此时的所思所想,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证明此刻存在的价值。至于是否真的有意义,也许以后会知道,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
昨天上午起来很失望,看到阴沉的天空,天气预报的气温也很低,以为错过了晴天出游的好机会;没想到午睡起来峰回路转,太阳尽情挥洒着热量,气温也和预报的不同,出现了明显的回升,赶紧换好衣服出去。前两天思考去哪玩的时候,意外发现地图上不远处突然多了一大片“公园”。那一片区域我以前跑步去过,我印象里大都是荒凉的土路,只有一个迷你的街边公园,跑一圈可能都不到1km,因此这次的目标就是去地图上神秘的绿色区域探险。
走了很长一段,来到之前跑步的小公园,却发现全都被绿色铁皮围起来了,根本进不去。荒芜的土路,稀少的车流,谜之出现的军事管理区都让人不安,我有些犹豫还是否要继续前进。看地图确认了方向,还是对地图上遍布着景点的公园感到好奇,在这样的地方继续走下去,前面真的会突然出现一个风景秀丽的公园吗?最后是路过的共享单车给我勇气,大不了回去的时候骑车,怎么也要见识一下是不是真的有这么一个公园。
结果公园真的出现了,只不过显然还处于建设阶段,有一些附近的居民和我一样过来散步。我看了公园内部的地图,分别标出了2.5km和3.5km的两个环形路线,可以用于跑步,还有许多名字花哨的景点。这个距离走过来还太远了,不过以后修好了停车场,爸妈想去公园的时候散步开车过来也还算方便。在这个空闲的午后,沐浴在只剩一丝暖意的阳光下,我生出一种微妙的体悟,好像发现了什么从未见过的宝藏。公园里甚至有一个小山包,煞有介事地起了一个文邹邹的名字;我气喘吁吁地爬到顶上,风陡然增大,一群人在山顶放着风筝。小山包上可以俯瞰到地图上所有标为绿色的“公园区域”,看起来很多部分都还在建设阶段,荒凉溢于言表。达成目标的我感到疲惫又寒冷,匆匆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径一个建设了一半的小火车站,不知怎么竟感到几分英伦风情。

“冥想”时刻
今昨两天的散步,给了我别样的体验。往常我都是在跑步中进入一种特殊的状态,好像在集中思考某件时间,又好像任由思绪舞动,结束之后得到一种不好言说的满足感。现在我发现把脑子放空进行长时间的行走似乎也有着同样的效果,不同的是散步的运动强度小很多,留给思绪的空间更多,可以把部分的意识留在观察环境和体味其中的滋味上面。我突然发现在不经常去的地方瞎逛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平时总是“有目的”地走路,不过是为了从一个地方达到另一个地方,以走路和过程本身为目的,似乎蕴含了某种哲思,也是不错的放松。
做饭和减肥
今天早上称了体重,降到了70.4kg,也算是意料之中。虽然不是第一次自己做饭,却是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做饭的好处:可以自由规划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在每顿都吃好吃饱的情况下也可以减肥。前段时间就因为妈妈不能做饭,家里天天吃鸡肉瘦了不少;自己在家这几天,我的标准组合就是主食+三两左右的水煮蔬菜+低油的蛋白质。意外发现各种蔬菜水煮出来都挺好吃(和火锅涮蔬菜感觉差不多),目前尝试的茼蒿、娃娃菜、小白菜味道都不错,不放油也更健康。蛋白质的种类还有待进一步拓展,目前吃过的烤鸡翅、拌舌头、葱花鸡蛋、叉烧、扮鸡腿感觉还不够丰富。如果能把米饭换成粗粮主食,也许会更有利于减肥。我毫不怀疑这样吃两个月,我肯定能瘦到理想的重量,问题是以后工作了有时间自己做饭吗?就算自己做了,在单位吃凉了又热的饭菜,恐怕味道也要大打折扣了。
理发
理发也许是凝视自己形象时间最长的时候。平时即使是洗脸刷牙,也只是对镜子里的自己匆匆一瞥,只有理发的漫长时间里,才恍然发觉镜中竟是一个这样可怖的形象:高耸入云的发际线直逼中年,似乎有些浮肿的脸和掩盖不住的双下巴,无神的双眼和下垂的眼袋,这是我吗?也许是理发师的修剪让发型更加合适,也许是凝视得时间长了在熟识中孕育了好感,到最后理完的时候,又似乎觉得自己的形象看起来顺眼起来了。我想不管真实的外表是什么样的,我也只能选择接受。在某种程度上说,接受外在的自己和接受内在的自己也许是一体两面。
最后感慨一下,不记得在哪里看到把写作比作生产的说法,越来越感到其中的微妙之处。在头脑中原本只有一些模糊的碎片的想法,却要用文字将它孕育成一个段落,一篇文章,其中的“费力”之处,唯有写作者自己清楚。
0210
早餐:包子*3+沃柑
午餐:拌舌头+茴香/芹菜饺子*12+茼蒿

晚餐:烤鸡翅+米饭+娃娃菜

0211
早餐:包子*2+橙汁
午餐:铁板牛肉饭+鸡皿+奶昔
晚餐:叉烧+茴香/芹菜饺子*12+茼蒿
